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2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乙肝患者的QOL与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呈正相关关系,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是一种适合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普及乙肝的防治知识,达到预防乙肝的感染、最大限度地提高乙肝患者QOL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2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乙肝患者的QOL与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呈正相关关系,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是一种适合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普及乙肝的防治知识,达到预防乙肝的感染、最大限度地提高乙肝患者QOL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适合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更好地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拟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建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建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用药依从性及改变病人和社区居民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降低社区居民糖尿病的发病率,延缓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区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朱碧华 《现代护理》2006,12(2):195-196
为寻求适合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更好地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拟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建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建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用药依从性及改变病人和社区居民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降低社区居民糖尿病的发病率,延缓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家属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CHB患者家属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以提高乙肝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11例乙肝患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的态度和需求进行调查,在我们成立的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性地认知干预.结果 94.31%的患者家属了解乙肝疫苗的作用,90.99%的家属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100%的家属希望从医务人员处获得预防知识.结论 医务人员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干预,重视这一易感染群体的乙肝预防工作,阻断乙肝的传染,提高乙肝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实施俱乐部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参加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活动的病人109例,在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接受12次糖尿病知识培训及4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前后运用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评价.结果 教育前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及格率为45.87%,教育后及格率为88.07%(P<0.01),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P<0.05,P<0.01),教育后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病人获得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强化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肺癌病人及其家属术前健康教育需求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及其家属术前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对 10 8例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及其家属术前对知识高度需求 ,且两者需求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排序在前为生存和生理相关的需求。在健康教育形式上 ,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将“有病人家属参与的辅导”、“与病友交流经验”放在第 1和第 2位 ;在“观看录像”的选项上 ,病人及其家属的需求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病人希望在术前与医护人员直接交流 ,而家属组则认为其可作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形式。术前 3天、术前 1天和入院当天应为开展健康教育的合适时间 ,而每次健康教育时间 95 %病人及其家属选择在 30~ 6 0min。结论建议护士根据调查结果 ,在适当的时间 ,采用合适的形式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人群总感染率近60%,HBsAg携带者约10%[1].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乙肝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2].HBV携带者不仅可以传染周围人群,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此调查目的是为了探讨和了解乙肝病人的家庭感染状况,及病人对预防HBV感染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使乙肝病人与其家庭成员能够掌握预防HBV感染和传播的知识,以达到减少周围人群感染和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帮助有健康需求的肿瘤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提高其生活及生存质量。方法对参加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的会员开展内容及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表,评价俱乐部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会员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会员对俱乐部工作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满意率从89.71%上升到99.13%(p<0.01)。结论建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意识,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体现,是一种可行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俱乐部”形式糖尿病健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俱乐部"形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通过"俱乐部"形式对会员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和俱乐部会员的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高。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模式能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病人的同时提高俱乐部会员的自我保健能力,使病人的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1.
老年健康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帮助有健康需求的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参加老年健康俱乐部的368名会员按疾病种类分成3组,包括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和骨关节病组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开展内容及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表,评价俱乐部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会员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会员对俱乐部工作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满意率从89.1%上升到99.2%。结论建立老年健康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促进了老年人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体现,是一种可行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俱乐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爱玲  王春娥  刘辉  张伟 《护理研究》2009,23(35):3223-322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实施俱乐部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参加高血压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的病人218例,在高血压俱乐部接受24次高血压知识培训及12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前后运用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及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高血压知识问卷及格率为46.33%,教育后及格率为88.53%(P<0.01);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P<0.05或P<0.01);SCL-90症状自评量表教育前后病人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偏执等5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因子显著增高; 教育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显著降低. [结论]高血压俱乐部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病人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强化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舒平春 《护理学报》2010,17(7):77-78
医院专门成立了健康心俱乐部,采取专题讲座、咨询、示范表演、患者互相交流自我护理经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250例会员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激发了患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的能力,93%会员掌握了高血压病防治等相关知识,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7%,服药依从性提高了56%,年平均医疗费用支出减少24%。此外,本医院的门诊量明显增多,促进了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赵莹  肖淑芬  张汉娣 《护理研究》2011,25(16):1452-1453
[目的]了解健康俱乐部的干预效果。[方法]比较健康俱乐部会员(观察组)和非健康俱乐部会员(对照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干预后治疗行为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对高血压的并发症知晓率、高血压常规检测项目知晓率、高血压高危因素知晓率、治疗情况及行为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俱乐部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变病人的行为,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病友会、个别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对128例SLE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1年,了解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结果 128例SLE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及康复知识明显高于教育前,建立良好遵医行为.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SLE病人自我保健意和建立良好遵医行为,对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人群总感染率近60%,HBsAg携带者约10%[1]。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乙肝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2]。HBV携带者不仅可以传染周围人群,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此调查目的是为了探讨和了解乙肝病人的家庭感染状况,及病人对预防HBV感染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使乙肝病人与其家庭成员能…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血液透析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 (HD)是肾功能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主要依赖HD生存 ,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有关HD的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科行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HD137例 ,男性 4 1例 ,女性 96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6 8.4岁。2 健康教育2 .1 HD术前教育病人入院时 ,护士热情接待 ,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同室病友、管床医师护士及床头传呼器的使用 ,使他们尽快消除陌生感 ,适应病房环境。HD治疗是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岛市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总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3.73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019%,女性阳性率为3.283%,但是男女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69)。各年龄组中20岁组和81~9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936%和13.333%;61~7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低(2.278%)。但是各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6,P=0.065)。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中男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普遍高于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应重点针对两个高感染率年龄组人群加强卫生监督,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进而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风湿之家"病友会为载体,提高风湿病病人自我管理意识的效果。[方法]每年举办多种形式的病友会,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教,并为连续参加病友会的病人发放问卷调查,从对疾病的认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药物管理的能力、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自我监控症状的能力、功能锻炼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结果]病人在参加病友会前后对疾病的认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药物管理的能力、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自我监控症状的能力、功能锻炼的能力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P0.000 1)。[结论]以"风湿之家"病友会为载体,对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手术病人输血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接受手术拟输血病人对输血一般知识认知情况,探讨开展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对2 0 0例拟手术病人进行输血知识问卷调查,了解接受和不接受输血知识教育2组病人对输血需求及对输血的心理担忧情况。结果 对输血知识非常了解仅6 % ,近半数( 4 7% )不了解,93 .5 %病人要求接受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结论 对拟接受输血的病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输血疗法的顺从性,减少病人对输血的心理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