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仲伟  王启朋 《广东医学》1998,19(2):99-100
目的:探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进行临床观察和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高压氧治疗。结果:保守治疗起到缓解症状、控制急性炎症作用;死骨刮治术治愈率57%;截骨术治愈率100%;高压氧治疗能改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结论:以截骨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最好,早期较轻的病例可望通过保守治疗、死骨刮治、高压氧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影响颌骨骨质的因素,探讨CBCT对骨质分类的影响。方法 (1)选择2004年4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口腔医院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种植部位、骨质的分类以及失败的相关因素。(2)选取Ⅰ类骨、Ⅱ/Ⅲ类及Ⅳ类骨患者各20名,测量CBCT下HU值,通过SPSS软件采用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30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 319颗,Ⅰ类骨质52颗,Ⅱ/Ⅲ类骨质1 015颗,Ⅳ类骨质252颗;Ⅰ类骨质在20~40岁的女性患者中比例较高,下后牙区多见,失败率相对较高。Ⅱ/Ⅲ类最常见,Ⅳ类骨上颌多见,Ⅰ类骨、Ⅱ/Ⅲ类及Ⅳ类骨之间的H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对骨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部位骨质组成不同;CBCT下HU值可作为骨质分类的参考,Ⅰ类及Ⅳ类骨质较Ⅱ/Ⅲ类骨质失败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开窗减压术+Ⅱ期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经开窗减压术前后CT影像轴位和冠状位上囊腔缩小程度,牙根尖周骨质恢复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开窗减压术术后6~9月囊腔明显缩小,骨质修复良好,Ⅱ期刮治术治疗随访1~6年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可以显著缩小骨质破坏范围,改善颌骨畸形,为二次手术摘除囊肿及保留受累牙创造条件,结合Ⅱ期刮治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治疗颌骨大型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50例上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分别采用橡皮引流条和碘仿纱条填塞进行引流,探讨橡皮条引流条是否增加囊肿术后感染的机会.方法 对28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使用橡皮条引流,术后2~3 d拔除;22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填塞碘仿纱条,术后第3天开始逐步抽出,3~5 d抽除完毕.结果 使用橡皮引流条组有1例伤口裂开,造成口腔与囊腔相通,余均愈合良好.碘仿纱条引流组有1例伤口裂开,1例感染,其余皆愈合良好.结论 颌骨囊肿术后用橡皮条引流具有患者感觉舒适、不增加囊肿感染几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开窗减压术+Ⅱ期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型颌骨囊肿的患者42例,记录患者在开窗减压术前、术后CT影像轴位上囊腔缩小程度,骨质再生情况,根据开窗减压效果决定Ⅱ期刮治手术时机.结果 患者在接受开窗减压手术后的6个月~9个月囊腔已显著缩小,骨质恢复良好,Ⅱ期刮治术治疗后随访1年~6年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开窗减压手术可以有效缩小囊腔,促进骨质再生,改善患者面部畸形;联合Ⅱ期刮治术可以彻底去除病变组织,是治疗颌骨大型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82-85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100例颌骨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术后病理证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刮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区疼痛程度、囊肿体积缩小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和术后新生骨质骨体积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囊腔体积缩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甲级愈合率为94.00%(47/50),乙级为6.00%(3/50),丙级为0(0/50),对照组患者创面甲级愈合率为76.00%(38/50),乙级为18.00%(9/50),丙级为6.00%(3/50),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术后3个月和6个月新生骨质骨体积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颌骨囊肿治疗,开窗减压术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上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最大化保留牙齿和颌骨的完整性,便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海  黄谢山  钟伟 《海南医学》2010,21(3):18-20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方法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1例颌骨囊肿病人,从口腔内采用保守的开窗减压引流术,定期复诊复查口腔全景片和CT片,观察囊腔内颌骨骨质增生情况。结果31例病人定期复诊冲洗引流,随诊18—24个月,囊腔逐渐被新生骨完全替代、完全愈合,未见不良并发症。结论开窗术手术方法简单实用,并发症少;能保持颌骨的完整性,不影响颌骨发育;特别适用青少年儿童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开窗减压术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骨质修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骨质增生厚度、囊腔体积缩小程度、骨密度均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骨囊肿患者行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脱钙牙本质基质植入治疗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腔的疗效。方法对32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腔范围为2~5cm的病例采用脱钙牙本质基质进行填充。结果所有切口均愈合良好,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患者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后囊腔内已有骨小梁影像,3个月后新生骨小梁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区别。结论脱钙牙本质基质用于充填颌骨囊肿刮治术后残留骨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来作者对所遇治的口腔颌骨囊肿切除刮治术患者行人工骨移植入骨腔填塞术治疗298例。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作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紫癜性肾炎患儿80例,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相关分型和病理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分型.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分型、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原菌感染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一共8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分级情况:Ⅰ级病例5例,Ⅱ级病例34例,Ⅲ级病例40例,Ⅳ级病例1例.(2)单纯性血尿或尿蛋白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40%(8/20),Ⅲ级占比45%(9/20);血尿和尿蛋白合并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60.53(23/38),Ⅲ级占比31.58%(12/38);肾病综合征以Ⅲ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83.33(15/18).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症状越明显,病理级别越高.(3)单纯IgA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46.15%(6/13),Ⅲ级占比30.77%(4/13);IgA+IgM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36.17%(17/47),Ⅲ级占比53.19%(25/47);IgA+IgG+IgM以Ⅱ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3.33%(8/15).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无显著关系;补体C3沉积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补体C3沉积越严重,病理级别越高.(4)I型以Ⅱ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1.43%(18/35);Ⅱ型以Ⅲ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5.56%(25/45).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越明显,病理级别越高.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临床分型、病原菌感染、免疫复合物等病理情况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损害进行评级,建议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应当尽早进行肾脏活检术,以确定病理分级,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术后胃肠反流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 835例行腹腔镜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386例,胃空肠吻合(毕Ⅱ式) 1 002例,胃空Roux-en-Y吻合412例,三角吻合35例。结果毕Ⅰ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3例,Ⅱ级反流21例,Ⅲ+Ⅳ级反流5例。毕Ⅱ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39例,Ⅱ级反流67例,Ⅲ+Ⅳ级反流71例。胃空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9例,Ⅱ级反流7例,Ⅲ+Ⅳ级反流3例。三角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例,无Ⅱ、Ⅲ、Ⅳ级反流者。结论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具有较为明显抗反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分型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内镜下减压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LSS患者64例,均于术前行CT检查.以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效果.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9例,Ⅱ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61岁,平均36.5岁,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4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a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关节功能按Johner-W 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结论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胫骨多段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解剖与病理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解剖及病理学特征等,探索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畸形矫治方案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式的科学性。方法:对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的子宫切除标本和Ⅰ型5例子宫体下连积血囊腔壁活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追踪观察保留子宫而接受了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患者的预后。结果:Ⅰ型子宫颈闭锁18例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后半年内无一例痛经,合并阴道完全闭锁者远期随访13例,2例3例次自然妊娠至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获2男婴1女婴;Ⅱ型1例行腹会阴联合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术后性生活满意,未孕,仍痛经;Ⅳ型2例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术时子宫颈管腔置管,术后无痛经。结论:先天性子宫颈闭锁分型诊断标准对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邹翰琴  颜媛  刘慧  刘志辉  樊树华  叶江 《西部医学》2013,(4):582-583,58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与声像图表现及手术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本组78例患者,全部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癌,其中Ⅰ型内膜癌69例,Ⅱ型内膜癌9例,超声检查测量宫腔回声厚度,观察宫颈结构及盆腔淋巴结,将两组不同类型内膜癌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回声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的对比分析和手术分期具有相关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Perthes病治疗的经验,结合系统文献复习,以确定治疗的指征和方法。方法17例(平均6.4岁)Perthes病中,Catterall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7例,Ⅳ型3例。分别采取支具或石膏固定(4例),滑膜切除髓腔减压或植骨(3例),Salter或Chairi截骨治疗(10例)。采用临床和X线片动态随访,按Stulberg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6~52)个月。4例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的CatterallⅠ和Ⅱ型病例均取得全优效果;采用滑膜切除髓腔减压或植骨的CatterallⅠ和Ⅱ型病例,2优,1中;采用Salter或Chairi截骨治疗CatterallⅢ和Ⅳ型的10个病例,5优,3良,2中。结论严格应用Perthes病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此疾患治愈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3月~2011年3月宫颈病变门诊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1 600例患者中,1 210例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对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组织病理检查1210例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炎553例,宫颈息肉15例,宫颈尖锐湿疣2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236例,CINⅡ~Ⅲ348例,宫颈癌(SCC)31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宫颈炎及宫颈息肉97%,CINⅠ92.6%,CINⅡ93.2%,CINⅢ68.2%,高度病变(CINⅡ~Ⅲ)91.7%,SCC 80.6%。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是诊断宫颈疾病,尤其CIN和宫颈癌的重要工具,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诊疗方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8例CSP患者,在超声分型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诊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数据、诊疗方案及结果。 结果 38例CSP患者中,Ⅰ型14例(孕周5.00~9.10周,2例≥8周),Ⅱ型12例(孕周5.60~8.40周),Ⅲ型12例(孕周7.60~9.00周),分为3组;采用基于超声分型的手术均成功,所有病例术后1日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均降至术前的50%以下,38例患者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子宫前壁下段异常回声表现;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Ⅰ型中位水平17.50(40.00) mL、Ⅰ型(≥8周)及Ⅱ型20.00(90.00) mL,Ⅲ型100(250.00) mL,手术时间Ⅰ型(10.42±1.44) min、Ⅱ型(11.92±3.84) min,Ⅲ型(96.15±39.43) 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β-HCG降至正常、住院时间及术后肌层厚度均优于清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准超声分型定位检查为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利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诊疗。腹腔镜CSP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及住院时间短优点,可作为Ⅲ型及部分Ⅱ型病例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病理改变特点,并在合并相同左室肥厚条件下,与冠心病、糖尿病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年至2001年的3520例连续尸检标本中选取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对照组179例的心脏标本进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染色,运用光镜和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型CVF及Ⅰ/Ⅲ型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指标比较,高血压LVHⅠ级患者心肌的CVF(6.32% ±0.92%)、Ⅰ型CVF(5.93% ±0.94%)显著增高(P<0.01),而Ⅲ型CVF(2.23% ±0.38%)、Ⅰ/Ⅲ(2.69 ±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LVHⅡ级以及高血压LVH Ⅲ级患者心肌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高血压LVH-Ⅰ级患者心肌相应指标比较,冠心病LVH-Ⅰ级患者心肌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VH-Ⅰ级患者心肌的CVF(4.23% ±0.69%)、CVF-Ⅰ (3.92%±0.40%)低于高血压LVH-Ⅰ级患者(P<0.01),而CVF-Ⅲ(1.79% ±0.21%)、Ⅰ/Ⅲ(2.20±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随着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程度的加重,心肌僵硬度愈明显、舒张功能受损愈重.(2)在合并LVH Ⅰ级时,糖尿病患者心肌的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显著轻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