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macro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 MFPT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分析2例MFPTC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FPTC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巨大滤泡、富含胶质、细胞核形态不典型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ytokeratin-19、Galectin-3和HBME-1表达。结论 MFPTC是一种罕见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组织形态不典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易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等良性病变。 cytokeratin-19、Galectin-3、HBME-1等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3例胃肠道类癌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对1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胃肠道类癌,包括胃底贲门部1例,胃窦部2例,阑尾盲端4例,回肠4例,直肠2例。随访情况:3例失访,1例胃窦部类癌及2例回肠类癌由于术后复发和广泛转移2年内死亡,其中1例回肠类癌存活11个月,其余7例随访3~6年至今健在。结论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组织形态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情况等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3.
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张新华  孟奎  章如松  马恒辉  金行藻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5):327-328,332,F001,F002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和8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并作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NSE等)的免疫组化染色和AB/PAS组化染色。结果:两组患者均以老年男性为主,肿块大多为溃疡型,多位于胃贲门部或胃窦部。1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中,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9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1例,大部分癌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其中7例不典型类癌内见少数腺癌或粘液细胞癌成分,后二者阳性表达CEA和PAS。8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者见少数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的细胞散在分布于胃癌组织内。结论: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属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47在胃肠道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肠道癌(n=996)和癌旁正常黏膜(n=110)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7表达与胃肠道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肠道癌CD1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胃肠道癌CD14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静脉侵袭和淋巴管侵袭有关(P<0.05);与性别、淋巴结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D147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147参与胃肠道癌的发生和局部浸润,可作为反应胃肠道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ecretagogin在胃肠道类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7例胃肠道类癌(6例非典型类癌)中Secretagogin、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性;并比较它们在典型类癌与非典型类癌中表达情况。结果胃肠道类癌组织中Secretagogin、Syn、CgA、NS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100.0%、40.7%、81.5%,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P<0.01)。CgA在非典型类癌中的表达高于典型类癌(Z=-2.098,P<0.05),其余三者均无差别。结论在绝大多数胃肠道类癌组织中Secretagogin呈阳性表达,且表达程度高于CgA;Secretagogin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用于临床胃肠道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组织CD44v6的表达与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12例胃肠道癌CD44v6的蛋白表达.结果胃肠道癌组织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浆膜浸润、明确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微转移和远处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组织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癌组织CD44v6高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正相关,CD44v6可作为一种评估胃肠道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F-1α在胃肠道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课题以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腺癌组织21例为研究组,以其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21例和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21例为对照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胃肠道腺癌、正常胃肠道黏膜、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肠道腺癌、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胃肠道腺癌组织,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例膀胱类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膀胱类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膀胱类癌临床上罕见,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观测HIF-1α、COX-2在胃肠道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经病理证实的37例为胃肠道腺癌组,其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作为淋巴结转移癌组,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作为正常胃肠道黏膜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三组组织中HIF-1α、COX-2的表达。采用Wilcos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肠道腺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癌组及胃肠道腺癌组组织中的HIF-1α、COX-2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COX-2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它们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类癌并复习文献予以讨论。结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膀胱类癌。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发病率低,无明显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合并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合并成熟性畸胎瘤3例,观察和分析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镜下特点:3例病例均表现为肿瘤由类癌和甲状腺组织混合组成,证实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甲状腺组织显示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形态。成熟性畸胎瘤显示皮脂腺、成熟性鳞状上皮和平滑肌成分。类癌区域与不同大小的滤泡密切混合,肿瘤细胞有相对一致的嗜酸性胞浆、扁平核、“胡椒盐”样染色质,滤泡内充满嗜酸性甲状腺样的胶质,这两种成分有移行,通常是密切混合存在。免疫组化:3例病例的类癌区域的肿瘤细胞均表达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CD56和CK19;含有胶质的滤泡表达甲状腺球蛋白。所有细胞均不表达calcitonin。结论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罕见,可能合并成熟性畸胎瘤,具有~定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中间性,但可能转移甚至致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法常规对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00例患者共检出2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同期良性甲状腺肿瘤的5.25%,临床无特异表现,镜下肿瘤组织学结构由乳头状突起和细胞核的特殊形态为其特点。免疫组化:EMA+,TG+,CK19+,VIM+。结论免疫组化检查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胆囊小细胞癌罕见,起病隐匿,预后差。文中结合临床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胆囊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胆囊小细胞癌,经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术后行全身化疗。结合文献对胆囊小细胞癌的发生、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果胆囊小细胞癌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需经病理组织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明确,细胞质内常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或嗜铬蛋白。结论该病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手术和化疗可以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ax在胃肠道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课题以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腺癌组织37例为研究组,以其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和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为对照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胃肠道腺癌、正常胃肠道黏膜、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Bax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肠道腺癌、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粘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道腺癌组织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略高于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x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X-2在胃肠道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课题以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腺癌组织37例为研究组,以其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和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为对照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胃肠道腺癌、正常胃肠道黏膜、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肠道腺癌、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腺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略高于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类癌并复习文献予以讨论.结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膀胱类癌.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发病率低,无明显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赵志华  樊青霞  张蕾  李晟磊  张云汉  高冬玲 《重庆医学》2011,40(15):1484-1486,156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ho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ho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中RhoC 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类癌中MMP-2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2和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肠道类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MMP-2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6例类癌组织中,MMP-2蛋白在低分化类癌组高表达,MMP-2和p21WAF1/CIP1蛋白在高分化类癌组高表达(P<0.05),随着肿瘤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1),MMP-2和p21WAF1/CIP1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 MMP-2和MMP-2和p21WAF1/CIP1在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用于临床对病人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病理学检查除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外,另见由甲状腺和类癌组织混合成的结节一枚,类癌细胞较小且大小相仿,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G(+)、TTF-1(+),类癌细胞CD99(+)、Cg A(+)、Syn(+)、CK7(-)。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为罕见的病变,临床患者多无典型症状,且类癌成分多与甲状腺组织混杂于畸胎瘤中,容易漏诊,故应广泛取材并提高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认识,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21例端粒酶呈阳性(84.0%);25例癌旁正常组织 5例阳性(20.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正常组织存在端凿酶阳性表达的病例,病理上多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实质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再发或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