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非医高等院校学生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社会公众CPR技能培训提供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某地2所非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实施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PR技能培训,分别调查培训前后CPR相关知识掌握情况、CPR急救意愿和学习意愿,并在培训后进行急救技能操作水平、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培训前后大学生对CPR认知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1);培训后CPR操作考核平均得分为84分,正确实施按压的比例高达92.0%;培训后大学生对CPR和AED操作有实践自信的比例分别为87.9%和84.7%,且对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PR技能培训效果满意度为97.7%。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CPR培训中收到较好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CPR实践自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高中生心肺复苏术(CPR)知识、态度、自我效能和施救意愿。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随机选取824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CPR知识、既往培训经历、施救意愿和自我效能。结果高中生CPR知识总分为(3.46±1.85)分,与有过培训经历、积极的施救意愿和高CPR施救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家人实施CPR、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意愿均高于对陌生人的施救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施救自我效能总分为(7.23±1.89)分,与有过培训经历、高知识总分和积极的施救意愿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CPR知识和施救自我效能水平低,对家人的施救意愿明显比对陌生人高。培训能提高公众CPR知识、施救意愿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九江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讨普及常用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九江市濂溪、南湖、南司3个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九江市社区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前的问卷答题合格率为24.07%,培训后问卷答题的合格率为93.5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参考教材,运用PTC模式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设计的方法,对120名南宁市青秀区桂雅社区居民分6期培训,每期20人,实施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创伤急救相关概念、黄金救命时间、第一目击者的含义;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以及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术等创伤急救基本技能.评价培训前后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急救态度、自我效能、急救意愿的情况.结果 120名居民中只有47人(39.2%)参加过急救培训;培训后社区居民的创伤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能考核得分和急救态度、自我效能及急救意愿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率低,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应用PTC模式能提高培训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院外救护能力及培训需求,探讨普及院外救护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德市4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社区工作人员有掌握院外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意愿,59.5%以上的工作人员愿意选择8小时作为其培训时间。结论可通过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配备院外救护员、建立社区人员急救培训体系来实现院外救护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CPR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CPR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CPR知识培训后,CPR徒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CPR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吕远军 《中外医疗》2013,(18):148-148,150
目的为了有效保障社区成员的生命健康,对自愿参加急救培训的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使其能在处理危及社区人员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作用。方法在社区内部采取自愿接受培训的方法,选取培训人员876名,通过多种宣教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对培训人员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问卷测试和判定。结果进行培训前,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急救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为33.1%和29.2%;进行培训后,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急救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为94.3%和95.4%,培训后接受培训的人员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培训前水平(P<0.01)。结论进行有效地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遭遇突发事件的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得到保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海萍  周燕飞  张瑛  项伟利  周晨彬  陶玲喜 《浙江医学》2022,44(19):2103-2105,2109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学主导的情景模拟示教模式下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组织的在企业接受CPR培训的职工2068名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207名职工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主导的情景模拟示教模式开展CPR培训,对照组861名职工采用常规PPT课件讲座授课、演示操作或播放操作视频开展CPR培训。观察并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技能成绩、知识+技能汇总成绩和施救意愿态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职工培训后技能成绩分别为(40.55±9.79)、(28.67±12.56)分,知识+技能汇总成绩分别为(76.79±12.04)、(65.44±16.80)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职工培训后技能成绩、知识+技能汇总成绩均较好(均P<0.05)。不论CPR施救对象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观察组职工施救意愿态度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基于积极心理学主导的情景模拟示教模式开展企业职工CPR培训的效果良好,学员可获得更好的CPR知识和技能,施救意愿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 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 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组织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学生社团为管理单位,深入疾病、事故多发的社区街道、中小学校,对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社会民众进行以现场心肺复苏术(CPR)为主的急救技能培训.经考核受训者理论考试合格率达100%,操作考试合格率达81.3%.这种以医学生作为培训主体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林秧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56-957
目的普及第一目击者CPR操作技能。方法深入社区、酒店、旅社、社区保洁站等基层单位对两千余人非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结果培养了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基层非医务人员急救复苏专业队伍。结论大力普及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才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PR情景教学对社区居民掌握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的影响,以期为社区居民CPR的普及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方法 采用社区居民CPR知识和技能评价表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CPR情景教学法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居民培训前后CPR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 居民CPR知晓率29.6%,掌握来源主要为电视54.1%和网络18.9%.试验组CPR考核问卷总得分及技能操作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试验组低等教育人群CPR考核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PR知识普及率较低,CPR情景教学易于掌握,可投入社区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产科医师、儿科医师、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按照"七步流程图"分步讲解、考核,同时在培训前后采用问卷对不同职称的139名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82.73%的医务人员没有参加过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2.37%上升到100%,操作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0%上升到1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规范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与技能、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九江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其自我认知的现状,探讨普及常用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九江市濂溪、南湖、南司3个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九江市社区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前的问卷答题合格率为24.07%,培训后问卷答题的合格率为93.5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周涛  赵惠芳  杭其焕  郭庆庆  高月莲  于慧 《海南医学》2013,24(24):3726-3728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 300名高职大学生从急救知识技能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培训需求及培训方式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1 291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1 226份,有效率为95.0%。87.5%的大学生无急救培训经历,对核心急救知识技能问题回答正确率较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明显偏低(P〈0.05)。95%的大学生认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有价值,87.6%的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技术较感兴趣,66.2%的大学生更喜欢分批小组急救培训方式,67.3%的大学生认为理论+实践的授课方式最好。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较低,培训组织欠缺。学校应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公众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平凉市崆峒区不同公众共1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CPR技能的培训。结果:培训前公众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后,公众对CPR知识知晓情况、CPR技能操作测试及施救意愿程度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公众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公众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并有助于提高公众实施CPR的信心及意愿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的普及情况和科普需求,探索建立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方法 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300人,用自设问卷匿名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 通海县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居民仅占20.3%,普及率较低,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的居民占26.2%;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与非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居民年龄与CPR知晓度存在差异(P <0.01),两者呈反比关系;愿意对陌生人实施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居民占比均较高,分别为66.2%和68.6%;63.79%的人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有92.76%的人表示当得知培训消息的时候愿意参加相关培训。结论 通海县居民普遍缺乏CPR急救知识,但对于CPR急救知识的普及有较高的需求,施救态度积极,建议相关部门加大CPR科普以及培训力度,深入推广CPR急救术,将CPR推广入乡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中生心肺复苏(CPR)知识认知情况和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该校的高中生进行 CPR 知识方面认知和需求调查,对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4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00份,结果显示,高中生对 CPR 知识认知水平较低;高中生 CPR 知识获取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身没有获取 CPR 知识的意识、社区缺少 CPR 知识宣传、学校缺少 CPR 知识教育;调查中有91.7%的学生对CPR 知识有了解和掌握的希望,有80.7%的学生有进行专业培训的希望。结论:高中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知识有着比较高的需求,应该加强对高中生的心肺复苏知识培训,让学生能够掌握CPR 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史采集方法手册在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技能考核标准,编制病史采集方法手册。培训过程中充分运用病史采集方法手册,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技能考核病史采集考核标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抽取目标培训单位参加培训的医师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当场独立答卷、回收问卷,比较参加培训人员培训前后对病史采集知识的了解及掌握情况。结果参与病史采集考试的医生共477例,培训前发放问卷477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病史采集考试平均(96.4±6.8)分,合格率为9.86%;培训后发放问卷477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病史采集考试平均(132.8±12.6)分,合格率100%。各单位医生培训前后的掌握程度均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培训单位运用病史采集方法手册进行集中理论授课有利于大幅提高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病史采集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银川市民对急救意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情况,并对培训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0名市民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理论测试,培训前后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对急救技能进行培训前后操作考核;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00名市民培训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理论测试的平均成绩为48.36分,及格率为16.33%,优秀率为0.00%;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技能理论测试的平均成绩为76.52分,及格率为90.13%,优秀率为7.46%;胸外心脏按压技术、人工呼吸技术、创伤急救技术及气道异物阻塞急救技术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0.00%、0.00%、8.67%、4.33%分别提高到98.39%、96.72%、98.54%和9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民经培训后对急救知识与技能都能很好掌握。287人(95.92%)认为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必要,6人(1.90%)认为没必要,7人(2.18%)认为无所谓。结论市民普遍缺乏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技能显著提高。更新市民急救观念在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