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CKD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自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ESA)上市的20多年来,ESA已成为CKD透析和非透析患者贫血的常规治疗药物.ESA的应用能通过纠正肾性贫血而延缓患者的CKD进展,减少CK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降低住院率、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各地区、各医师之间实际操作不统一和认识的不一致,使肾性贫血的治疗疗效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过程中形成的贫血,是CKD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有关改善肾性贫血的新型制剂如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正在临床试验中。本文结合目前文章,综述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贫血的新疗法,并讨论其治疗的主要机制和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临床需要,权衡潜在优势与治疗风险,制定相关方案指导临床治疗,纠正患者贫血,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终末期肾(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不但加重肾脏病的进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肾性贫血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铁代谢异常、炎症状态、毒素堆积、EPO抵抗、胃肠道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营养不良、药物使用、合并其他疾病、手术及透析失血和血液透析装置等有关。临床医生要注意观察CKD患者病情,及时处理相关异常指标。规范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时需警惕抗EPO抗体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肾衰竭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缺氧诱导因子新型药物、靶向抑制铁调素药物及肾间质纤维化抑制药物等研究,可为治疗肾性贫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祎星  马红珍 《浙江医学》2018,40(5):537-54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远期预后欠佳,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导致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铁缺乏及铁代谢紊乱、尿毒症毒素、炎症和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肾性贫血。传统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铁剂是目前临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而新型ESA正处于实验或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肾性贫血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尤其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贫血常使患者疲乏无力,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而且是CKD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严重影响CKD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肾性贫血治疗的水平,对CKD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02-181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目前, 肾性贫血的治疗药物主要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和铁剂, 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低氧诱导因子(HIF)是调节氧稳态失衡的核因子, 通过使用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调控HIF通路成为治疗肾性贫血新策略。我国率先在国际上完成全球首个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Ⅲ期临床试验, 并于2018年首先批准上市应用, 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了及时总结临床经验, 更好地指导罗沙司他临床用药, 改善CKD患者贫血治疗效果,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肾脏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衰竭病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肾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中,重组人促红素(EPO)治疗已有20余年,确实纠正了大部分患者的贫血,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发现不少患者应用足量的EPO,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与慢性肾病肾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病贫血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 PTH为(67.23±15.76)pmol/L较对照组(21.24±12.26)p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Ⅰ~Ⅱ期患者的i PTH(76.76±15.38)pmol/L较CKDⅢ期、Ⅳ期、Ⅴ期低,其中CKDⅤ期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病肾性贫血患者会伴随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且疾病越严重,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越高,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肾病慢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尿毒症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不足,补充外源性EPO就成为纠正肾性贫血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因此近1年多来我中心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现将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62-165
肾性贫血是终末期肾病常见并发症,肾性贫血传统治疗药物一般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类似物,同时包括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而传统用药具有其局限性,如EPO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运用于临床,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CK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对EPO存在抵抗,同时长期使用EPO会增加高血压及血管栓塞等不良后果,而静脉补铁也存在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及过敏等风险。罗沙司他作为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是一种治疗肾性贫血的全新药物,有可能避免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目前本血液净化中心研究1例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使用EPO及铁剂效果不佳故而改用罗沙司他。  相似文献   

11.
刘继承 《吉林医学》2013,34(10):1922-1924
<正>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脏病(CKD)诊治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随着CKD病情逐渐进展,患者出现一系列生化指标异常及并发症,肾性骨病(ROD)就是其中常见并发症之一。ROD是CKD患者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的骨骼病变,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依骨组织形态改变分为高转化性骨病、低转化性骨病和混合性骨病。2005年KDIGO会议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矿物和骨代  相似文献   

12.
肾性贫血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最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纠正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质,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有重要意义,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已为大量临床资料所证实,我科选择肾性贫血及非肾性贫血患者应用EPO治疗,并进行对比研究。来观察EPO对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肾性贫血(RA)是慢性肾脏病(CKD)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已被证实可加速肾脏病进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死亡率。在RA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Hb)水平并非处于狭窄的目标范围内,而是不停地波动,即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Hb-Var)。较多研究显示,CKD患者的临床预后不仅与Hb水平的高低相关,还与Hb-Var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Hb-Var的现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对CKD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9,(4):317-320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在世界引起高度重视,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肾性贫血是CKD患者常见并发症,在总发病人数中非透析患者发病率达51.5%,其中CKD5期患者发病率超过90%,进入透析的CKD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98.2%[1~2],且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贫血的比例更高[3]。肾性贫血是促进肾功能恶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4],可作为心血管事  相似文献   

15.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s)已被开发作为肾性贫血的新型口服治疗药物。血管钙化是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HIF-PHIs有促进血管钙化的可能,因此充分了解HIF-PHIs潜在的危害性并加以重视非常重要。该文就HIF-PHIs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脂质肾毒性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病因之一。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脂质异位沉积于肾脏足细胞中,参与CKD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导致足细胞的胰岛素信号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因此,纠正肾脏脂质代谢紊乱是CKD的一个重要治疗目标。本文回顾了脂质肾毒性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血脂异常在CKD发病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EPO、铁剂能会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因此,提倡只要存在慢性肾性贫血,无论是否透析,均需要开始EPO治疗,并按需要补充铁剂等,以达到Hb、Hot靶目标值.  相似文献   

18.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控制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风险。目前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铁剂,但导致高血压、氧化应激和心血管疾病、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罗沙司他是首个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口服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抑制低氧诱导因子的泛素化降解,维持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稳定,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EPOR)的表达,改善铁吸收、利用和转运,综合调控红细胞生成。本文就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铁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等相关,目前主要采用补充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的治疗方案,临床存在血红蛋白达标率低、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且药物所致心血管事件、感染等并发症多.祖国医学认为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阻碍新血生成,补肾健...  相似文献   

20.
陈彬  张萍  何强  陈江华 《浙江医学》2011,33(6):921-922
业已证实,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均可出现贫血.贫血可出现在CKD的早期,而至CKD 5期时则非常普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缺乏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自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应用于临床,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临床上也常遇到r-HuEPO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因此多位学者逐渐认识到EPO的缺乏并不是导致肾性贫血的唯一原因,许多因素也可致肾性贫血或影响HuEPO的疗效,其中最常见的是铁缺乏.近年来静脉铁剂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于绝对铁缺乏的患者KDOQI指南强烈建议使用静脉补铁,国内外文献报道静脉铁剂吸收好、利用率高,其临床疗效越来越得到肯定.蔗糖铁是一种新型的铁剂,目前国内相关的报道较少,笔者通过与口服铁剂的比较评价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