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适应南方丘陵山区作业环境,解决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超级杂交稻时,易发生脱粒滚筒堵塞,脱不净、夹带损失与籽粒破碎损失之间矛盾,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研制4LZ-2.1Z型双速双动水稻联合收割机。对机具整体设计方案进行描述,并对可调节伸缩式割台、双速双动脱分装置和清选总成等进行设计,确定其关键结构参数。该装备采用高/低速脱粒滚筒、回转式凹板筛构成的双速双动脱分装置和全喂入收获方式,能够一次实现水稻扶禾、切割、喂入、脱粒、清选等功能,满足丘陵山区水稻收获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该样机作业性能稳定,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分别为1.34%、0.40%和0.20%,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我国现阶段高产水稻的高效收获要求,提出了一种喂入量为7~9kg的履带式新型斜置切纵流双滚筒联合收获机的总体配置方案,论述了斜置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中切流脱粒滚筒、切流凹板筛、锥形螺旋过渡喂入装置、斜置纵轴流滚筒和纵轴流凹板筛的结构设计,确定了各个工作部件的工作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在收获水稻喂入量为8.57kg/s时,脱粒损失率为0.79%,籽粒破碎率为0.1%,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在喂入量增大时,该装置各工作部件功耗较为平稳,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李尚 《农业机械》2012,(16):104-105
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是指动力功率不大于12kW,总质量在650kg以下,割幅宽度不超过1.2m,能一次性实现切割、输送、脱粒、分选、装袋等功能的水稻收获机械。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根据行走方式可分为履带式和轮式。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效率高、转运方便和田间通过性较好等显著特点,是山区、丘陵及平坝地区水稻收获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4.
铜仁-Ⅰ型割前脱粒联合机收割机以耕整机机架为基础进行设计。利用水稻的自然休止角,配以志向曲板实现穗头的喂入脱粒。禾秆脱粒后初切断并定向铺放在田中。无夹持,输送机构。适宜于山区水稻收获。  相似文献   

5.
信息资讯     
广联GL2045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广联GL2045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置轴流脱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水稻收获机械,于2006年7月26日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农业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机采用了纵置式轴流脱粒机构,脱粒和分离  相似文献   

6.
斜置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满足我国现阶段高产水稻的收获要求,对自行研制的履带式斜置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进行了结构改进,构建了载荷测试系统,并在田间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切纵流滚筒转速、切流滚筒凹板筛结构形式、斜置纵轴流螺旋喂入头与导流罩径向间隙等因素对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使用极差分析法对斜置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切流滚筒转速和纵轴流滚筒转速分别为862、806 r/min,切流凹板筛过渡段为导向、分离孔式,螺旋喂入头与导流罩径向间隙为50 mm时,整机的脱粒分离性能较优。脱粒分离总损失率为0.62%,脱粒分离总功耗为40.42 k W。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稻收获的主导方式是联合收获,但为了解决小地块、分散种植水稻人工收获和割晒后水稻的脱粒问题,水稻脱粒机是水稻生产必备的农业机械之一。5TG-180型水稻脱粒机是在吸收同类机型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的,采用全喂入、轴流单滚筒活动钉齿式脱粒装置和单相电机为动力,提高了水稻的脱粒质量,增加了脱粒机的机动性,适合移动作业。  相似文献   

8.
切纵流双滚筒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喂入量为4~5 kg/s的履带式切纵流双滚筒联合收获机的总体配置方案,论述了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切流脱粒滚筒、切流凹板、过渡口、纵轴流滚筒和纵轴流凹板等结构与运动参数的设计。田间试验与性能测试表明:该机收获水稻时喂入量达到4.86 kg/s时,整机损失率为1.47%,破碎率为0.2%,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往割前脱粒联收机的研究曾遇到下列障碍:飞溅损失大,只能收直立,高株、整齐、穗位差小的作物而适应性差,机器行速过低等。 本文采用了弓齿的带式脱粒器以便降低喂入口,有利于矮株的收获、与仿形拨禾轮相配合的喂入带可使植株柔和地倾斜,并以茎秆伸直、穗头朝前的状态喂入脱粒器、这样延长了脱粒过程,从而即使是难脱的粳稻也能脱净。并且机器行速得以提高70%或更多(达0.98~1.2米/秒)。在霜前收获时机器每米割幅的喂入量要高于传统型联收机(带水稻专用割台)和夹持半喂入式,田间测定表明带式脱粒器的功率消耗与传统型和夹持半喂入式相比是较低的。 采用贴地切割装置切割向前压倒且被脱粒过的稻草。其上方两侧有作往复运动的锯齿型搂耙,它将稻草搂集到中央成条铺、但对较高作业速度尚不很适应。 对喂入和脱粒装置的性能在理论上作了分析、其结论在田间试验中得到基本证实。 机器工作部件的耐久性还待考验。对倒伏严重作物还无法收获。  相似文献   

10.
广联GL2045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置轴流脱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水稻收获机械,于2006年7月26日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农业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1.
脱粒装置是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整机和其它部件的工作性能。参考国内外各类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的组成特点及改进思路,分析了现阶段各种梳脱式割前摘脱联合收割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上复脱分离、清选装置的相关参数及工作环境,考虑到梳脱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工艺与传统全喂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明显不同,对割前摘脱联合收割机上的复脱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提高我国现阶段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性能,加速新老产品的更迭,以及新型脱粒装置的研制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喂入量水稻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我国现阶段高产水稻的收获要求,自主研发了大喂入量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获机。论述了切流脱粒分离装置、锥形螺旋喂入装置、斜置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和双出风口多风道离心风机清选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与设计参数,提出了配套动力90~100k W、可承载6~7t的履带式行走底盘技术方案,突破了传统履带式底盘承载能力≤5t的限制。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机收获产量9 000kg/hm2水稻时,总损失率为1.2%,含杂率1.0%,破碎率0.9%,机具生产率0.8 hm2/h,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该斜置切纵流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喂入量达到了8.89kg/s,喂入量明显提高。该研究为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大多是全喂入方式,先割后脱,其割台结构是通过拨禾轮、扶禾器即将带穗作物茎杆切割下来,输送到脱粒和清选装置。脱粒、清选负荷很大。尤其是在作物含水量大时,极易造成堵塞、脱粒不净、麦粒难以分离等现象。使得利用机械收获的工作效率受到限制。为解决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割前脱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1概述珠江-15BS联合收割机是珠江-15自走式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系列产品。该机器具有双层切割装置,特别适用于收获高产、秆高的稻麦。在要求低割茬和含杂率低的地方也很适用。因为珠江-15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将割台所切割下来的作物,全部通过中间输送装置送入脱粒装置,所以在收割高产秆高的稻麦,并按农艺要求低割茬作业时,生产率明显下降。为此,珠江-15BS联合收割机应运而生。2珠江-15BS联合收割机的整机结构及参数该机整机结构见图1。图1 整机结构组成1双层收割台 2中间输送 3脱粒清选装置4底盘 5电气液压系统 6发动机  该…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丘陵山区小田块收割机具通过性差的缺点、水稻机械收割的特点以及轴流式水稻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应用情况,对轴流式脱粒分离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当前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难以适应国内丘陵山区作业的难题,分析了小型脱粒分离装置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具世界     
20101001铁牛4LBZ-148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铁牛4LBZ-148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是以柴油机为动力装置,履带为行走装置的谷物收获机械,适用于水稻半喂入收获作业。主要特点:采用名牌脱粒系统,清洁度高、损失小、使用寿命长;采用无级变速器,操作轻便、准确;使用双排脱粒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稻-油、稻-稻-油轮作的生产模式,早稻容易落粒、脱粒损伤大、油菜成熟一致性差及清选困难等问题,设计开发了适用于丘陵山区水稻油菜的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装置.脱粒分离装置包括可调导流条角度顶盖、单纵轴流滚筒和栅格式凹板筛,清选装置包括离心蜗壳式风机和高清洁率低损振动筛.为了得出适合水稻和油菜收获的最佳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的驾驶舒适性,针对国产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整机振动大及驾驶员舒适性差等问题,以江苏大学和南通棉花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4L-4.0型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为研究对象,在小油门发动机空载、大油门发动机空载、小油门整机空载、大油门整机空载及大油门田间作业5种工况下,对整机的8个测点进行振动测试与分析,得到各测点处对应的时域信号和频率信号。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振动、振动筛和压缩装置的前后往复式运动及切割器的左右往复式运动是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的主要激振源;而输送槽、风机、秸秆喂入拨叉和脱粒滚筒等回转运动中产生的不平衡力矩是整机产生振动的次要原因。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在大油门空载工况下,发动机、切割器、割台搅龙、脱粒滚筒、风机、振动筛、秸秆喂入装置、压缩装置引起的激振频率分别为76.6、7.63、3.16、18.62、20.67、6.52、2.63、5.41Hz。研究结果为改善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整机振动及驾驶舒适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西南丘陵山区的作业环境,改善脱粒分离损失较大、含杂较高且容易堵塞的问题,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设计了可满足1.0喂入量的小型联合收割机。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双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脱粒清选性能,对脱粒滚筒不同钉齿布置形式、滚筒线速度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双切流小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的最佳组合方式为:第1滚筒采用弓齿结构、滚筒线速度为19m/s,第2滚筒采用钉齿结构、滚筒线速度为20m/s时,脱粒分离效果较好。优化后的4LZ-1.0小型收割机在水稻收割试验时,含杂率为1.28%,损失率为1.6%,破碎率为0.17%,生产率为0.12hm2/h,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产区因机型升级而大量淘汰小型全喂入水稻收获机这一现实问题,利用水稻脱粒和大豆脱粒机理大致相同而进行有效转换,把淘汰的水稻收获机改制成大豆收获机,使其重焕生机。改制后的大豆收获机可适用平原和丘陵山坡地的大豆收获,达到了“废机新用”的目的,深受丘陵山区大豆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