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初步经验—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分析33例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和围手术期情况,其中探察性手术14例,治疗性手术19例。6例手术中借助腹壁牵引线技术,3例胆道造影采用免气腹腹腔镜。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伤口感染,4例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探察性手术14例均在镜下明确诊断,治疗性手术19例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损伤幽门粘膜。结论新生儿期实施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良好的显露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1年4月28例CDO患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0例。肠旋转不良18例,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6例,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各2例。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个体性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保证患儿的顺利治疗和恢复。结果 28例CDO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Ladd手术18例,前壁纵行切开隔膜切除后横行缝合术6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4例。28例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13 d。术后肠梗阻2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随访2~68个月[(31.3±4.8)个月],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新生儿CDO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的围术期管理,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10月新生儿CDO患儿2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探查病因,并依据其病理类型予以相应手术矫治.结果 2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顺利完成手术,肠旋转不良13例实施Ladd手术,十二指肠狭窄4例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横行缝合,十二指肠闭锁2例和环状胰腺2例成功进行空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手术时间(73.0±21.3) min (45~135 min),除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吻合口漏,给予禁食水及肠外营养处理自愈外,无术中并发症出现.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术后7~12 d痊愈出院.随访(31.3±4.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正常.仅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肠黏连梗阻,予手术松解治愈.结论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CD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美观等特点.但新生儿期腹腔镜手术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1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左侧膈疝18例,右侧膈疝3例.除2例高危患儿于复苏中死亡外,1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并发肠梗阻1例,气胸1例,患侧局限性膈膨升1例.治愈18例.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地进行转运前救治,适时行膈肌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先天性膈疝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腹裂外科治疗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腹裂修补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修补术的麻醉过程。结果3例采用全麻后Ⅰ期关腹直接复位缝合术,14例先采用非麻醉下免缝Silo袋Ⅰ期免缝手术,5~7d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Ⅱ期复位缝合术,只放置Silo袋、后期死亡或放弃治疗4例;未经任何治疗自动出院2例。手术患儿中12例麻醉过程较平稳,5例术中血压轻度下降,经加快输血输液等处理后血压回升,无麻醉死亡,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后肺膨胀不良死于呼吸衰竭。随访时间4个月至4年,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腹裂的主要方法,新生儿先天性腹裂复位修补术的围手术处理关键是麻醉保障,而麻醉的重点是气道管理和保证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4例腹腔镜治疗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及17例传统开腹治疗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出生体重、入院体重、手术时日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扭转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出生体重、入院体重、手术时日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扭转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相比没有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0.73,P〈0.01).结论 腹腔镜下肠扭转复位、Ladd' s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在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两种手术效果的优劣,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在本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患儿46例(腹腔镜手术组),行开腹手术的患儿80例(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对术后随访时间达到5年的患儿进行复查,其中26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40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情况。结果围手术期,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CRP恢复水平、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 0. 05),而两组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方式患儿出院后血生化指标(AST、ALT、总蛋白、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P0. 05)。腹腔镜手术组出现发热5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胆瘘1例;开腹手术组发热7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胆瘘2例,活动性出血1例,两组患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开腹手术组心理测评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但开腹手术组心理测评得分低于腹腔镜手术组。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患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较开腹手术有一定的优势。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远期心理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3例,从手术时间、术后呕吐、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87例行常规开腹手术,76例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呕吐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有2例穿孔,术中中转开腹行修补术.术后呕吐与体重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伤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胰腺肿瘤,男8例,女7例;年龄45 d至17岁(平均11.3岁).临床表现:腹痛9例,2例合并黄疸;腹部包块6例.B超和CT检查均为胰腺占位性病变.手术方式:腹腔镜胰腺肿瘤切除术6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4例;肿瘤剔除术4例;Whipple术1例.结果 本组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胰腺实性乳头状瘤8例,胰腺母细胞瘤4例,胰腺血管瘤1例,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癌1例,胰腺癌1例.术后随访1年至8年,患儿全部存活.14例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胰腺癌化疗后2年肝转移,行转移瘤局部切除术后治愈.结论 小儿胰腺肿瘤罕见,临床多见胰腺实性乳头状瘤和胰腺母细胞瘤.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性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腹裂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先天性腹裂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患儿的病例资料。19例采用传统全麻插管下I期复位缝合术,2例采用非全麻气管插管下I期免缝手术。结果19例全麻气管插管I期复位缝合术的患儿中,治愈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非全麻气管插管下I期免缝手术患儿均痊愈出院。所有存活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腹裂的主要方法,产前诊断为产房手术提供了可能,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12.
In an extensive study of the content of breast milk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adequacy of early feedings of babies of low birth weight. The difficulties inherent in the methods of study currently available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some refinements which would enable the relative values to be more readily assessable.  相似文献   

13.
8 children with insidious onset of manifestations of stricture of the Aqueduct of Sylvius in later childhood are reported. These children present with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ithout lateralising signs, thus mimicking tumours, and the radiological features are those of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Stricture of the Aqueduct is one of the commoner causes of this “midline syndrome”, an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auses, its treatment is simple and the prognosis good.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early diagnostic measures of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 in Malmo during the years 1956-1972 were investigated. Of 58759 newborns 548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CDH. Only 4 cases were missed at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Thus, all, or almost all, children with CDH can be diagnosed at birth provided that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is undertaken within 24 or 48 hours.  相似文献   

18.
19.
20.
A technique is described for assessment of the nutritional response of low birth weight babies to pooled human milk,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external body dimensions and serial daily metabolic balanc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