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植入(简称体内γ刀)治疗肿瘤主要依靠立体定向技术和后装技术,将放射粒子准确植入肿瘤部位,通过放射粒子所释放的γ射线,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链,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我科自2002年4月起对33例肿瘤病人实施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粒子源植入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肿瘤的新手段,又称体内伽玛刀.该项技术通过影像(超声、CT或MRI)引导,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靶体积内或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的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1-5].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已渐成为一种越来越被重视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或肿瘤浸润组织,逐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射线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笔者2008年3月~2009年7月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已渐成为一种越来越被重视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125I 粒子) 植入肿瘤内或肿瘤浸润组织,逐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射线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1] .笔者2008年3月~2009年7月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进明  郑丽华  王峰  冯和林 《河北医药》2012,34(14):2190-2191
放射性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一直以来,外照射是放射性治疗的主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低能核素125I和103Pd等的研制成功、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B超、CT、MRI等引导下种植技术的发展,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开辟了近距离放射性治疗的新篇章,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近距离放射性治疗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放置在肿瘤组织5 cm范围内的距离,或者肿瘤组织内[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有适应证较广、禁忌证相对较少,因此,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提供了一条新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对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以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和影像学的的飞速发展,影像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已经成为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近距离的放疗,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设计方案,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我科从2009年1  相似文献   

10.
125碘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选择姑息性手术或放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或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床及侵犯的周围组织,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随访血常规、B超或CT观察肿瘤变化情况及粒子分布情况。结果 共治疗9例,CR11.1%(1/9),PR55.6%(5/9),NR33.3%(3/9),总有效率66.7%(6/9),血象未见明显下降,无粒子移位。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适应症广,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5I粒子放射源植入患者组织内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在超声精确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靶点准,放射源持续辐射,为不再适合手术治疗或失去手术机会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翻。2002年8月-2003年10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实施^125I粒子永久植入组织内放疗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将125I粒子按计划植入肿瘤的不同深度,术后超声验证粒子剂量分布是否与治疗计划一致,确定下步补充治疗方案。结果 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复查见肿瘤明显缩小。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肝癌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增加了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直视或在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将放射性碘125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术后于患者病变区域行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CR2例,PR20例,NC7例,PD3例。结论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满意,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防护安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来自成都军区总医院和攀成钢青白江医院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此研究。采用直视下或在B超、CT及X光机引导下穿刺腔道支架携带,将^125I籽源植入病变区域,观察疗效。结果全组51例经治疗有效率达94.1%。结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可以作为肿瘤姑息治疗的首选及根治性手术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5.
马德寿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6-3717
目的观察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6例经过放疗治疗和手术后均再次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进行治疗,在B超引导下将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以交替的方式植入;对照组单纯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状及神经损伤或气管损伤。治疗后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所植入的放射粒子的位置均未发生任何变化。治疗后6个月对肿瘤进行CT检查,两组肿瘤体积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明显变化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无明显变化2例;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1例。结论采用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25Ⅰ放射粒子组织内植入在晚期胃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松  姜波  于炳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03-1504
本院自2000年引进^125 Ⅰ放射粒子组织内植人治疗肿瘤技术以来,共治疗各类肿瘤37例,其中对15例晚期胃癌患者手术中进行了^125 Ⅰ粒子的组织内植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婧  张剑  姚志清 《中国医药》2013,8(3):365-3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声像图所提供的肿瘤及周围器官的信息得出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经皮穿刺将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最后超声检查粒子植入部位是否与计划相符,并确定补充。结果卵巢癌1例,宫颈癌2例,前列腺癌2例,睾丸癌1例,肺癌4例,乳腺癌2例。所有患者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导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可靠,为中晚期转移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胃窦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经内镜粒子植入器将5-FU化疗粒子植入晚期胃窦部肿瘤患者瘤体内,观察术后1、2、3个月时肿瘤体积的变化,并对术前和术后1、2、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6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热疗,研究组采用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加高频热疗。比较2组近期肿瘤控制率、胸痛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肿瘤控制率、胸痛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能提高近期肿瘤控制率和胸痛改善率,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