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壳聚糖缓释微球释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胰岛素微球,并研究胰岛素-壳聚糖微球的释药机制。方法: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了胰岛素微球,并对胰岛素-壳聚糖缓释微球缓释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该微球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胰岛素-壳聚糖微球的释药机制为药物的突释效应、亚胺键的水解、壳聚糖的吸水膨胀以及药物通过胶状黏稠层向外扩散等几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壳聚糖是天然聚合物甲壳素脱乙酰基产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是制备缓释、控释制剂较理想的高分子材料,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综述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影响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的因素,以及壳聚糖微球的作用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壳聚糖微球对凝血酶的固定化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凝血酶固定于空白微球上,以固定化凝血酶的活性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固定凝血酶的条件。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固定凝血酶的最优条件是:凝血酶浓度69.32 U·mL-1、戊二醛浓度0.18%、固定化时间1.88 h、固定化pH 7.08,凝血酶的活性回收率为81.55 %。结论 壳聚糖微球对凝血酶的固定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磁性壳聚糖微球并评价空载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5-氟尿嘧啶磁性壳聚糖微球并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微球进行表征;四噻唑蓝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评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体外细胞毒性;溶血实验和血常规检查评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血液相容性;植埋实验评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组织相容性。结果:经过优化后的5-氟尿嘧啶磁性壳聚糖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0.2%和12.3%,Z-均粒径为1 479.6 nm,饱和磁化度为4.79 emu.g-1,微球形态良好、均匀圆整;自制空载磁性壳聚糖微球体外细胞相容性符合要求,显示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体内组织相容性。结论:优化了5-氟尿嘧啶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制备的空载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是天然聚合物甲壳素脱乙酸基产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是制备缓释、控释制剂较理想的高分子材料,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综述壳策糖微球的制各方法,影响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的因素,以及壳聚糖微球的作用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鼻用氟脲嘧啶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及溶胀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浓度、固化剂用量、固化时间以及介质pH值对氟脲嘧啶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与溶胀的影响。方法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氟脲嘧啶鼻用微球,动态透析法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根据微球吸水前后质量变化测定微球的溶胀率。结果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越高、固化剂用量越大、固化时间越长则微球的溶胀越慢,微球的体外释放越慢;壳聚糖浓度的增加则使微球的溶胀度增加,体外释放量减少;释放介质的pH值对微球的溶胀性能影响很大,在酸性条件下微球溶胀度高且释药加快。结论影响壳聚糖微球溶胀的因素顺序为介质的pH值>固化剂用量>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壳聚糖脱乙酰度;影响壳聚糖微球体外释放的因素顺序为固化剂用量>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浓度,而固化时间和介质的pH值对体外释放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优选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工艺。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壳聚糖分子量对微球胃黏膜黏附率的影响,不同药载比、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和蠕动泵速度对斑蝥素包封率的影响。采用效应面法,以斑蝥素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进一步优化药载比、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和蠕动泵流速3个因素。结果: 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工艺为:斑蝥素和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9.83%,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为0.77%,蠕动泵流速为9.225 ml·min-1。以最佳处方工艺制得的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包封率为90.14%。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具有工艺稳定、可重复等优点,制备的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具备较好的包封率和生物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掺杂入纳米ZnS包裹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制备缓、控释性能优异的载药纳米微球;为研发四代新剂型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复凝聚法,通过调整添加基质材料速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制备含ZnS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纳米微球,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测试纳米微球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拟肠液条件下测试所致纳米微球的释放特性。结果含ZnS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纳米载药微球的粒径约为80~100nm,载药量为40.2%药物包封率78.2%,ZnS粒径3nm。在水溶液、0.9%NaCl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吸水膨胀程度小于不含ZnS的载药纳米微球;体外拟肠条件溶出表明含ZnS的载药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缓控释性能,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被动扩散。结论掺入了ZnS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纳米微球,形状圆整,包封率理想,具有良好的缓控释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金钱草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和包封率、粒径等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一交联法制备金钱草壳聚糖微球,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所制备的金钱草壳聚糖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48.34μm,载药量为15.11%,包封率为59.55%。结论:所制备的金钱草壳聚糖微球重现性良好,载药量较高,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壳聚糖微球包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Berthold的沉淀/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用此微球包裹rhBMP-2,对rhBMP-2壳聚糖微球的大小、形态、含量和体外释药进行研究.结果 空白壳聚糖微球表面光滑,粒径范围1.2~3.8 μm.载药量约为4.68X104 U/mg,包封率为91.8%.体外释放试验显示,壳聚糖微球释放rhBMP-2初期释药较快,尤其第1天有突释现象(累计释药度约占19.6%),随后释放速度逐渐变缓,第10天累计释放度约54.5%,第20天约64.4%.结论 rhBMP-2壳聚糖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显著的缓释rhBMP-2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芹菜素为模型药物、脱乙酰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制备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并测定微球中芹菜素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复乳-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微球,正交试验优化微球制备的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芹菜素含量。结果最佳工艺制备4批微球,形态良好,微球圆整,平均载药量为8.54%,平均包封率为69.69%,平均粒径为84.33μm。微球在pH 6.8和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36 h。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稳定,适用于芹菜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段辉  谢镜宁  金键 《广东药学》2013,(9):565-569
目的研制具有肺靶向性的紫杉醇壳聚糖微球,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一化学交联法制备紫杉醇壳聚糖微球。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油/水体积比、紫杉醇浓度、乳化时间、乳化剂量等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以HPLC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结果制得的微球显微观察形态圆整、表面光滑,无黏连;平均粒径为(8.23±0.25)μm,粒径在7~12μm平均占微球总数的84.2%,载药量为16.20%±1.15%,包封率为81.29%±1.62%。结论筛选的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微球粒径大小适宜,可满足肺靶向微球的要求并免除过敏试剂的加入。  相似文献   

13.
微球/纳米粒能保证药物活性的稳定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作为一种新的干扰素制剂类型将使得药物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微球/纳米粒的载体材料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将直接扩展微球/纳米粒的使用前景,在多种载体材料中,壳聚糖比其他载体材料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本文针对微球/纳米粒的原理及作用方式、候选载体的特点和制备方式及其优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PEG)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性质。方法:以阿苯达唑-PEG固体分散体(ASD)为主体,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SD壳聚糖微球;采用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等对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动态透析法研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得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10±3.8)μm,载药量(6.42±0.32)%,包封率(57.86±0.74)%;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证明药物成功包载于微球中;微球在醋酸盐溶液(pH3.5)介质中的释放情况遵循Higuchi方程,可持续释放400h以上。结论:本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所制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PVA)微球脲酶,探讨其最适温度、最适pH、热稳定性及其动力学。方法用微乳法制备壳聚糖/PVA微球,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表征其形态;用吸附法获得壳聚糖/PVA微球脲酶;运用Berthlot测定其活力。结果壳聚糖/PVA微球脲酶酶活性保持率是原酶的91.93%,最适温度为47℃,最适pH6.5,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溶液脲酶;壳聚糖/PVA微球脲酶的动力学参数KM=11.8 mmo.lL-1,Vm ax=37.1μmo.lm in-.1mg-1。结论壳聚糖/PVA微球脲酶可制备成用于尿毒症患者的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考察投药方式、交联剂、超声乳化作用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制得FU-CMCS微球平均粒径1.6μm,球形圆整、流动性良好,人工肠液释药长迭15d。结论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制得FU—CMCS微球粒径小,分布窄,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壳聚糖与果胶为载体,三聚磷酸钠、氯化钙为固化剂,制备载胰岛素的壳聚糖-果胶微球,并对微球的基本性质、载药性能及成型机制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离子移变胶凝法制备载胰岛素的壳聚糖-果胶微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以微球形态、粒径、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工艺的单因素筛选。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微球的成型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初步考察了载胰岛素壳聚糖-果胶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胰岛素在0.8~60μg.m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38.06±3.89)μm,包封率为(44.06±1.63)%。由DSC图谱推断,形成微球时,壳聚糖与果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微球的FTIR图谱中未出现新的特征峰,推断在形成微球时,壳聚糖、果胶、胰岛素之间未发生化学反应。初步考察了载胰岛素壳聚糖-果胶微球体外释药呈现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本法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所制备的胰岛素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大小分布较均匀,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但包封率不够理想,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高包封率的龟板水提物缓释微球。方法:分别采用海藻酸钙凝胶珠、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和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胶囊体系制备龟板水提物缓释微球,并考察其外观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等特性。结果:制得的龟板-海藻酸钙凝胶珠、龟板-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和龟板-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光滑,且粒径均匀;包封率分别是46.7%、49.9%和82.3%;海藻酸钙凝胶珠有明显的突释现象,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突释现象和缓释效果有所改善,而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球无突释现象,其缓释可达14小时以上。结论:龟板-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球包封率高,同时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微球的纤毛毒性和黏附力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鼻黏膜用壳聚糖微球的纤毛毒性及黏附力.方法:采用在体蟾蜍上腭纤毛试验法,通过测定纤毛摆动持续时间评价微球制剂的鼻纤毛毒性,测定纤毛输送速率评价微球的黏膜黏附力.结果:壳聚糖微球能显著地降低鼻纤毛毒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结论:壳聚糖是理想的鼻腔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学斌  祝华 《药学进展》2005,29(4):166-169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主要介绍交联法、凝聚法、乳化-溶剂蒸发法、壳聚糖溶液包衣法、壳聚糖微球乙酰化法、喷雾干燥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