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周学东  金见祥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8):656-656,658
目的 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或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 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患者15例.其中冠状沟型4例,阴茎体型8例,阴茎阴囊型1例,另2例为行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瘘.结果 术后排尿通畅,阴茎外观满意.并发尿瘘2例(13.3%).随访4~31个月,无尿道狭窄发生.结论 Snodgrass手术对无阴茎下弯或轻度下弯的各型小儿尿道下裂治疗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外形美观.但如因尿道板造成阴茎弯曲,以及尿道板组织薄、短缩,仍应考虑采用带蒂包皮瓣的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及探讨该术式的适应证.方法 对采用Snodgrass术式治疗小儿尿道下裂48例进行总结.患儿年龄最小18月,最大13岁,其中阴茎头及冠状沟型9例,阴茎体型36例,阴囊型3例,有19例合并轻到中度阴茎下曲畸形,4例为第一次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结果 一期手术治愈44例(91.7%),术后发生尿瘘4例(8.3%),尿瘘部位主要发生在冠状沟附近.其中1例于术后经尿道扩张,3周后尿瘘自行愈合,其余3例分别于术后半年行尿瘘修补而治愈.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无尿道狭窄发生.结论 Snodgrass术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尿道成形后阴茎外观满意,对于无或仅并发轻、中度阴茎下曲的尿道下裂以及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式是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王瑛 《中原医刊》2014,(2):118-119
目的探讨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均采取Snodgrass手术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一次成功33例,术后有1例出现尿瘘,经再次手术修补后成功愈合;1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定期进行尿道扩张后治愈。术后随访0.5~1.5年,所有患儿阴茎外观完好,阴茎头呈圆锥状,无阴茎弯曲,尿道外口成垂直状,裂隙状,尿线正常,无尿道憩室形成。结论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优势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的远期状况,特别是阴茎外观、排尿状况及心理影响等。方法 136例尿道下裂患儿术后随访4~9年,随访内容包括:尿瘘、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发生情况,排尿情况,尿道开口位置、包皮分布、有无阴茎弯曲等阴茎外观状况,以及患儿心理影响。结果 97例(71.32%)患儿未出现随访内容中出现的问题,39例(28.68%)患儿均存在一种或以上的异常,其中尿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24例(17.65%),排尿异常4例(2.94%),存在阴茎弯曲13例(9.56%),包皮分布异常4例(2.94%),尿道开口于冠状沟5例(3.68%),出现明显的心理影响7例(5.1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随访必须全面,随访内容除尿瘘及尿道狭窄等一般并发症外,还应该包括阴茎外形、排尿功能及心理影响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刘晓东  李守林  王浩  姜俊海 《海南医学》2014,(14):2161-2162
目的:分析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疗经验。方法回顾31例重型尿道下裂临床资料:一期手术矫正阴茎弯曲,应用Dupaly或阴囊纵隔皮瓣法重建尿道至阴茎阴囊交界处;二期手术重建阴茎段尿道,采用Snodgrass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31例重型尿道下裂矫形后均接近正常状态,重建尿道总长度为5~10 cm,平均7 cm。手术成功率为74.2%(23/31),尿瘘发生率为19.4%(6/31),尿道狭窄发生率为6.5%(2/31),尿瘘及尿道狭窄分别经尿瘘修补及尿道扩张治疗后痊愈。确诊并手术治疗前列腺囊3例,真两性畸形1例。结论重型尿道下裂伴发畸形多,尿道缺损长,分期手术治疗并发症少,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Snodgrass法矫治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31例尿道下裂病人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年龄18月至12岁,冠状沟型6例,阴茎体型19例,阴茎阴囊型5例,尿道下裂术后失败者1例,选择的全部病例无均无严重阴茎下弯、阴茎龟头发育良好.18例行包皮脱套后仍有下弯者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后下弯矫直满意.手术时间平均1.5小时,常规留置尿管10-12天,1月后常规行尿道扩张1-3月,每周1次.结果 31例均顺利实施Snodgrass术式,术后随访1年,尿瘘5例(16%),均无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发生,总治愈率84%,且阴茎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尿道口呈裂隙状使阴茎头和尿道口更美观.结论 Snodgrass法适用于大部分无严重阴茎下弯、阴茎龟头发育良好的尿道下裂患儿,且外观察满意,并发症少,缩短手术时间,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9月-2012年9月行TIP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48例临床资料,其中阴茎体型30例,冠状沟型14例,阴茎阴囊型4例。结果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Snodgrass手术,术中出血量31.74±9.37ml,手术时间38.51±8.84min。术后随访6-49个月,一次手术治愈44例(91.67%),术后并发尿瘘2例(4.17%),尿道口狭窄2例(4.17%),均在半年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Snodgrass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大多数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何惠玲  吴勤如 《中国医疗前沿》2011,6(8):50+34-50,34
目的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在治疗小儿尿道下裂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以来40例尿道下裂患儿,患儿年龄1岁8个月~14岁,平均3.8岁,其中冠状沟型10例,阴茎体型25例,轻度下弯的阴茎阴囊型5例,均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结果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0min。手术治愈36例(90%)。术后发生尿瘘3例,2例自愈,1例修补获得成功;尿道口狭窄1例。结论 Snodgrass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适合阴茎体型、冠状沟型、轻度下弯的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35例尿道下裂病人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年龄15月~10岁,冠状沟型10例、阴茎体型17例、阴茎阴囊交界型3例、尿道成形失败者3例、Ⅱ期手术2例.5例于包皮脱套后仍有下曲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常规留置导尿管10d.拔管排尿后1周开始行前尿道扩张1月,每周1次.结果 35例顺利实施Snodgrass术式,术后随防5月~1年,阴茎外观完好,尿道外口呈垂直状、龟头呈圆锥状,无阴茎下曲.尿瘘3例,发生率8.5%,均为早期病例,2例出现于排尿后第8天和第10天,经尿道外口扩张后治愈,1例半年再行尿痿修补成功.另有1例由于阴茎下曲无法矫正,中转其它手术方式.结论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美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手术,适合大部分类型的尿道下裂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Snodgrass手术方式(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在26个月中对18例尿道下裂患儿施行Snodgrass手术。患儿年龄19个月至14岁,其中阴茎体型15例,阴茎阴囊型3例;3例为尿道成形手术失败患儿,5例患儿阴茎下弯先行阴茎背侧折叠术。结果:术后随访4~28个月,手术治愈15例(83.3%),术后并发尿瘘3例(16.7%),均已修补成功。结论:Snodgrass手术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易掌握推广。  相似文献   

11.
石艳  杨尧  王静 《西部医学》2012,24(5):882-885
目的探讨小儿有创性穿剌和小手术前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行基础麻醉达到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效应。方法按年龄将研究组患儿分为0~1岁组(83例)、1~3岁组(96例)、3~7岁组(56例)和7~14岁组(45例)。在操作前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肌注(2mg/Kg.次)行基础麻醉。对4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手术前后的R、HP、BP进行观察比较。对其副作用、一次性穿剌成功率、损伤率和较大儿童(特别是白血病病人)穿剌或手术时的恐惧感、疼痛感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0~1岁组(102例)、1~3岁组(108例)、3~7岁组(75例)和7~14岁组(59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4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4组患儿用药前后P、HR、BP比较,除1~3岁组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研究组8例出现1~2次轻微呕吐,1例出现短暂幻觉,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研究组一次性穿剌成功率高(95.7%),损伤率低(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研究组儿童在对整个操作是否知情、镇痛效果和恐惧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小剂量氯胺酮肌注行基础麻醉在小儿有创性操作和小手术中能有效地起到镇痛作用。②无明显副作用,不需在手术前使用阿托品,安全性能好。③能有效地减少穿剌损伤和提高一次性穿剌成功率。④能有效地控制有创性操作给患儿带来的恐惧和心理伤害,符合现代医学治疗模式,即生物-医学-社会交互干预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酒精依赖和非酒精依赖行颌面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方法 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60~80岁,性别男,ASA分级Ⅰ~Ⅱ级,手术时间4~6 h,符合酒精依赖条件的为酒精依赖组(AD),无酒精依赖患者组成非酒精依赖组(NAD),每组患者各30例,记录麻醉药(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量;手术时间和苏醒(RE90)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评估患者VAS评分,以及是否出现苏醒期谵妄,并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连续一周评估两组患者是否发生谵妄(CAM-ICU),并记录术后谵妄的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ASA分级,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上均无差异(P>0.05);麻醉药用量,酒精依赖组(AD)高于非酒精依赖组(NAD),不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依赖组(AD)在苏醒期谵妄(10%)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60%)均高于非酒精依赖组(NAD)的苏醒期谵妄发生率(3%)和术后谵妄发生率(27%)(P<0.05).结论 酒精依赖会明显增加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尿道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3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患儿的病历资料,年龄1.5~14岁,平均3.6岁,均采用TIP术式完成尿道成形术后,根据新建尿道的大小和长度,游离合适大小的带蒂睾丸鞘膜瓣,转移覆盖新建尿道.结果 30例患儿一期治愈率为93%,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尿瘘2例(发生率6%),6个月后经尿道瘘修补治愈.其余患儿拔尿管后排尿通畅,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无疼痛,未发生尿道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样扩张.结论 TIP术式+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疗效满意,明显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TIP)与维生素D(VitD)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6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高剂量TIP组(TIP 100 mg/kg)、中剂量TIP组(TIP 50 mg/kg)、低剂量TIP组(TIP 25 mg/kg)、VitD组(VitD 0.2μg/kg)、低剂量联合组(TIP25mg/kg+VitD 0.2μg/kg)、中剂量联合组(TIP50 mg/kg+VitD 0.2μg/kg)、高剂量联合组(TIP100 mg/kg+VitD0.2μg/kg),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模型,再行不同剂量的TIP及VitD灌胃3个月,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除低剂量TIP组外,其它各组去势大鼠CD4^+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适宜剂量葛根异黄酮和维生素D均可增强去势大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CCS)患者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估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根据年龄将分期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36例(年龄:50~79岁,平均56.9岁)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根据二期手术椎板减压的范围分为:1组<4个椎板(A1,B1)和2组≥4个椎板(A2,B2).一期手术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密切随访1年后根据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情况,有必要手术者选择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4个椎板或≥4个椎板),必要时加后路内固定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运动功能评分(AMS)系统评分,比较手术前、一期手术后1年、二期手术后末次随访脊髓功能.结果 36例二期术后随访6-32月,平均18.4月.一期手术后AMS评分:A组:75.8±14.6;B组:73.2±13.1;A1组:78.5±10.2;A2组:76.8±9.5;B1组:72.2±12.6:B2组:77.4±18.3.二期手术后AMS评分:A组:90.7±10.5;B组:89.5±12.4;A1组:91.3±13.2;A2组:90.7±14.8;B1组:88.5±11.2;B2组:92.4±13.6.A组和B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1和B1与A2和B2组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一期手术后AMS为75.8±14.6,二期手术后AMS为90.7±10.5;B组一期手术后AMS为73.2±13.1,二期手术后AMS为89.5±12.4:比较A组和B组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后AM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明显改善患者的AMS,分期手术是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很好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年龄和椎板减压范围没有显著联系,手术减压彻底后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根总异黄酮(TIP)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0月龄SD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7d,每天igTIP100和20mg/kg,并设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OVX)和尼理论联系实际是性组(E3),在给药4和7个月时,测定大鼠全身骨矿总量(BMC)和骨矿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强度等。结果(1)和OVX组相比,TIP大剂量组在给药4个月时BMC和BMD分别提高14.6%和12.1%,7个月时分离提高6.8%和14.2%;小剂量组4个月时分别提高7.8%和6.9%,7个月时分离提高8.65和14.95。(2)TIP大、小剂量组股骨相对体积质量分别提高3.8%和3.4%;胫骨相对休整质量提高6.8%和6.3%,股骨Ca盐密度均提高15%以上。(3)TIP大、小剂量组股骨最大负荷分别提高16.1%和9.1%;结构强度分别提高19.4%和12.5%,(4)TIP使大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结论TIP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和它的弱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手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 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资料,按手 术距离受伤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伤后72 h 内手术者为A 组;≥ 72 h 者为B 组。A 组40 例,年龄21 ~ 62 岁, T11 3 例,T12 10 例,L1 15 例,L2 12 例。B 组39 例,年龄20 ~ 69 岁,T11 2 例,T12 9 例,L1 16 例,L2 12 例。比 较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矫形效果。结果 随访24 ~ 47 个月,平均(31.3±9.8)个月。两组均无术后 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A 组40 例中15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37.5%),B 组39 例中 33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84.6%)(P <0.05)。术前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术后两组间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 A 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高于B 组(P <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椎体高度的恢复、矫形效果高于B 组。 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72 h 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和矫形效果,72 h 内手术利于进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椎管内减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不同年龄组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4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新生儿组、1个月~2岁组、3~6岁组、7~12岁组),每组120例。观察各组出现堵塞、外渗、脱出、静脉炎的时间,并对各组出现症状的时间做组间方差检验。结果新生儿组与7~12岁组之间相比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无差异(P>0.05),但分别与1个月~2岁组、3~6岁组相比,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6岁组与1个月~2岁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使用效果不同,新生儿组、3~6岁组、7~12岁患儿中适宜推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年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比较。方法对年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6岁,要求保留子宫,排除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妇科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53例;开腹组32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做对比评价,并电话随访患者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不同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穆叶赛·尼加提  QIU Chang-chun  程祖亨  ZHOU Wen-yu 《医学综述》2008,14(16):F0002-F0002,2559,2560,F0003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基因5178A/C多态性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将165例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分为百岁组(≥100岁)65例,长寿组(91~99岁)100例与112例对照组(≤70岁)比较进行研究。结果百岁组与长寿组mtDNA5178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29)。结论线粒体DNA5178A与新疆维吾尔族长寿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