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书宽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21-121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疗效和方法。方法对80例难治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动态观察局部细菌变化,滴注引流抗生素溶液,选择应用合适的内、外固定器固定。结果 80例患者中,治愈40例(50.0%),有效38例(47.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结论高浓度抗生素滴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可缩短疗程,是治疗急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谈宜  白靖平 《新疆医学》2002,32(6):10-12
目的:探讨用病灶清除间断灌注负压吸引高浓度抗菌素浸泡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此法治疗慢性骨髓炎20例,术中病灶清除彻底,必要时用高效高浓度抗菌素溶液局部浸泡30分钟,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条植骨,术后置管冲洗保持引流通畅,每天在按量冲洗后局部病灶内灌入高效高浓度抗菌素溶液浸泡夹管过夜,一般持续2-4周,平均3周左右,连续3次培养无菌生长(包括L型细菌的培养)后拔管,全身持续使用足量抗菌素2-3周后改为口服抗炎药3-6个月。3-4周后去除石膏开始功能训练。结果:伤口全部I期愈合,随访1-7年,骨折全部愈合。20例中优19例,良1例。但一例慢性硬化型骨髓炎患者术后一年灶复发。结论:本方法能迅速提高病灶局部有效抗菌素的杀菌浓度,抑制“L”型细菌的生长,切断感染源,解决全身用药难以奏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人工骨加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治疗的5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抗生素人工骨加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果:经过治疗痊愈39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其中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骨感染1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股骨慢性骨髓炎1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胫骨慢性骨髓炎1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跟骨慢性骨髓炎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5%。结论:抗生素人工骨加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应凯  王文辉  王坤  姜泳 《中外医疗》2012,31(27):71-71
目的探讨采用脉冲式清洗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对3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高压脉冲冲洗创口为主来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所有达骨愈合的病例,时间4~21个月,平均在10个月左右。优27例,良6例。远期疗效及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脉冲式清洗系统治疗骨髓炎临床疗效极为满意,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经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9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治疗,有内固定的病理予以拆除原内固定,所有病例先彻底清创,1个月后停止灌洗引流及取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然后植骨,1个月后观察患者有无复发。将所采集的数据制成表格,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灌洗引流患者为实验组,11例得到控制,未出现感染未控制病例,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患者为对照组,7例得到控制,2例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对两治疗组进行数据分析,在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优于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疗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两组34例化脓性骨髓炎疗效的分析,特别是对本病由急性向慢性迁延的病理过程的分析.探讨了防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型转化的关健环节和措施。结果表明:在急性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与全身支持疗法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明显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炎向慢性型转化,从而大大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或避免了后遗症。作者认为,导致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型的关键环节是骨组织哈佛氏系统微循环障碍,使骨组织内血供中断,从而形成死骨、死腔,辅以活血化瘀治疗,有利于疏通血液与淋巴循环,改善骨组织的氧与营养物质供应,防止了骨组织坏死,即中止了急性骨髓炎向慢性型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常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多见于儿童,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最常受累的关节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骨骼感染部位多在胫骨上段、股骨下段、肱骨下段等.200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79例患者,采用手术置管、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获得满意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共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碟形手术、置管冲洗引流术、肌瓣填塞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有11例骨愈合,占91.67%。其中2例实行碟形手术,骨愈合1例;4例实行置管冲洗引流术,骨愈合3例;6例实行肌瓣填塞术,骨愈合5例。结论:根据骨髓炎病灶情况和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治疗骨髓炎。  相似文献   

9.
自从 Mcelvenny 和 Compere 等报道用髓腔置管灌注抗菌素液加吸引治疗慢性骨髓炎以来,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已被广泛应用。我们自1977年起至目前采用髓腔减压后置管持续抗菌素溶液冲洗法吸引治疗急性骨髓炎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予以报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柏丹参煎剂局部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黄柏丹参煎剂过滤液,对50例手术清灶后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局部进行持续闭式灌注冲洗治疗,取得了优33例,良7例,可5例,总优良率80%的临床效果。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了解中草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机理和优势。同时,证明此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50例患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清创后Ⅰ期植骨、伤口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50例骨髓炎患者治愈率为96%,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慢性骨髓炎患者顺利康复,术后护理患者进行功能肢体锻炼及伤口持续灌注冲洗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术后护理。方法:我院自2003年~2007年4月对80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采用切开引流置管冲洗治疗及护理,用中心负压吸引器与引流管相连,及时倾倒引流液,避免发生逆行感染。结果:本组患者由于采用置管吸引,均顺利完成闭式引流冲洗。结论:化脓性骨髓炎术后切开引流置管冲洗的同时,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冲洗切口,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有利于脓液或血凝块的稀释及排出,也可杀灭细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并冲洗吸引加外固定治疗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方法:对34例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创口Ⅰ期愈合,6例创口裂开窦道重新开放,经换药2~6周后闭合。外固定钉道感染8例,经换药后感染控制。所有病例均达骨愈合,时间3~22个月,平均约为10个月。优28例,良6例。结论:手术彻底、干净;冲洗和抗菌药物的应用;选用外固定三者密切配合,才能使感染有效控制。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持续滴注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对2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先清洗病灶,在应用抗生素溶液持续滴注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患肢制动.结果23例患者病灶清除后骨髓炎无复发,骨缺损、骨不连愈合良好.结论持续滴注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可视病灶清除后的创面在封闭状态下等到充分引流,既能避免持续滴注灌洗不畅的问题,又能避免因长时间吸引VSD海绵干燥、VSD管腔堵塞及肉芽组织过快生长形成新死腔导致感染复发,而且免除患者换药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慢性骨髓炎系骨科疑难病,大部分经抗生素与手术既可痊愈。部分患者则反复发作形成死骨及窦道,甚者并发病理性骨折而截肢,造成终身断肢残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80年代初笔者自拟骨髓炎散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草药组15例,男5例,女周例。年龄9~44岁。病程gO天~14年。病部位:股骨4例、肽骨2例、胚骨4例、拇指1例、食指1例、路趾1例、跟骨1例、下颌骨1例。窦道14例、骨脓肿1例。病理性骨折4例。有手术史8例。15例均有上级医院急性骨髓炎治疗史。对照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8~40岁。病程6O天~12年。窦道者1…  相似文献   

16.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若不彻底治疗 ,慢性转化率可达 1 5 %~ 30 % ,慢性治疗更加棘手。我科于 1 995~ 1 999年收治急性胫骨化脓性骨髓炎 44例 ,均采用开窗 +闭式冲洗引流 ,全身联合使用抗生素 ,间断输新鲜血支持治疗。使治愈率提高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4例 ,男 32例 ,女 1 2例。左侧 1 8例 ,右侧 2 6例。年龄 3~ 1 4岁 ,平均8 9岁。发病初入院时间 5~ 1 8天 ,平均 9 4天。其中 2例合并肺炎。1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 ,常规作血培养、B超检查、分层穿刺 ,诊断明确后均急诊手术[1 ] 。在离上、下骺板 1 5cm处胫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经验与疗效评价。方法:经动脉穿刺置管于病变供血动脉主干内。采用微量泵经导管注入抗生素,术前行感染菌药敏试验,且药量与全身相当,每12h一次,间歇期适当应用扩血管药与疏通微循环药,置管时间3~9d。结果:22例中9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成功手术;12例症状消失出院;1例截肢,近期有效率达95.5%。结论: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配合病灶清除术,局部抗生素冲洗,植骨及医用级半水合成CaSO4颗枉填塞治疗.结果 根据Cierny-Mader的分类系统[1],2例Ⅰ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共29例,治愈29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置管冲洗引流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慢性骨髓炎的发生。方法:对23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及时采取切开引流、置管冲洗、负压吸引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患肢制动、重点作好置管冲洗引流的护理,保持冲洗引流的通畅,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3-4周患者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置管冲洗引流可有效地将骨髓腔内的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减少了中毒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两组34例化脓性骨髓炎疗效的分析,特别是对本病由急性向慢性迁延的病理过程的分析,探讨了防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型转化的关键环节和措施。结果表明:在急性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与全身支持疗法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明显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炎向慢性型转化,从而大大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或避免了后遗症。作者认为,导致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型的关键环节是骨组织哈佛氏系统微循环障碍,使骨组织内血供中断,从而形成死骨、死腔。辅以活血化瘀治疗,有利于疏通血液与淋巴循环,改善骨组织的氧与营养物质供应,防止了骨组织坏死,即中止了急性骨髓炎向慢性型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