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切之起源,上不出於丰镐之间,下不迟於当涂之世。前人谓魏孙叔然始作反音者,非也。余於数年前,作反切不始於孙叔海辨一文,论之审矣,(载清华研究院实学月刊第六期)然於所以名为反名为切者,则从无人加意及此。今故详辑此种资料,而曲为检讨。使反切得名之来,源,借以大白於世。或亦小学元士之所闻而■■者欤。 [反][切]二字之使用,不知始自何时何人。然六朝以来相承以[反][切]并用。周■著四声切韵见南史■本传陆法言著切韵五卷,皆即反语为言。明切之使用,非自唐开元始。唐玄度顾炎武王念孙诸说殆皆失之。 度室产并鏖主尽屋曰:声韵该依开元文宇…  相似文献   

2.
一军实解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後,训之以若敖 冒笔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劫!劫则不匮。杜注云:军实,军器。今按讨军实与上交讨国人对言,又军实为楚子敬训箴之所加,释为军器,理不可通。今谓军实盖指人言,谓军中之土卒也。何以明之?公三十三年云:先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亡无日矣!杜注云,堕,毁也。於军实无说。按此所称军实,亦指置国…  相似文献   

3.
古音对转之说,发自曲阜孔君巽轩,孔君没後到今百五十 年,虽部居略殊,其说渐成定论。顾孔君所为诗声类,例证 无多,近日馀杭章太炎先生著文始稍加疏证,仍嫌简略,承 学之士,或用此致疑,斯大负孔君矣。不揣 昧,颇为疏通 证明,韵部之分,则取黄君季刚之说,盖古音之学,後胜於前, 计亦孔君所默许者尔。 兹所疏证,凡得六宗.第一微没痕,第二歌曷寒,第三支锡青, 第四模铎唐,第五侯屋东;第六哈德登。自馀诸部,姑俟他 日。 第一微没痕 一之上微痕 一见於韵文通协者类君比为韵。 诗大雅皇矣云:‘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 顺克比’。按,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最重人生。言人不可不知天,故亦及于宇宙。而於知识,则罕有专究之者。然论人论天,皆在知中,既求闻道,不能不研讨致知之方;既求真知之方,则又必因而论及知之所缘以起,知之可能与否,以及真知表准等。故吾国哲人,亦多闻论及知者,特非所尚而已。先秦之墨名莊荀,即颇注意及知;北宋之张程,亦有论知之语;而朱陸之争,就一方面言,以今词说之,谓为即理性说与经验说之争,亦末为不可也。至阳明而论知之语比较最多,心物不二,知行合一,皆精湛之说也。古未有知识之名,故兹但命曰知论。所述亦只及其大 而止,非能无漏。所分节日,名虽非旧所固有,而实…  相似文献   

5.
读秦妇吟     
戊辰之春俞平伯君为寅恪写意端已秦妇吟卷子,张於屋壁,八年以来,课业馀暇,偶一讽咏,辄苦不解,虽於一二字句稍有所校释,然皆琐细无关宏旨,独端已此诗所述从长安至洛阳及从洛阳东奔之路程本写当日人民避难之惨状,而其晚年所以讳言此诗之由实系於诗中所述从长安达洛阳一段经过,此点为近日论此诗者所未详,遂不自量,欲有所妄说。至诗中字句之甚不可解及时贤之说之殊可疑者,亦略申鄙见,附缀於後,兹请先言从洛阳东奔之路程,此段经过惜未得确知,是以於端己南游事迹不能有所考见,但依地理系统以为推证,亦有裨於明瞭当日徐淮军事之情势及诗中文句之校…  相似文献   

6.
三 代议政治之溯原上西方之精神於宗教上则寄於耶稣基督之福音。於政治上则寄於条顿民族之代议制度。欲传达西方之真精神於东方舍是二者末由也。而於今日中华之国民。方日演革新之事业。其於代议政治之起原如何。发达如尤。尤为切要之知识也。政治之分类。渊源古矣。亚里士多德。分政治为三种。曰贵族政治。君主政治。民主政治。后之学者虽繁分缕析。卒莫之易也。近儒柏芝浩。分政治为四类。曰议院政治。曰总统政治。曰世袭政治。曰武断政治。其为说精且详矣。然是四者未尝不可归纳於亚里士多德之三种也。在昔希腊荷马时代。有元老会议boule…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 今日我国大多数工人生活之状态似有坠落於最低限度之生活标准以下之趋势。所谓最低之标准即工人之家属得有迂当之衣食住等日常生活上所不可缺之基本需要是也。过此标准以下,则人身之健康即受害。久而久之种族亦渐有衰弱矣。试观我国工人之食品种类简单。不但滋养料不足,且数量亦往往不足。推其结果,自工人本身言之,不能培养筋力,振作精神改良技术。因而工人之天才不能发展,生产之效率不能增加。如是而期一国之实业发达难矣。自工人之家庭方面言之,工人之子女所得之遗传已属不幸,而生后之环境又不适宜。幼时身体不能得正常之宙叉,x无…  相似文献   

8.
《庄子·养生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刀刃”句,传统的解释是“刀刃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谢质彬先生《“新发於硎”解》一文(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认为这个解释不妥,理由是“‘发’字并无‘磨好’之训,也不能解为‘拿起来’或‘磨出来’。”谢文引用有关材料论证“硎”当  相似文献   

9.
中文大用论     
人谓中文无用,吾谓中文有大用。中文者,中国语言文学之简称也。或曰:“治中文者,不过咬文嚼字、摇唇鼓舌而已矣。奚何用之有!”曰:“不然”。凡人处于世,须有表心之术与心之实。中文有修辞有文法,表心之术实寓焉。且先贤有云,文史哲不分家。如是,则文非徒谓语言文学也,亦史也,哲也,心之实亦寓之矣。治中文而有成,则有表心之术以明心迹,有数千年人物事迹以知未来,有哲人之智慧以处于世。故可以上匡国、下利民、致君尧舜。治他科者不然。治历史与哲学者次之;治算术与外语者又次之。其治历史与哲学者,胸怀往古与先贤知慧,却…  相似文献   

10.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11.
吾国学者凡语及经书,却觉其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九故中国所谓经者,其名词实为近时欧美各国所未有也然因何而谓之曰经?自古至今,尚无人能为切实之解释。近时学者章炳麟先生精於训诂当谓“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余昔兰其说而甚以为不然也。夫以著作称经,在周末已见於管子墨子庄子荀子等书,知其由来久矣(详见下节)。令人所谓经书者,大抵皆为周代人士所纂述之书籍,而周代人士所谓书籍者,又大抵皆用竹简为著录之材料。晋书束哲传称汲邵魏王家发现竹简穆天子传,齐书文惠太子传稍襄阳楚王冢发现竹简效工记此其朋证也。周秦之…  相似文献   

12.
四声三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今论四声者多矣。寅恪於考古审音二事皆未尝致 力,故不敢妄说。仅就近日在清华园讲授所及,提出三浅显 之问题,试三简单之解答,并择录旧籍之有关者,略加诠释, 附於第二解答之後,以资参证。凡所讨论,大抵属於中古文 化史常识之范围,其牵涉音韵学专门性质者,则仅守‘不知为 不知’之古训,概不闌入,藉以藏拙云尔。 初问曰:中国何以成立一四声之说?即何以适定为四声,而不定为五声,或七声,抑或其他数之声乎? 答曰:所以适定为四声,而不为其他数之声者,以除去本易分别,自为一类之人声,复分别其余之声为平上去三声,综合通计之,适为四声也。但其所以…  相似文献   

13.
一、章太炎来信蔚西我兄左右:不见数年,闻弃旧日相名分别而归心于大乘,诚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然私衷犹有所谂于君者。向闻清主泰山为长白山回脉之说,亦颇信之。近因考满洲事状,彼于康熙十七年尚不知长白山安在,而令吴木讷等探索,乃遂妄谈山脉,是本悬揣之谈。以今观之,长白山蜿蜒而西,至于大连旅顺,其势已尽。隔海则芝罘特起,其间海岛连接,若相传注,谓芝罘与长白相系可矣。若泰山与芝罘则中隔潍水,潍水纵截其间,故登、莱、胶之山皆南北行,不得越潍水而至泰山也。其青  相似文献   

14.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亦声字概念肇端于《说文》,但《说文》未能对小篆体系的亦声字进行穷尽性的标注说明。以《说文》所录“重文”为考察对象,认定“重文”中的亦声字54个,归纳《说文》亦声字的构成方式:静态分析可得两种,即加注偏旁和改换偏旁;动态分析可概括为一种,即加注形旁;具体包括:独体字加注形符、会意字加注形符、形声字加注形符。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天元四元发明小史 1.天元四元,中国宋元间发明之算法,用以驭一元至四元问题之术也。据载籍之可考者而论,天元一术,始见於秦九韶之数书九章与李治之益古演段。秦李而外,据祖颐之说,则有蒋周,李文—。石信道,刘汝谐,元好问诸人,皆於天元一术,有所发辉;惜其书不传,罔从嵇考。蒋周之益,古集,据罗士琳畴人传补遗,谓刊於宋元丰(一○七八)绍与(一一三一……一一六一)淳熙(一一七四……一一八九)间,时代远在秦李之先;则天元一术之发明,或尚在南宋之先,亦未可知。惟唐代设明算科取士,不出九章周髀海岛孙子张邱建夏侯阳五曹五经算缉古缀术数家,…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报     
相传有一埃及考古家与一巴比仑考古家论辩两国古代文明。埃及考古家曰。吾於埃及故宫之处。掘地得铜线一条。想此铜线。必为古时电话电报之遗迹。虽尔时电话电报。与今世所用者。或有不同。然其功用助一也。巴比仑考古家曰。诚然诚然。吾於巴比仑遗址。寻而不得铜线。则巴比仑尔时必用无线电矣。巴比仑考古家。诚办。然未知其言之误也。无线电。非不用铜线。不过较诸有线电为少耳。彼无线电台所用之铜线。何啻数千百尺。谓无线电全不需铜线。是不识无线电者也。西历一人巴一著博士摩西氏发明无线送报之昏士尝 三十七 学卫於索士块干亚河置有…  相似文献   

17.
一 在儒家所主之礼乐说中,礼乐二者,合为一体;不偏不倚,相反相成。论语学而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邢疏云: “此章言礼乐为用相须乃美。……和谓乐也”。‘礼之用,和为贵’者,谓礼必资乎乐;‘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者;谓乐必资乎礼也。礼记仲尼燕居云: “达於礼而不达於乐,谓之素;达於乐而不远於礼,谓之偏”。素乃重礼之过,‘偏’乃重乐之过;是皆不远礼乐为用相须,不可偏废之情耳。漠书礼乐志云: “六经之道同龄,而礼乐之用为急。………二者并行,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就许慎关于形声和转注的界说粗略地谈谈看法。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云:“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日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这一说解似乎已成定论,今人亦多奉之为圭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有复辅音之说,发于英人伊特金斯Edkins 瑞典人珂罗倔伦Karlgren于谐声说中亦用其说,然皆只就谐声现象推之,无他证也。林语堂氏作古有复辅音说,乃立四证,一为古今俗语,二为字之读音与借用,三为字之谐声现象,四为印度支那系语言之比较。学者颇或信之。余以为不然。 按林氏文中,立论之证据,均极脆弱,除第三条以谐声现象立说,与伊珂二氏相同外,皆不过牵涉附会,不足以言证据也。其第四条引暹逻语之Klong以证中国语之孔──窟窿──孔龙,实单文孤证。且其本身正大有问题也。暹罗语之Klong,古语欤?近代语欤?本土自有之语欤 抑外来语欤?皆…  相似文献   

20.
"辛","(辛)"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辛)"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辛)"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辛)"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辛)"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