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健康教育提升外出农民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安乡县外出农民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响效果。方法利用外出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机会,开展为期2个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随机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用EpiData3.0软件资料录入,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3.9%(166/260)提高到干预后的85.4%(239/280),艾滋病歧视态度由干预前的25.0%(65/260)降低到干预后的17.5%(49/280),干预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为35.8%(93/260),干预后婚外性行为意愿发生率降低为20.0%(56/280),干预前婚外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4.5%(60/93),干预后安全套意愿使用率提高到87.9%(246/2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较高文化程度、感知艾滋病危害及具有高危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是减少婚外性行为和促进安全套使用的保护因素。结论利用农民工春节返乡机会,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意识、改变高危行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在押在教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确定今后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北省十堰市近7年在押在教人员艾滋病性病监测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8 364人,HIV感染0.09%(17/18 364),性病患病率3.13%(574/18 364);其中吸毒人群HIV感染率8.62%(15/174),性滥人群HIV感染率0.03%(2/7 294),其它高危人群和无高危行为人员HIV检测均阴性。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占注射吸毒的97.89%(139/142),性滥人群中,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占98.00%(7 148/7 294),而经常使用的占70.59%(5 149/7 294);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在7.11%~93.84%之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态度正向回答率分别为30.33%、40.76%。结论应将被羁押监管人员特别是其中的注射吸毒和性乱人群做为十堰市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外出农民工的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春节期间回家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结果 2006名农民工中,97.41%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9.21%,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11.57%,不安全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检出HIV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5‰.结论 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需对他们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防止艾滋病向农村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建筑农民工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主城区3个区建筑农民工,由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等。结果:共调查1 243人,8个HIV/AIDS防治知识问题中回答正确占33.95%~80.13%,全部回答正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12%;10种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中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电视53.50%、广播37.01%、宣传材料31.62%;最近1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关系每周≥1次占44.2%,最近1年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44.0%;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占14.9%,其中使用安全套的占21.1%;7.9%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占58.2%;性疾病感染人数为75人(6.03%),3个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HIV/AIDS防治知识全面掌握率较低,存在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木城涧煤矿工人,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共调查389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1.49%,其知晓率高低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自本市或外地密切相关;对艾滋病患者持正确态度的占90.2%,有婚外性行为的占5.8%,安全套使用率占33.51%.结论 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但防范意识尚欠缺,应深入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人群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婚外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应加大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高危行为情况和性病感染率,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89名娱乐场所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淋球菌、梅毒和HIV,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影响淋病、梅毒和HIV感染率的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判定。结果在调查的489人中,55.6%年龄在18~25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4.2%),婚姻状况以未婚同居为主(38.4%)。96.1%的人希望接受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33.3%的人有吸毒史,84.8%的人有婚外或婚前性行为,61.3%的人有2个以上的性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但与客人发生性交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淋球菌感染率为4.9%,梅毒感染率为9.8%,HIV感染率为0.6%,尖锐湿疣患病率为3.5%。结论较低安全套使用率和高性病感染率将促进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和蔓延,应加强对这一人群性病艾滋病的综合监测、行为干预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遏制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563名外出农民工HIV监测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九江市外出农民工HIV感染现状和相关行为、态度和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调查方法,对563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未检出HIV感染者,有60.9%的农民工承认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其中有34.1%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大多数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丰市娱乐场所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针对性。方法 2013年5~6月选择大丰市区部分娱乐场所,采取匿名调查问卷方法,对大丰市260名性服务者进行面对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感染状况检测。结果调查260人,艾滋病知识核心问题知晓率为73.85%(192/260),接受过干预与未接受过干预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核心问题知晓率分别为86.32%、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占87.31%(227/260);最近1次、最近1月每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1.54%(238/260)、85.38%(222/260);被调查者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来自电视、网络和报刊杂志等传媒,分别为88.46%(230/260)、76.54%(199/260)和53.46%(139/260)。结论大丰市娱乐场所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九江市外出农民工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现状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不同方式的宣教效果,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2~8月,在九江市庐山区、瑞昌市和彭泽县三个县区抽取600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宣教前后的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未检出HIV感染者,宣教前对于HIV/AIDS的知晓率为67.89%,宣教后的知晓率为96.98%,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宣教前有75.21%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宣教后达86.07%。三种宣教方式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民工对于HIV/AIDS的知晓率并不乐观,有必要在农民工人群中进行HIV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九江市外出农民工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现状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不同方式的宣教效果,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2~8月,在九江市庐山区、瑞昌市和彭泽县三个县区抽取600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宣教前后的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未检出HIV感染者,宣教前对于HIV/AIDS的知晓率为67.89%,宣教后的知晓率为96.98%,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宣教前有75.21%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宣教后达86.07%。三种宣教方式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民工对于HIV/AIDS的知晓率并不乐观,有必要在农民工人群中进行HIV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西省铅山县鹅湖镇男性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和艾滋病感染状况。方法自拟调查表,于2013年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入户面访方式,经知情同意后,对鹅湖镇男性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血检测。结果共调查1481名男性外出务工人员,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2.38%,艾滋病单项知识知晓率在65.02%~96.15%之间;全部否认有吸毒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最近1年与小姐(暗娼)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96%;HIV阳性检出率为0.14%,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22%。结论鹅湖镇男性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高危性行为,存在艾滋病知识与行为发生分离的情况,存在已被感染HIV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hina is facing a critical challenge of rapid and widesprea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increase. Rural-to-urban migr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ifting the HIV/sexual transmitted infection (STI) epidemi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 behaviors and the correlates among the early adolescent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60名流动人口和359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经血传播的知晓率均低于当地居民,流动人口总的知晓率为61.2%,低于当地居民的71.3%(P〈0.05),log istic回归表明当地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是流动人口的1.579倍,影响流动人口艾滋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为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宜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加强该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对成都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6家建筑工地的1 256名农民工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的了解从干预前的25.16%上升到88.40%,认为艾滋病患者不该被隔离的比例从19.67%上升到77.04%,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25.16%上升到66.09%。通过干预,被调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及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采取的相关行为也趋于理性。结论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的重要、高效手段之一,应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郭秀伟  周丽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05-2708
目的了解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几家大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406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9.06%)的一个群体,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了解不高,对艾滋病是性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51.06%;对艾滋病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70%以上,而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与感染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正确回答率仅为13.55%;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有87.78%的人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传播;对非婚性行为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6.41%;对AIDS/HIV有歧视、偏见的占少数,仅有2.31%的认为不应得到任何帮助和支持;未有人检出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非传播途径存在较多误解,今后,应采取多种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务工人员艾滋病毒和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务工人员HIV、梅毒的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部分地区的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233人接受了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0.3%、1.5%.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性别、年龄、民族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这些地区务工人员的HIV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存在进一步传播HIV的风险,应加强对他们的预防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斗门区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为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流动人口人群哨点监测(健康调查问卷)》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检测HIV抗体。结果调查823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3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18.51%,从未使用的占46.52%;与性服务人群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1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51.22%,从未使用的占14.63%;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135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4.44%,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16.30%。有10人曾有吸毒行为,1人注射吸毒,未与他人共用针具。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促进流动人口性观念转变和安全性行为的建立对于预防艾滋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地震灾区建筑工地援建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对援建人员艾滋病知识宣教提供依据,最终达到提高援建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选取地震灾区什邡市大型建筑工地4家,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现场答卷,问卷当场收回,使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援建人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3.1%,知晓率较高的为共用注射针具能传播艾滋病和血液或血液制品能传播艾滋病,为84.4%;知晓率较低的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仅30.1%。结论援建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仍较低,但对部分艾滋病的认识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对援建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增强援建人员防制艾滋病的意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女性多性伴者行为特征及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对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07年7~9月对娱乐场所的女性多性伴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标本收集。[结果]共调查女性多性伴者1197人,年龄15~45岁,以低年龄组(≤24岁)、未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全部回答正确者占76.9%,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639例,占53.6%;与固定性伴最近一个月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仅为17.6%;45.6%的调查对象出现过性病症状,29.8%的人自愿做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结论]山东省女性多性伴人群艾滋病阳性率目前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高危行为广泛存在,需要实施综合干预,加大对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