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TACE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经过一次或多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84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病灶直径2.0~12 cm,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肿瘤完全缓解16例(16/84,19.05%),部分缓解50例(50/84,59.52%),无变化8例(8/84,9.52%),进展10例(10/84,11.91%).术后肿瘤标志物AFP及CE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粒子迁移等不良反应.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可明显提高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下和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PS)设计后布源125I粒子的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及随访疗效的结果。结果术后2、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2.8%、86.2%,1年局部控制率为73.9%,1年生存率为79.3%。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精确定位,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周边组织损伤少,局部疗效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疗效.方法 对15个肝癌病灶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3~6个月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单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8~55粒(平均24.4粒).未出现急性并发症和与放射损伤.CT检查示 2 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t=6.43,P<0.05).结论 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晚期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癌栓及肝功能的变化、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操作简单,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中的作用与技术优势.方法 收集无法手术根治而行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患者45例51个病灶57例次.术后1、2、6个月复查CT,了解病变进展情况.结果 粒子植入术均一次成功,总有效率达74.5%,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CT扫描显示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者50例次,其余7例次CT扫描显示粒子分布欠满意,包括粒子相互重叠、位置过于靠近病灶边缘、较大的放射冷点等,术后1、2、3个月复查CT,CT横断图像均可准确显示粒子在瘤体内外的分布、评价粒子精确位置、间距以及粒子与瘤体、瘤周组织关系、肿瘤体积变化及内部结构坏死液化情况,但对粒子准确计数尚需结合多平面重建图像和定位片.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CT在粒子植入术前治疗计划制定、术中精确引导、术后质量验证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和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9例.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 计算布源,采用18.50~37 MBq活度的125I粒子,粒子间距一般在1.00~1.50 cm.结果:随诊CT复查25例患者CR6例,PR12例,NC7例,总有效率(CR+PR)为72.00%.结论: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肝癌效果令人满意,并发症少,且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11月术中植入^125I粒子的晚期腹部肿瘤患11例。结果 11例均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像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出现,2例顽固性疼痛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根据Halarism经验公式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及粒子分布范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放射性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检查粒子分布情况及漏植情况,定期行超声及CT复查,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18例患者29个病灶125I粒子植入分布理想,无漏植情况出现,植入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完全缓解18(62.1%),部分缓解7例(24.2%)稳定3例(10.3%),进展1例(3.4%)。结论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疗效确切,操作安全,为粒子植入的首选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9.
孙燕  田洋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401-403
粒子源植入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肿瘤的新手段,又称体内伽玛刀。该项技术通过影像(超声、CT或MRI)引导,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靶体积内或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的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我科2008~2009年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6例,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璐  杜临安  姜波  曹明  吴昊天 《安徽医药》2016,20(8):1510-15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乏血供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组(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35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33例)。比较两组术后总体有效率、血清甲胎蛋白下降率(AFP)、肿瘤进展率、术后肝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CR+PR)/(CR+PR+SD+PD)],进展率[PD/(CR+PR+SD+PD)]和AFP下降率分别为75.8%,9.1%,60.6%;对照组分别为32.0%,56.0%,2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疗效可能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先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后经CT导引向胰腺癌病灶植入125I粒子,并进行定距离间隔平面播植杀灭肿瘤。结果 术后有31例癌症疼痛完全缓解,7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14例患者治疗无效,术后疼痛缓解平均用时为7 d左右;植入治疗后发生20例死亡,其中14例死于局部进展,6例死于远处转移,9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长为(11±0.7)个月;术后两个月复查中发现癌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48例,无变化15例,进展20例,治疗有效率为61.1%,此外,复查中发现有4例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轻度下降,8例患者体内粒子迁移至肝脏内。整个治疗过程与术后康复过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还具有较为突出的缓解疼痛的作用,可以说是中晚期胰腺癌治疗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例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CT引导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给予CE方案化疗.结果 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术后1、6、20个月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无复发和发生转移.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同步联合CE方案化疗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许勇  杨勇  张旭 《河北医药》2009,31(20):2714-2715
目的探讨125I粒子种植治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继发性尿道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模板穿刺125I粒子种植治疗膀胱全切术后继发性尿道癌1例。结果手术时间40 m in,植入125I粒子36枚,术后CT验证125I粒子分布均匀;2个月后复查CT提示尿道癌局部控制理想。结论125I粒子种植治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继发性尿道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125I粒子放射源植入患者组织内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1,2].在超声精确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靶点准,放射源持续辐射,为不再适合手术治疗或失去手术机会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3].2002年8月-2003年10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实施125I粒子永久植入组织内放疗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