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泄浊益肾方治疗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泄浊益肾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评估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较对照组85.00%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UN、Scr、UA、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泄浊益肾方在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中具有较高疗效及安全性,其既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还能降低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CKD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自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口服及中药通腑泄浊方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红蛋白(Hb)、血钾(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9%(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UTP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CKD4期患者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疗效,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露艳 《四川中医》2020,38(6):107-109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Scr、BU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Scr、BUN、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减轻炎症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10):1415-1416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泄浊饮颗粒剂配合中药洗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肾功能衰竭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益肾泄浊饮颗粒剂及中药洗浴,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及Cys-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Cys-C、Scr、BUN、β_2-MG含量均较前下降,Ccr、Hb含量均较前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泄浊饮颗粒剂配合中药洗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肯定,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考虑抗肾脏纤维化机制可能为降低Cys-C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治疗,西药组30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中西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和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疾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前列地尔及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均能改善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单用益肾泄浊方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泄浊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方法:选择CKD 3、4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肾清利泄浊中药汤剂并随证加减,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定量(UT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UN、Scr、eGFR、UT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泄浊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泄浊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RF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以控制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泄浊方,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浆ET~1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Scr下降,Ccr上升,血浆ET~1下降,且以2期、3期患者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泄浊方可减少血浆ET~1的产生,进而拮抗ET的作用以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病程进展,提示CRF早期干预,疗效更佳。益气养阴泄浊方对血浆ET~1水平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治疗CRF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精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近期疗效及对机体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的影响。方法:选取NS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固精益肾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 hPro、ALB、Scr、BUN、Ccr)、免疫指标(IgA、IgM、IgG及补体C3、C4)、各时段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Pro、BUN、Scr明显降低(P0.05),Ccr、ALB明显升高(P0.05),并且各项指标较对照组的变化幅度大,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M、IgG均明显升高(P0.05),IgA、C3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大(P0.05);而两组C4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1、2、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积分减少率明显增加,并且观察组各时段较对照组证候积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精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NS可以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患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脾虚湿浊证慢性肾衰竭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钙磷代谢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血磷、PTH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血钙值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总组有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69.44%,25/36)(P <0.05)。结论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及钙磷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童心  张静  龚财判  冉茂霞  沈宏春 《中成药》2024,(4):1177-1181
目的 考察益肾理血泄浊汤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理血泄浊汤,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指标(eGFR、BUN、Scr)、钙磷代谢指标(Ca、P、iPTH)、骨代谢指标(FGF23、TRACP、β-CTX)、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BUN、Scr、P、iPTH、骨代谢指标降低(P<0.05),eGFR、Ca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肾理血泄浊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紊乱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调节钙磷代谢和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芪益肾泄浊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113例慢性肾功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丹芪益肾泄浊汤,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指标(SCr、BUN、Ccr)炎症相关指标(CRP、IL-6、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改善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8.6%;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SCr、BU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cr水平明显升高(P0.05);微炎症状态指标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丹芪益肾泄浊汤可提高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脾温肾、祛湿泄浊中药合剂治疗阳虚湿阻型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脾肾阳虚、湿浊内阻型CR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中药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中药合剂,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尿毒清颗粒。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单项症状、体征,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1、2疗程后检测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尿酸(UA)的变化。结果:中药合剂能有效改善CRF患者临床证候,提高临床疗效,降低Scr、CO2CP、UA,保护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健脾温肾、祛湿泄浊中药合剂可以保护CRF患者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泄浊灌肠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018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包醛氧淀粉进行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泄浊灌肠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UA、BUA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灌肠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Scr、UA、BUA水平,清除患者体内毒素,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配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3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KD2~3期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40例与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40例,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肾功能(Scr、eGFR)、24h尿蛋白定量(Upr)、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肝功能(AST)等指标及中医症状、体征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呈好转趋势,对照组无明显疗效;(2)2组治疗后24hUpr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3)2组Alb、WBC、RBC、Hb、PLT、AS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各症状积分,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可以有效改善早中期CKD患者的临床证候与肾功能状况,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三黄益肾颗粒对气阴两虚、血瘀湿浊证的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中药三黄益肾颗粒和西药厄贝沙坦,基于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病例56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2组均可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显著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P<0.05),综合疗效评定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P<0.01)。2组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益气养阴化瘀泄浊治法的三黄益肾颗粒可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5,(9):1161-1163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降浊方在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降浊方。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比率明显提升,总有效率95.65%;治疗组治疗后Scr(240.12±124.30)μmol/L、Ccr(58.70±24.65)mL/min、BUN(9.02±4.13)mmol/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健脾益肾降浊方对于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雅萍  刘晨 《新中医》2023,55(20):76-80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 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取90 例DKDⅢ期肾虚湿浊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2 组均给予运动、饮食指 导及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片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汤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分、肾功能 指标及钙磷代谢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 77.78% (P<0.05)。2 组中医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2 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 均较治 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UN、SC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R 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全 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 组iPTH、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67%,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联合西药治疗DKDⅢ期肾虚 湿浊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钙磷代谢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 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自拟益肾泄浊汤联合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则给予患者自拟益肾泄浊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疗效以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患者的BUN、24 h-upro以及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cr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自拟益肾泄浊汤联合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尿毒症疗效确切,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推广运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补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氮质血症期脾肾气虚兼湿浊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通补颗粒,对照组加服尿毒清颗粒,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值、肾功能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Scr、Ccr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补颗粒可作为CRF患者延缓肾衰进展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拟益肾宁治疗肾功能衰竭(肾虚血瘀浊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分2组进行对照,及治疗前后对照评价,疗程30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主要指标Scr或Ccr结果.结果 治疗组8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主症及次症症状总积分明显改善(P<0.001),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