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京津冀一体化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14,(17):30-33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与公共性的特征,并从传统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京津冀一体化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契机,同时,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管理也有助于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文章指出应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同时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中强调绿色善治,实现区域污染控制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京津冀空气质量管理需构建基于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多方参与决策的区域整体大气污染控制战略与规划,践行区域"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建立区域基金或者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激励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2015年北京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廊坊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到去年底,廊坊市超额完成相关治理项目,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 315台,实现SO2年减排量6 799 t,NO_x减排3 547 t,烟尘减排5 178 t,为廊坊本地及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做出了贡献。针对2015年廊坊市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进行了环境经济效益分析及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及显著的污染削减效果,从长远角度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及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形势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旭颖  严刚  雷宇  宁淼 《环境保护》2020,48(17):45-48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点源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区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要从深化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现已进入攻坚阶段,总体呈现出以轻度污染为主、秋冬季重污染频袭为常态的特征。本文以减少重污染天数、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为目的,通过梳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执法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比分析大气污染治理不同阶段的污染特征、污染来源,结合近年典型的重污染实例,探讨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以及落实区域协同治理的具体举措。以深化、细化、实化区域协同、环境监督检查机制为主线,提出了落实五步法环保督察、全面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稳固小散乱污企业监查整治结果等具体执行举措。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雾霾污染的空间面板数据,引入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本模型,比较了京津冀各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高低;继而基于机会成本法,核算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河北省雾霾治理成本显著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由河北省承担更多的雾霾污染治理任务,能使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达到最小化;在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雾霾污染过程中,河北省因限制工业增长对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北京市和天津市应给予河北省相应的生态补偿.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政策建议,如成立跨区域联合治理机构,健全雾霾污染生态补偿立法,设立雾霾污染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等,以此来促进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19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对本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过产业链传导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区域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应急响应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间接性和溢出性.河北省承担的经济损失高于天津和北京,其中石家庄市面临的经济损失规模最高(97.51亿元),邢台市面临的经济损失占地区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最高(2.60%).天津和北京承担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6.89,56.61亿元,占地区经济总产值比重分别为0.40%和0.16%.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对于高能耗、高污染部门造成的冲击较大,例如,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研究结果对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行的空气质量奖惩问责制度的“以偿代补”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尽早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空气质量横向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郑军  黄一彦 《环境保护》2016,(17):71-74
为应对首尔都市圈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韩国出台了《首尔都市圈空气质量改善特别法》,并据此以十年为期,于2005年和2014年两次出台有关首都圈大气环境管理计划,采取强力管控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2017年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完成年和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制定年,建议借鉴韩国经验,研究制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法",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设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基金,探索大气环境治理激励机制,打造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平台,构建京津冀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4,(15):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已从单纯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京津冀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2013年以来,国家多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全面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我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发展历程,从目标效果、制度框架、措施手段等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预期目标(2017年)基本实现,并且随着控制目标逐渐严格,已由年尺度细化至日尺度.②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顶层制度框架逐渐成熟,运行机制逐渐健全统一,重污染应急管控预案趋向于成本有效性减排策略.③当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手段基本为命令控制型,在源头控制上主要采用新源环境准入、老旧源落后产能淘汰、燃煤控制与小规模炉窑综合整治等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耗结构调整策略;在末端控制上,逐步规范和强化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移动源、面源排放管理模式.④建议加快建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常设机构,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效化;建议实施区域性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刺激型手段,建立基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大气固定源排污权交易制度,让市场机制促使污染源进一步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4,(5):13-16
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相比较于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后英国和美国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治理大气污染,《大气十条》提出的奋斗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典型城市机动车排放演变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12个典型城市建立1990~2009年机动车排放清单,分析各城市机动车排放历史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990~2009年,研究各城市CO、VOCs、NOx和PM排放因子分别降低57%~81%、53%~78%、22%~74%和31%~76%.20年间,各城市CO和VOCs排放量总体在2000年后陆续达到增长峰值后开始下降,总量分别增长1.0倍和1.4倍;NOx和PM排放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分别增长3.2倍和3.3倍.各城市汽油车是CO和VOCs排放主要贡献源,LDA-G、MDTB-G和HDTB-G对各城市机动车CO和VOCs排放的贡献和分别为约70%~90%和约50%~85%,其中LDA-G的排放贡献明显提高.LDA-G、MDTB-G、MDTB-D和HDTB-D贡献了80%~90%的NOx排放,其中MDTB-D和HDTB-D的排放贡献率从平均57.8%上升为72.7%.对于PM,MDTB-D和HDTB-D占排放的70%~90%.此外,部分城市摩托车排放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国外保护矿业环境的矿业立法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尤其是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比较典型的,为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制订了独立于矿产资源法的《矿业法》,从立法资源上保证保护矿业环境的法律构建.国外《矿业法》以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无过错和合力等立法原则,贯通于行政特许权授予为主并综合运用矿业主体激励、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等其他管理方式之中,构建成立体性保护矿业环境的法律制度.国外矿业法择优显得我国取代《矿业法》的《矿产资源法》关于矿业环境保护的规定过分“吝啬“.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中的泥炭、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汞,泥炭地总汞的平均含量为65.8~186.6ng/g;高于黑龙江土壤A层汞平均含量,也高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和瑞典Birkeness湿地的含量.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16~1.86ng/g;约占总汞的0.2%~1.4%,泥炭地总汞最高浓度出现在5~10cm深处,为186.6ng/g,甲基汞最高浓度出现在10~15cm处,为1.86ng/g,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甲基汞含量与总汞没有很强的相关性(P=0.05,r=0.28)  相似文献   

14.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3-含量平均值为3.0μmol/L,垂直分布变化不大.PO43-和SiO32-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8~70.4μmol/L,111.6~1054.3μmol/L,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含量升高.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在13cm以下,Eh降为负值,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而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潮滩区营养盐均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  相似文献   

15.
文中叙述了1988 ̄1990年间,我国4个港湾-大连湾、天津港、深圳湾及珠江河段各疏浚区疏浚物中油类污染调查及分布状况。文中介绍了站位布设原则,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沾污疏浚物油类出溶出实验,认为油类溶出实验是估价疏浚物油类污染的程度的重要手段。讨论了4港湾疏浚物油类污染水平。大连湾海域疏浚物石油污染明显,珠江河段,深圳湾及天津港疏浚物稍受影响,基本上是清洁的。  相似文献   

16.
金丹 《环境科学》2022,43(1):132-139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臭氧高发季节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作用,选取2018年5~8月大气臭氧较高的时段,在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103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上海臭氧高发季节大气平均φ(VOCs)为32.7×10-9,羰基化合物是VOCs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达35.0%.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2009年8月为例分析了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情况及污染气象特征,基于二维空气质量模式对臭氧污染控制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深圳市8月各监测点均存在臭氧超标现象,污染形势严峻;副热带高压控制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造成夏季出现高浓度臭氧的主要天气过程,此时大气边界层混合层高度在500~800 m,且近地面风速约在5 ms以内,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臭氧的生成受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共同影响,其中VOC排放的影响较大,深圳市臭氧控制应以降低VOC排放量为重点,模拟得出对VOC和NOx按25∶1~40∶1的比例协同减排可有效降低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结论为:污染物生物作用过程的研究主要进行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排放,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和潜在放大作用以及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另外对致畸和致突变现象以及海洋生物致毒和解毒的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三类角色分别是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信息化产品开发商,他们各有优势和不足.只有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改变三者之间的"挤压关系",建立新的服务、协作、监督关系,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这三类角色各自特点的分析和比较,深刻的思考了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苯系物的结果从标准溶液引入、各种量器引入、重复测定样品引入、标准工作曲线拟合引入、加标回收率引入、采样过程中引入、试剂纯度引入7方面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得出样品重复测定、采样过程和各种量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占比最大.因此,在实验测定中,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尽量减少配制标准溶液时各种量器引入的误差,严格控制实验室温湿度条件;规范采样流程,在采样前要对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进行校准,才能降低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的合成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