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索路氏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收集路氏润燥汤方中各药物生物信息,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收集干燥综合征的靶标蛋白,将药物和疾病的靶点信息进行交集,获得交集信息。将信息导入STRING平台获得PPI网络图,将筛选的得到的药物成分与靶点信息通过Cytospac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出的通路信息进行验证。结果 路氏润燥汤主要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治疗干燥综合征。结论 路氏润燥汤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干燥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可以对路氏润燥汤进行较为全面的预测,有助于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实验挖掘地锦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文献检索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 3.8.0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AutoDockVina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15个主要活性成分和38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3个分子功能条目,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糖核酸聚合酶II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受体配体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KEGG 通路富集分析得到 89条信号通路,主要包含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发现槲皮素、山奈酚、4'',5-二羟基黄酮与关键抗类风湿关节炎靶点蛋白结合较好,4'',5-二羟基黄酮与AR靶点形成最佳结合。结论 地锦草主要通过PTGS1、AR、DPP4、HSP90AA1、RELA等靶基因对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及相关功能进行调节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小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研究其药理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小承气汤化合物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STITCH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依据度值和介数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将小承气汤部分核心成分与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获得小承气汤有效活性成分62个,主要是蒽醌衍生物、酚类和黄酮类成分;筛选出50个关键靶点,包括炎症相关酶EGFR、EGF、TNF-α、MMP9、PTGS2等,神经递质转运、代谢等相关的SLC6A4、MAOA、MAOB、CASP3等;对关键靶点的ontology(GO)分析结果共27条,涉及细胞对白介素1的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以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反馈等炎症介质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63条,作用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色氨酸代谢和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芦荟大黄素、β-谷甾醇、儿茶素、木犀草素、厚朴酚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阐明了小承气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的关键靶点和主要作用途径,为该方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石榴健胃丸治疗胃肠炎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以OB ≥ 30%,DL ≥ 0.18为条件筛选石榴健胃丸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基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胃肠炎相关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用cytoscape 软件,并将获得的靶点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从石榴健胃丸中筛选出有效成分96个和366个潜在靶点,其中有44个治疗胃肠炎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分析筛选得到63条信号通路(P < 0.05),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数133个(P < 0.05)。在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显示槲皮素、红花醌甙、杨梅素、β-石竹烯、豆蔻明等成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 石榴健胃丸治疗胃肠炎疾病的机理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作用于TNF、IL-6、IL-1β-和IL-10等靶点,从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陈皮-山楂”药对治疗高脂血症(HLP)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使用TCMSP、ETCM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陈皮、山楂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获取HLP潜在作用靶点;通过Venny网站获取“陈皮-山楂”药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交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陈皮-山楂”药对潜在活性成分71个、潜在作用靶点414个,HPL疾病靶点1056个,其中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共88个;GO生物过程作用于激素反应、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等602个条目,GO细胞组分富集作用于转录调节复合物、囊泡腔等23个条目,GO分子功能富集作用于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等47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27条通路,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证实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柚皮素与关键靶点PPARA、TP53结合能力良好。结论 “陈皮-山楂”药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家蚕活性成分改善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构建家蚕的功效成分数据集,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家蚕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并且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 家蚕抗2型糖尿病功效成分对应核心靶点30个,涉及63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显著富集在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FoxO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信号通路。结论 家蚕活性成分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肪肝、癌症发生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搜集益肾养髓方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筛选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提取脊髓损伤疾病相关基因。随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并将其上传至在线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益肾养髓方化学成分1071个,有效活性成分139个,药物靶点217个,脊髓损伤疾病相关靶点1524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18个。根据PPI蛋白互作网络的结果得出,益肾养髓方治疗SCI疾病的关键靶点为STAT3、AKT1、JUN、MAPK1、IL6、RELA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提示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初步预测了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巴戟天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以STRING数据库对关建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巴戟天中筛选出有效成分20个,得到可作用于抑郁症的靶点22个。GO分析富集得到65个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48条信号通路。结论巴戟天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汇编(GEO)芯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夏桑菊颗粒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和筛选夏桑菊颗粒的活性成分及成分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GEO芯片技术、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并筛选高血压病的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两次处理筛选关键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关键靶点前4位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获得成分靶点194个、疾病靶点2 168个、交集靶点126个、关键靶点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夏桑菊颗粒主要与对激素、无机物、氮化合物、脂多糖、细胞外刺激等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主要富集通路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磷酸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良好。[结论] 夏桑菊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为其防治高血压病临床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芪、当归和大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获得关键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筛选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气血两虚小鼠模型,灌胃“黄芪-当归-大枣”水煎剂,检测各组PTGS2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完成验证实验。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化学成分47个,预测作用靶点43个,关键靶点10个,生物功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膜和线粒体,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TNF、P53、Foxo、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发挥补气养血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可调控气血两虚小鼠中PTGS2 mRNA表达,降低TNF-α释放,进而抑制TNF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深入诠释“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作用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复杂机制,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分,3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前20条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与四类枢纽靶点蛋白均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异鼠李素和AKT1蛋白结合性最强。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等相关枢纽靶点,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理念,运用网络分析的技术,拟探讨雷公藤干预IgAN(immunoglobulin Anephropathy)的潜在靶点预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平台收集雷公藤的重要活性成分及潜在相关靶点信息,分别从 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获取与IgAN相关联的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PPI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 3.7.0对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进行构建;通过DAVID数据库对相关疾病-药物靶点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检索出雷公藤成分共144个,筛选获得重要活性成分共29个;收集到潜在作用靶点基因122个。检索出IgAN相关靶点333个,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雷公藤中的9个有效成分干预26个疾病靶点,通过对20个生物过程、12个分子功能、13个细胞成分产生作用。得到通路共50条,通过可视化分析,取靠前的30条通路,其中6条通路可能与IgAN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表明了雷公藤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功能、多通路干预IgAN的作用,为后续临床及研究开展相应工作提供了较为可观的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麻杏石甘汤“异病同治”肺炎支气体肺炎(MPP)与支气管哮喘(BA)的共同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筛选麻杏石甘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将其进行标准化。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MPP与BA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获取药物-疾病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麻杏石甘汤有效成分123种,相关靶点208个。MPP疾病靶点374个,BA疾病靶点2 62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46个。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276个(P<0.05),细胞组成15个(P<0.05),分子功能3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麻杏石甘汤治疗MPP与BA的共同通路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表明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多能形成稳定结构。[结论] 麻杏石甘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治疗MPP与BA,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巴戟天-淫羊藿药对防治老年痴呆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 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 数据库)收集巴戟天、淫羊藿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类 药性、血脑屏障透过率等参数以及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其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TTD、 DiGSeE 等数据库筛选出老年痴呆症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即为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 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巴戟天-淫羊藿药对活性成分-共同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基于 STRING 数据库,构建巴戟天-淫羊藿药对防治老年性痴呆靶点(共同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学 参数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GO 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巴戟天- 淫羊藿药对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活性成分-共同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共筛选出活性成分27 个, 获得“巴戟天-淫羊藿”药对与老年痴呆症的共同作用靶点129 个;核心靶点涉及GAPDH、VEGFA、STAT3、 SRC、EGFR、JUN、MAPK8 等;GO 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相关条目388 条、分子功能相关条目131 条及细 胞组分相关条目117 条(P<0.01);KEGG 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28 条信号通路(P<0.01),其中筛选得到与老年 痴呆相关的信号通路9 条。结论巴戟天-淫羊藿药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 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内分泌抵抗、5-羟色胺能突触、胆碱能突触、多巴胺能 神经突触等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分析芪苓温肾消囊方(QLWS)方的化学成分,探讨该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键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结合对照品比对和文献及数据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QLWS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与鉴定。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ADME平台筛选活性成分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该方治疗PCOS的潜在成分及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MOE 2019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QLWS方中鉴定成分90个,经筛选得到32个活性成分和45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42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10个条目,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QLWS方中的关键活性成分淫羊藿苷、丹酚酸A/B/C、汉黄芩素、木兰花碱等可能通过调节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等靶点发挥治疗PCOS的作用。结论 该研究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预测了QLWS方中多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COS,为阐明全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并筛选温胆汤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基因。将所得到的温胆汤的药物靶点与高血压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取得交集基因后通过Cytoscape 3.6.0 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BiocManager软件包对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类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药物-疾病交集基因94个。通过拓扑分析和MCC算法筛选出槲皮素、柚皮素、川皮苷等关键活性成分10个,STAT3、JUN、IL6等关键基因10个。通过GO分类富集分析确定了1837个条目,其中涉及生物过程的有1686条,涉及细胞组成的有61条,涉及分子功能的有90条。通过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到了126条信号通路。结论 温胆汤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STAT3、JUN、IL6等靶点,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TNF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八珍汤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方式获得八珍汤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口服吸收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等条件进行筛选。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GA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ITP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和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八珍汤治疗ITP的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讨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159个八珍汤化学成分和146个靶点;获得306个ITP相关靶点;得到21个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靶点;显著富集到114个生物过程条目和34条KEGG生物通路。结论 八珍汤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ITP的作用,其中TN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益肾健骨方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益肾健骨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阈值进行潜在活性成分筛选。通过药物靶标数据库(TTD)、药物数据库(DrugBank)、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筛选出与益肾健骨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2构建疾病-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将关键靶点和潜在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益肾健骨方中共筛选到药代动力学较好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谷甾醇、豆甾醇、槲皮苷、山柰酚等113种,得到GO富集条目(P<0.05)1048条,KEGG通路富集得到84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苷与核心靶点和潜在靶点结合稳定,涉及肿瘤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大鼠体内实验验证益肾健骨方可以增加骨小梁密度及骨组织胶原溶剂比,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状态。结论 益肾健骨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乳腺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紫苏子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黄芪-紫苏子的化学成分;运用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其潜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OPD相关靶点,与黄芪-紫苏子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使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在Cytoscape3.2.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然后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CSB PDB数据库、Pymol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A549细胞进行体外活性实验评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抗炎作用,验证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的科学准确性。结果 黄芪-紫苏子的“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包含34个化学成分和74个治疗COPD的潜在靶点,其核心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另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主要涉及ALB、TP53、AKT1等;GO功能富集得到GOBP条目1841条,GOCC条目109条,GOMF条目105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30条信号通路,其中靶点在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富集较为集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和紫苏子的核心化合物中的黄芪异黄烷苷、木犀草素、槲皮素以及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对ALB具有较高亲和力。体外活性验证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结论 黄芪-紫苏子配伍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为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通络方3味药丹参、三七、银杏叶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最终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7个,其作用的生物路径与IL-1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结论 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实验验证其机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