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探究不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糖尿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不同证候组。结果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虚实夹杂,多以虚证为主证,其中气虚证最多(占34.4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0.26%)、阴阳两虚证(19.44%)和阴虚证(15.83%),以实证为兼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滞。结论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兼痰湿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xiety disorder,CHDAD)、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CHDDD)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有关CHDAD、CHDDD中医证候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收集文献一般资料及病例辨证分型,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统计文献中各中医证侯和病位、病性类证素的频次及频率,运用χ2检验分析CHDAD、CHDDD的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及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41篇文献,总病例数3357例。CHDAD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胆经郁热证,CHDDD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中CHDAD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明显多于CHDDD,而CHDDD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显著多于CHDAD(P < 0.001),心血瘀阻在二者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 > 0.05)。CHDAD常见病位证素依次是心、肝、脾、胆,CHDDD常见病位证素依次是肝、心、肾、脾;其中CHDAD脾、胆病位证素多于CHDDD,而CHDDD肝、肾、心病位证素多于CHDAD(P < 0.005)。CHDAD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气滞、血瘀、火(热)、气虚,CHDDD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滞、气虚、痰;其中CHDAD火(热)、气滞病性证素明显多于CHDDD,而CHDDD血瘀、痰、气虚证素多于CHDAD(P < 0.001)。结论 气滞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核心病机,其中CHDAD气滞偏重,多兼有脾虚,CHDDD血瘀明显,多兼有气虚,故临床治疗应以解郁活血为法,依据兼加证素的不同各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ypertensive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HT-CSV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15例HT-CSVD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相关证候分型标准对其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采集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并检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相关指标。结果 215例HT-CSVD患者中医证型的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痰湿壅盛证>气血亏虚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瘀血阻络证。五组证型中,痰湿壅盛证BMI水平最高,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肌酐(Cr)、血尿酸(UA)水平较其余四组证型偏高,与气血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气血亏虚证HCY水平与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甘油三酯(TG)水平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G、BMI与阴虚阳亢证存在相关性,HCY与气血亏虚证存在相关性(P < 0.05)。结论 痰、虚、风、火与瘀是HT-CSVD的主要发病因素与病理枢机;BMI、Cr、UA、TG、HCY水平与各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HT-CSVD中医证型分型客观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100例AMI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参照王琦"体质九分法"并结合中医理论最终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有嗜食油腻、大量饮酒、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不良生活习惯,前3位分别为:嗜食油腻42例(42.00%)、思虑过度25例(25.00%)、缺乏运动24例(24.00%)。1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其余96例全部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则最常见者为脾虚质,其次为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异禀质;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证型是痰浊瘀阻证,占39.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00%),气虚血瘀证(18.00%),气滞血瘀证(11.00%),阴寒凝滞证(6.00%),阳气虚衰证(4.00%)。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脾虚质与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痰湿质与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MI患者体质类型以脾虚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浊瘀阻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AMI的证候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其高危因素和重要特质。其中脾虚质多为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湿质表现为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嗜食油腻、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等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疾病活动度及甲状腺相关指标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将其辨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痰瘀痹阻证及瘀血阻络证,检测患者血清中FT3、FT4、TSH、TGAb、TPOAb、TRAb等甲状腺相关指标,并计算患者DAS28评分,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瘀痹阻证为主,寒湿痹阻证次之;甲状腺功能异常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5%、22.58%;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TSH、TPOAb、TGAb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FT3、FT4、TRAb、DAS28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AS28评分与甲状腺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证型为痰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TSH、TPOAb、TGAb水平可能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性指标,DAS28评分的变化不会引起甲状腺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TBIL)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四型,用重氮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TBIL水平。结果:冠心病及中医各证型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P<0.05)。结论:TBIL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TBIL水平降低或可作为冠心病中医痰阻、血瘀证型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 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4 组,用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及中医各证型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可作为中医证型痰阻、血瘀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8项检验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患者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TnT)、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以P-选择素(Ps),对以上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该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通过检验后,proBNP、D-D、HS-CRP、Hcy、cTnT、vWF、Ps、Fib均能对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起到一定的效果。其中proBNP对鉴别痰瘀互证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诊断灵敏度为96.89%,对气虚血瘀证与痰瘀血瘀证的诊断特异度为95.43%。proBNP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的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D-D诊断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灵敏度为87.54%,对鉴别痰阻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特异度为76.43%,其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Fib诊断痰瘀互结证的灵敏度为81.45%,诊断气虚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的诊断特异度为85.43%,诊断痰阻血瘀与气阴两虚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气滞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中的Ps、vWF均高于其他证型。D-D联合proBNP检测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价值较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vWF、Ps、Hcy联合诊断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的价值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结论proBNP、D-D、HS-CRP、Hcy、cTnT、vWF、Ps、Fib能够对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有着一定价值,尤其是proBNP联合D-D检测和vWF、Ps、Hcy联合检测分别在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阻血瘀证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是反映内脏肥胖的新型指标,其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及中医证候之间关系的证据很少。旨在对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研究,探讨该部分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内脏肥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研究依托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改重大专项-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项目。病例来源为北京市丰台区8家社区医院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9 215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完整的人口学信息及中医证候量表。检测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VAI、LAP两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 对9 215名受试者[平均年龄(60±9)岁,61.5%为女性]进行了分析。动脉硬化的患病率为74.8%。颈动脉硬化组的内脏肥胖指标腰围(P<0.001)、腰高比(WHtR)(P<0.001)、LAP(P<0.001)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硬化人群共提取出5个证候要素,包括:气虚、阴虚、痰湿、火热、瘀血。颈动脉硬化人群内火证(P<0.001)、血瘀证(P<0.001)、痰湿证(P<0.001)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不同VAI组间阴虚证(P<0.001)、气虚证(P<0.001)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LAP组间内火证(P<0.05)、阴虚证(P<0.001)、气虚证(P<0.001)、痰湿证(P<0.001)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脑卒中高危伴颈动脉硬化人群证候要素以痰湿、内火、瘀血等实证较为突出,脏腑定位肝、脾、肾3脏,该部分人群证候分布特征为既有气虚、阴虚的本虚之象,又有内火、痰湿、瘀血的标实之证,属于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卵巢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自建库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合计收集文献6445篇,纳入有关卵巢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8篇,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卡方检验检测不同证候出现频次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证候进行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合格文献,包含765例卵巢癌患者,涉及18种中医证候。对18种中医证候出现频次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结果显示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将复合型中医证候拆分与原有单证型中医证候合并,得到13种单证型中医证候,对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脾虚、血瘀;第二类:湿邪、阴虚、肾虚、气滞、气虚;第三类:痰凝、邪热、肝郁、阳虚、血虚、气郁。第一类单证显示频数最大。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卵巢癌中医证候中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脾虚、血瘀二项单证在卵巢癌中医证候中的辨证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证属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血瘀水停乃病之标,“虚”“瘀”“水”为其病理关键,治宜标本兼顾.根据虚实主次不同,本病可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阳气虚脱等证型.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方用补虚正气粥合山楂粥;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粥;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方用丹参粥合山楂粥;痰饮阻肺型治宜泻肺化痰,方用葶苈子粥合白术茯苓粥;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利水,方用参芪附子粥合参桂苈枣汤.在具体病证的药膳调理过程中,务必恪守“辨证施膳”原则,随“机”而变.对于阳气虚脱者,药膳调理无助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