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采用高活度渗铝工艺在IC-6(Ni3Al-Mo基)合金表面获得内扩散型渗铝涂层,在氩气环境下对渗铝涂层进行扩散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PMA、XRD分析研究了涂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测定表明,涂层中的钼以Mo3Al沉淀相的形式存在。等温氧化及循环氧化实验表明,渗铝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优于IC-6合金;保护性的Al2O3氧化膜阻止了钼的氧化物的形成,避免了IC-6合金在循环氧化中出现的Ni  相似文献   

2.
定向凝固Ni_3Al-Mo基合金高温氧化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长江  李铁藩 《金属学报》1994,30(1):A044-A048
利用热天平连续称重,研究了Ni3Al-Mo基合金(IC-6)在1273,1373K的空气中恒温300h的氧化行为.用EPMA及XRD分析了氧化层的结构和成分,;IC-6合金的氧化层中包括NiAl2O4,NiMoO4,MoO2相.氧向内扩散及MoO2氧化形成挥发性MoO3同时影响着IC-6合金的氧化进程,氧化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理论方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MoO3在1273、1373K的挥发速率常数分别为3.27×10-5和2.55×10-4mg/cm2·s.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天平连续称重,研究了Ni3Al-Mo基合金(IC-6)在1273,1373K的空气中恒温300h的氧化行为.用EPMA及XRD分析了氧化层的结构和成分,;IC-6合金的氧化层中包括NiAl2O4,NiMoO4,MoO2相.氧向内扩散及MoO2氧化形成挥发性MoO3同时影响着IC-6合金的氧化进程,氧化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理论方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MoO3在1273、1373K的挥发速率常数分别为3.27×10-5和2.55×10-4mg/cm2·s.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含Mo的Ni3Al-Fe基合金在900-1100℃空气中的等温氧化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PMA、XRD分析了氧化膜的形态和结构.研究表明,含Mo的Ni3Al-Fe基合金由γ和β相组成.对应于γ相的氧化膜由多相组成,合金元素Fe和Mo使得γ相的氧化速率增大,氧化膜的粘附性和内聚力下降,其氧化反应激活能为42.7kJ/mol,Fe穿过Al2O3氧化层的扩散为氧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β相中的Fe和Mo,对其抗氧化性无不利影响,氧化膜仅由Al2O3.  相似文献   

5.
表面扩散渗铝形成的β-NiAl涂层表面注入Mg+1×1017/cm2后,在1000℃空气中恒温氧化25h,涂层的氧化增重速率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注Mg的β—NiAl涂层表面形成了Al2O3氧化物“瘤”,长时间氧化后氧化物“瘤”周围及“瘤”本身发生开裂,引起涂层内氧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Mo的Ni3Al-F3基合金在900-1100℃空气中等温氧化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PMA、XRD分析了氧化膜的形态和结构。研究表明,含Mo的Ni3Al-F3基合金由γ和β相组成,对应于γ相的氧化膜由多相组成,合金元素Fe和Mo使得γ相的氧化速率增大,氧化膜的粘附性和内聚力下降,其氧化反应激活能为42.7KJ/mol,Fe穿过Al2O3氧化层的扩散为氧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β相  相似文献   

7.
Ni-Cr-Al-Y涂层真空热处理过程中元素的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冰  黄荣芳  宫骏  王启民  梁越  孙超  闻立时  韩雅芳 《金属学报》2000,36(10):1094-1098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铸造镍基合金K17和Ni3Al基合金IC-6沉积Ni-Cr-Al-Y涂层。结果表明,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电弧离子镀的“溅射”和“反溅射”效应以及基体和涂层发生互扩散的共同作用下,沉积的Ni-Cr-Al-Y涂层在靠近基体区含有少量基体元素,如Co,Ti和Mo等,K17合金中的Al元素可抑制Cr由涂层向基体扩散,IC-6合金中由于还含有Mo元素,使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在1050℃真  相似文献   

8.
涂层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抗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研究了渗铝、Co30Cr6Al0.5Y(质量分数,%)和反应溅射Al2O3及Ti50Al10Cr(摩尔分数,%)涂层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在900和1000℃的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涂层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TiAl的抗循环氧化性能,其中TiAlCr涂层表现出最好的效果。渗铝涂层内出现大量贯穿性裂纹;CoCrAlY涂层和基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互扩散,形成的孔洞已连成了较大的裂纹,且涂层内出现裂纹;Al2O3膜易开裂剥落,提高TiAl的抗循环氧化性能十分有限;而TiAlCr涂层表现出好的涂层基材相容性,循环氧化后涂层内没有出现裂纹,涂层-基材结合致密。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Ni_3Al-Mo复合材料700~1000℃氧化后的氧化层结构。结果发现,氧化层主要由NiO、MOO2、NiAl2O4等组成,1000℃氧化后的氧化层表面仅生成NiO薄膜,Mo纤维对Ni3Al-Mo复合材料的氧化层结构影响很大,MoO2被氧化成挥发性很强的MoO_3.破坏了氧化膜的连续性,加快了氧化速度,700℃氧化后,氧化层与基体的界面较光滑,而1000℃氧化后的氧化层与基体间呈非光滑界面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溅射Ni-40Cr-10Al-0.5Y涂层对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IC6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CrAlY涂层可以大大提高IC6合金在1000-1100℃下的抗氧化性能和900℃纯Na2SO4中的抗热腐蚀性能,同时涂层还可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冷热疲劳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荣 《机床与液压》2003,(3):250-252
该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PROFIBUS的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轴类零件柔性加工系统,它包括FMS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同时对系统控制软件的结构作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高温合金钢表面污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并对调查结果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80铁合金、181镍合金和182镍合金3种高温合金钢在海中浸泡7a之后记录有9种附着动物,无藻类附着,其中布纹藤壶(Balanusamphitritacommunisdarwin)和多室草苔虫(Bugulanerti-nalinnaeus)是优势种,高温合金钢挂板上记录2种珊瑚:石花虫(Telestosp)和米氏齿珊瑚(Oulangla,stockesianamiltoniYabeetEguchi)固着于试板.初步分析高  相似文献   

13.
对涂油金属电极电化学不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丝束电极,对涂油金属的电化学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丝束电极表面电化学状态是均匀的,涂油金属的腐蚀电位及油膜电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油溶性缓蚀剂的加入,可以使涂油金属的腐蚀电位正移,可以减少或消除油膜低阻区。  相似文献   

14.
流体力学因素对冲刷腐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综述了流速流态,攻角以及颗粒性质等流体力学因素对冲刷腐蚀的影响机制,讨论了流体力学的因素的重要性、流体力学条件的描述、关键的流体力学参数以及扰流条件下局部流速流态的获取,并论述了如何从流体力学方面控制冲刷腐蚀。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焊接机器人传感系统的研究现状,比较了目前常用的焊接机器人传感技术,重点分析了被动视觉技术和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的主动视觉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国内外的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16.
概括地介绍了海水中溶解氧在钢铁材料表面上的还原机理,综述了钢铁材料表面氧化膜、生物膜、海水中离子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总结了应用于氧还原反应研究中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南海某油田平台生产管线的历年穿孔记录,分析了影响管线服役寿命的因素.结果表明,管输流体流速对管线服役寿命起决定作用.从统计曲线上估算了临界流速的大小,当流速超过上述临界值时,管线服役寿命不会超过2年;临界流速从2004年时的4.5 m/s下降到2004年后(2005、2006到2007年至今)的2.0 m/s,是造成该油田近年来穿孔频率加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陈雁 《腐蚀与防护》2005,26(7):313-314
机动管线是用于实施油料补给的装配式钢质管线,正确选择防护涂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槽头型机动管线的使用情况和腐蚀情况,讨论了防护涂层应具备的性能和机动管线的防护方式,指出其外层适宜采用镀锌防护,内层适宜采用环氧粉末涂层防护。  相似文献   

19.
The carbon layers on implanted steel surface have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Auger spectra. Itis shown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carbon layer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ose of implanted ions.By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friction and wear test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smallerthan 0.20 at the first part of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curv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raphiticcarbon layer on the top of steel is helpful to reducing the surfac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teel.  相似文献   

20.
金属/陶瓷润湿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名海  刘宁  许育东 《硬质合金》2002,19(4):199-205
金属 /陶瓷润湿性是材料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金属对陶瓷的润湿性对开发新型金属 /陶瓷体系 ,探寻和发展材料的制备技术 ,制备高性能金属 /陶瓷复合材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陶瓷 /金属的润湿现象及其机理出发 ,介绍了润湿性研究的实验研究方法 ,并探讨改善润湿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