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制定胃癌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某综合医院2002-2008年3 287例胃癌住院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胃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 2002-2008年该院胃癌患者逐年增加,胃癌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005年为17 d;平均住院费用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3.5%,2008年胃癌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17 844.37元.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药品所占构成比、年龄;治愈患者医疗花费高于其他转归的患者(P<0.01),公费患者高于自费患者花费(P<0.01).结论 加强对药品费用的控制管理和缩短住院时间是目前降低胃癌患者住院费用的有效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2.
帕累托图在住院原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管理学上的帕累托图(Vilfredo Pareto),对1993-2002年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不同年龄患者间的住院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住院患者不同年龄组疾病构成情况,为临床日常医疗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平均住院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l99l-1999年17078例中年40~59岁住院患者的分析,以了解中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和住院服务需求,结果表明:中年住院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中循环系统疾病居第l位,占22.58%,前3位(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损伤 和中毒)疾病构成占52.0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1998~2007年妇科住院病例,探讨该院妇科住院病例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妇女保健、妇科疾病治疗及该院妇科专科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的18 976例妇科住院病例以前后5年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病种、顺位变化、平均年龄、构成比、手术率、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该院妇科住院病例两组比较,后5年住院病例明显增加,手术率也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日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肌瘤仍然是第1位疾病,肿瘤总体构成有递增趋势,尤以宫颈恶性肿瘤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妊娠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妇科住院病例逐年明显增加,发病年龄呈现下降趋势;妇科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呈显著上升趋势;异位妊娠占妇科住院病例构成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应加强防治;平均住院日则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江苏省老年医院2006-2011年出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药费占住院费用比重(药占比)呈下降趋势;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绝对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次均药费、检查费、治疗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年龄、是否手术、治疗效果及付费方式。结论住院患者医药费用负担逐年加重。建议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降低老年患者自付费用比例;制定分年龄段、分类型的单病种付费方式及加强康复养老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防治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95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对2002-2005年建始县城区7所学校7~18岁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2002-2005年共调查33 095名中小学生,其营养不良率平均为17.63%,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营养过剩率平均为14.87%,其中超重率为9.29%,肥胖率为5.58%,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营养不良率女生(20.59%)高于男生(14.88%)(P<0.01);学生营养不良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0.01)。肥胖率男生(6.84%)高于女生(4.23%)(P<0.01),肥胖高发年龄为10~12岁。结论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并存,特别是肥胖率逐年上升,应引起教育、卫生部门以及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05-2016年12年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的年代变化趋势、主要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病例;计算全部恶性肿瘤疾病构成,性别、年龄分布,年代变化趋势,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结果 12年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25.2%。12年间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肿瘤住院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构成比逐渐增高,80岁以后迅速降低。肿瘤住院患者中,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18.3%)、食管癌(12.7%)、宫颈癌(11.7%)、乳腺癌(11.1%)、结直肠癌(9.1%)、胃癌(6.0%)、肝癌(5.1%)、鼻咽癌(4.7%)、淋巴瘤(4.3%)、卵巢癌(3.5%),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5%;住院期间因肿瘤死亡1 999例,病死率为2.03%。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死率随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166.341,P0.001)。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肺癌(33.37%)、肝癌(10.41%)和食管癌(8.00%),病死率最高的癌种为:胰腺癌(6.62%),其次为胆囊癌(5.78%)、肝癌(4.13%)。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病死率逐年下降,应加强重点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元  胡锦梁 《现代预防医学》2016,(16):2905-2908
目的 分析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 - 2015年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 2015年间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例及肿瘤住院死亡病例,分析其患病情况、性别、年龄及瘤别分布特征,计算病死率。结果 2005 - 2015年11年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人数是2005年的3.45倍,恶性肿瘤住院人数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1.4%。前5位依次为:肺癌(18.2%)、食管癌(12.1%)、宫颈癌(11.7%)、乳腺癌(9.6%)、结直肠癌(8.8%)。住院期间死亡1 813例,病死率为2.15%。男、女病死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趋势χ2 = 158.259, P <0.001)。死亡病例的性别比为2.15∶1;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全部死亡构成的65.91%。男性、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均集中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构成比占全部男性、女性死亡总例数的69.44%和58.34%。前10位死亡的疾病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鼻咽癌,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0.14%。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病死率逐年下降,恶性肿瘤死亡集中在老年人群,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应加强对重点癌种的防治工作,全民开展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多维度分析2018—2022年60岁及以上住院老年患者的死亡情况,了解其死因构成,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广州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在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60岁及以上住院死亡患者共1 716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年龄、性别、根本死亡原因等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住院老年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67∶1。在各年龄段中男性病死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992)。死亡年龄中位数为78.0(69.0,84.0)岁,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01,P=0.003)。季节分布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其次为春、秋、夏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6,P=0.773)。2018—2022年该院老年住院患者死因顺位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76.34%,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4-2008年住院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本院1282例死亡病案,用ICD—10进行分类,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构成比、死因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近五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人数多于女性,前三位死因构成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加强死因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996—2015年淅川县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及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6—2015年淅川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信息,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1996—2015年淅川县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683例。疫情呈现上升、下降、缓慢上升3个变化时期。年龄集中在20~49岁。≥60岁病例比例呈上升趋势。采血(浆)、输血/血制品构成比从2005年的71.11%下降到2015的1.9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4.37,P0.01)。异性传播构成比从2005年的24.44%上升到2015年的74.51%,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47.7,P0.01)。同性传播构成比从2.13%上升到23.53%。结论性传播成为淅川县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监测和干预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4—2020年西安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2014—2020年肺结核登记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评价西安市近年来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0年西安市共报告RR-TB患者810例,RR-TB患者在新增肺结核病患者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9.00%;RR-TB平均粗报告发病率为1.22/10万,标化报告发病率在0.53~2.07/10万之间,标化报告发病率在2014—202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平均报告标化发病率为1.57/10万,女性平均报告标化发病率为0.72/10万,2014—2020年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分别为26.6%和16.1%,其中男性≥65岁组上升速度最快,平均每年上升82.5%,其次为男性55~64岁组(39.2%)和男性15~24岁组(30.3%);RR-TB患者中初治患者的比例为77.41%,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5.1%。结论 2014—2020年西安市RR-TB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扩大耐药筛查范围,重点关注男性青年及老年人群,及早发现并治疗RR-TB患者,减少耐药结核杆菌的持续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4—2018年黑龙江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黑龙江省抗病毒治疗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黑龙江省2004—2018年9 337例新加入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基本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年份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黑龙江省2004—2018年累计9 337例艾滋病患者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在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11.2∶1;平均年龄(39.7±12.7)岁,30岁以下年龄组占比逐年上升,组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9,P<0.01);未婚占51.6%。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90.0%,同性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组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8.70,P<0.01),2018年达到68.2%。接受治疗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占62.6%。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7.3个/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天数中位数为38d(P_(25)=16,P_(75)=186),时间间隔≤1个月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477.49,P<0.01)。结论黑龙江省新加入抗病毒治疗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  相似文献   

14.
医院卫生人力发展与医疗服务量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卫生人力发展与医院基本医疗服务量的相关性,为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动态数列、升降趋势检验(Cox-Stuar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生数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09.00%、108.00%,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00%、8.00%;卫技人员数和医生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门诊总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08.00%、112.00%,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00%、12.00%,门诊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0.01)。卫技人员数与门诊量、入院人数均呈正相关,与平均住院日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医院卫生人力及床位资源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卫生人力资源与医院基本医疗服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8—2021年乌鲁木齐市三级医院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疾病谱特点,为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数据管理系统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类医院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的病历数据,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疾病谱变化情况及住院费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19232例的相关资料,2018—2021年分别为4519、4720、4915、5078例,病例数逐年增加。居于首位的均为高血压疾病(比例依次为51.01%、50.55%、48.63%、47.60%)、其次是缺血性心脏病(比例依次为28.68%、27.97%、28.16%、28.06%)。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疾病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50~79岁,以60~69岁比例最高(35.12%)。40~59岁以高血压疾病居于首位,60~79岁以缺血性心脏病居于首位。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不同年龄的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疾病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1年患者住院时间<7 d比例明显上升。自费费用分别为(6017.2±314.5)、(5994.8±298.7)、(5840.3±256.2)、(5718.4±223.6)元,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乌鲁木齐市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疾病谱为高血压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不同性别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差异主要在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40~79岁,不同年龄段疾病种类也有所不同,了解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疾病谱情况有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促进该疾病诊治水平的提升,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伤害发生、死亡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所有因伤害就诊并住院于广东省县级以上的322家综合医院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了解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死亡情况、医疗结局、经济花费等情况。结果 在1997~2001年期间,广东省伤害住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伤害患者的住院死亡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的伤害总住院死亡比例为1.64%。同期医院住院伤害患者人数以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机器穿刺和切割、他伤/他杀较多,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6.13%,居首位。5年期间伤害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以3.58%速度逐年下降;治愈伤害患者平均住院日以2.20%速度逐年下降。广东省同期伤害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以3.89%速度逐年上升,治愈患者平均费用以4.71%速度逐年上升;平均每人每日费用以7.33%速度逐年上升。结论 广东省伤害的发生呈增长趋势,但伤害住院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同时伤害的直接医疗花费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静  钟超  邓冰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932-934
分析贵阳市属中学学生视力不良10 a动态变化情况,为预防控制学生视力不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贵阳市属中学学生2002-2011年视力不良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市中学生2002-2011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3 597.694,P<0.01),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各年份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总体呈升高趋势(x2趋势=4 042.827,P<0.01).结论 贵阳市属中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我院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2001年329例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与疾病类别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逐年上升。日均住院费用2000年较1999年稍下降,2001年有所上升。不同疾病类别患者日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我院医疗费用控制尚属合理。在老年护理医院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应注意在2002年须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制定更加合理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我院确诊住院脑卒中病例分析,了解我院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特征。方法 对我院4年共收治8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年龄、性别、每年发病趋势、发病季节性、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论 脑梗塞发病总人数明显大于脑出血:脑梗塞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出血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年龄明显集中在60~79岁;男性发病大于女性;脑卒中总死亡构成比男性大于女性;脑卒中多发季节为11、12月,3、5月份次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我院15年间盆腔炎性疾病(PID)的临床特征及变化,对PID的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9年因PID住院治疗的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与性生活的关系,症状和体征,住院时间及手术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对.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7.06±14.91岁,呈逐年上升趋势,经两两比较,3个时间段分别为t=2.255,P=0.025<0.05;t=5.403,P<0.001;t=2.871,P=0.004<0.01);育龄期妇女是高发人群,但比重由第一个5年段的93.57%下降至72.28%,无性生活的PID患者的比重由1.43%上升至2.48%,绝经期患者由5.00%上升至25.25%(χ2=10.041,P<0.001);主要症状包括下腹痛(70.31%)、不规则阴道出血(33.62%)、发热(25.55%)、消化系统症状(15.72%);主要体征包括附件区压痛(63.98%)、子宫压痛(56.77%)、下腹压痛(48.25%)、反跳痛(17.03%)、宫颈举痛(25.76%)、附件增厚(29.04%)和附件包块(29.69%),且部分症状和体征阳性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平均住院时间为10.34天,无显著变化(χ2=0.359,P>0.05),手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6.43%升至57.92%,χ2=19.556,P<0.001).结论 对于PID的诊断,不能只着眼于性活跃期女性,对于无性生活的女性和绝经期女性,需要注意PID;PID阳性症状和体征比例逐渐下降,但下腹压痛在PID患者中仍呈现高阳性率,建议将下腹压痛放入诊断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