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句容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以句容市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监测对象,采集监测对象粪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钩虫感染阳性者粪便采用钩蚴培养法鉴别虫种。计算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对逐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句容市累计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10 011人·次,累计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病例56例,平均感染率为0.56%,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5.15,P < 0.01)。钩虫、蛔虫、鞭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4%、0.11%、0.20%,其中钩虫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的78.57%;土源性线虫感染者以单虫种(98.21%)、轻度感染为主,2016年后未见多重感染。结论 句容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水平。今后应在加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投入,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后续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对盐城市3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检测,12周岁及以下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对土源性线虫、蛲虫感染率及感染度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全市累计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51 259人·次,其中阳性48人·次,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09%;感染虫种包括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04%、0.05%和0.002%,均为轻度感染。不同县(市、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1,P = 0.02),以阜宁县最高,感染率为0.21%;大丰区连续5年未查见感染者。5年全市儿童蛲虫总体感染率为0.22%。 结论 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逐渐下降,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后续应加强重点地区及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四川省选择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丹棱县(示范县)和合江县(对照县)为观察县,2006-2009年在示范县全面实施以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照县未组织实施综合防治。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2009年示范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6年显著降低,随年份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14%、81.65%和65.77%;对照县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不具有下降趋势性。2006年示范县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高于对照县,2009年均低于对照县。结论示范县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降低;综合防治模式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优化集成,探索更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四川省丹棱县和威远县作为观察县,在2个观察县实施不同的防治措施。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丹棱和威远县从2006年基线调查到2009年考核评价,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χ~2丹=799.41,χ~2威=367.172,P均0.0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从57.12%和32.60%下降到10.06%和3.21%,下降幅度分别为82.39%和90.15%。结论丹棱县开展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威远县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长期、持续地健康教育干预,并引导居民主动服药驱虫的措施对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有显著成效,各地可因地制宜,集成优化防控措施,选择经济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 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9.02%。3 ~ 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446人,检出蛲虫感染5人。对160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39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16人、混合感染5人,分别占86.88%(139/160)、10.00%(16/160)和3.12%(5/160)。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7.98%(259/381)、88.58%(380/429)和94.53%(432/457)。调查的4个生态区中,以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1.79%);10个调查县(市)中,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50.13%),宁蒗彝族自治县最低(0.40%);高、中和低3类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67%(43/759)、26.67%(610/2 287)和14.70%(297/2 021);不同生态区、调查县和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2.20、814.60、201.34,P < 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8.21%(441/2 422),女性为19.24%(509/2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P > 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1 ~ 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88%);不同民族感染者中,以独龙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82.09%);不同职业居民中,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0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4.80%);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50、1 016.96、36.33、52.43,P 均 < 0.05)。结论 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民、老人和少数民族居民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马尔康县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求进行监测。结果2011—2013年共检查1500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75人,均为蛔虫感染者,年平均感染率为5.0%,未检出鞭、钩、蛲虫感染者,2011—2013年感染率分别为6.4%、4.4%、4.2%。结论马尔康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5—2021年江西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态势与变化趋势,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策略、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21年,江西省分别选取13、86、86、86、86、24和24个县(市、区)设立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与省级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监测对象。收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并分析不同生态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收集2015—2021年《江西统计年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采取问卷调查从监测村村委会收集卫生厕所建设等信息,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卫生厕所覆盖率的相关性。感染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江西省监测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8%(126/7 137)、 1.3%(947/71 766)、 1.1%(803/70 547)、 0.9%(604/69 5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马尔康县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2011-2013年共检查1 500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75人,均为蛔虫感染者,年平均感染率为5.0%,未检出鞭、钩、蛲虫感染者,2011-2013年感染率分别为6.4%、4.4%、4.2%。结论马尔康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土源性线虫病曾在江苏省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积极有效防治,江苏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大幅下降,从1989年的59.32%下降至2019年的0.12%,自2013年以来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维持在0.5%以下的水平。自1987年以来,江苏省采取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控策略,但各阶段防控措施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主要包括驱虫服药、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估等。至2019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标准。今后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落实精准防控,以进一步巩固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成效、消除土源性线虫病对人群的危害。本文对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防控历程及策略演变等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全省以县为单位设立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监测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为监测对象,每个监测县(市、区)监测人数不少于1 0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在河南省98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101 254人次,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39例,总感染率为0.14%。不同年份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均处于1.0%以下水平(0.08%~0.19%),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P<0.05);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随着年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城镇地区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控与消除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4–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按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将全国划分为5类流行区,采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总样本量,将总样本量按城镇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到各省份,各省份调查点数再按辖区城区和镇区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各省份根据调查点数,自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居委会分级抽样,调查点(居委会)为最小抽样单位。以调查点内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鉴别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计算各虫种感染率及感染度。结果 2014–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调查城镇居民133 231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23%(1 636/133 231),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77%(1 032/133 231)、0.32%(426/133 231)和0.17%(224/133 231)。全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江西省(82/2 034)和重庆市(524/13 012)最高,均为4.03%;其次为海南省,感染率为3.47%(72/2 075)。男、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7%(662/62 139)和1.37%(974/71 092)。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65~70岁年龄组居民最高,为2.56%(219/8 569);各职业中,以牧民感染率最高[2.47%(2/8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感染率最高[3.33%(226/6 795)]。钩虫、蛔虫和鞭虫轻度感染者所占比例均> 90%。结论 我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分布较广泛。针对城镇地区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点,可采取健康教育和药物驱虫相结合的措施,以降低居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将示范区按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和问卷调查,分析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5.87%、90.00%和65.22%。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和67.73%,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和68.09%,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15.23%,卫生行为合格率上升了51.61%。结论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江苏省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根据《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应用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监测点未来感染率。结果经过5年防治,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降至3.13%,均为轻度感染。其中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77%、0.89%、1.49%和1.19%,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结果也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将进一步下降,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结论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已基本控制,应调整防治策略;同时继续做好监测和重点人群服药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安徽省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 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情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趋势卡方检验进行感染率间的比较。结果2016—2020年安徽省分别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6、 16、 14、 14和21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4%(129/6 032)、 0.76%(125/16 409)、 1.26%(185/14 704)、 0.88%(132/14 982)和0.58%(126/21 57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6–2018年镇江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8年以镇江市辖区内≥ 3周岁的常住居民及在本地居住满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作为监测对象,采集其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测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12周岁及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以检测蛲虫;计算各年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并收集该期间内全市土源性线虫病驱虫服药数据。结果 2006–2018年全市累计粪检202 880人·次,共检出土源线虫感染者946例,平均感染率为0.47%;人群总感染率从2006年的1.10%降至2018年的0.11%,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1);各市(区)总感染率存在差异(P < 0.01),以润州区最高(1.65%),新区最低(0.04%)。全市人群蛔虫、钩虫、鞭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33%、0.09%和0.0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P 均< 0.01);感染均以轻度为主。2006–2018年全市累计检查45 427名儿童,共检出蛲虫感染者145例,平均感染率为0.32%;儿童蛲虫感染率从2006年的1.33%降至2018年的0.22%,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1)。土源性线虫感染者以单虫种感染(97.46%)为主,两虫混合感染主要集中在2007年前。2006–2018年全市累计驱虫服药535 089人·次,人群不良反应出现率为0.002%。结论 目前镇江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和健康教育,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评价镇江市润州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在实施药物驱虫、 健康教育、 改水改厕为主综 合防治措施的同时, 开展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 调查当地经济指标、 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进行防治效果评 价。 结果 结果 1997-2012年全区实施集体化疗累计20.21万人次, 粪检阳性驱虫化疗2 006人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1997年为57.18%, 2012年达95.62%; 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1997年分别为10.14%和10.21%, 2012年分别为 100.0%和90.38%。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均呈显著负相关 (r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0.526, P<0.05; r居民人均年纯收入= -0.671,P<0.01); 与自来水普及率、 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间也均呈显著负相关 (r自 来水普及率=-0.936, r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0.922,r健康知识知晓率= -0.774, P均<0.01) 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 (y = 42.031 7e-0.357 6x , R2 = 0.803 6, F = 57.28, P = 0.000)。务农人员感染率显著高于学生 (χ2 = 17.998,P<0.01), 男、 女感染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3.627,P = 0.057)。 结论 结论 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及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 率的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辽宁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为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辽北、辽中、辽南地区分布,每地区选择一个市作为监测点,调查对象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一粪三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12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结果 2006-2010年,辽宁省累计调查6579人次,各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5.88%、0.67%、0.39%、0、0.57%,人群感染情况呈波动下降趋势.0~10岁年龄组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06%,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11%,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蛔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 >0.05).结论 辽宁省属于土源性线虫病低流行区,但高危人群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西省鄱阳湖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于2008年对鄱阳湖区南昌县富盛村6~65岁居民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情况,同时记录其他寄生虫卵。结果 2008年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总平均感染率为37.97%,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单虫种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0.39%、6.67%和18.45%。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和蛔虫感染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女性居民鞭虫和钩虫感染率亦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与钩虫感染率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升高趋势;蛔虫感染率10~19岁年龄组最低,20~29岁年龄组最高,而后随着年龄增大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鞭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0~19、40~49岁年龄组出现2个波峰。 结论 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健康教育、定期驱虫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环境改造是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治疗土源性线虫病患者控制传染源的同时,切断传播链不失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