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以某工程排洪渠开挖为背景,运用非线性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结合强度折减法,对排洪渠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过程中的排洪渠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及开挖过程对临近高速公路桥梁桩基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洪渠开挖到底部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3,满足规范对二级边坡的安全系数要求,但临近桥梁桩顶水平位移超过了其控制值,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或在排洪渠开挖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控制桩顶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2.
乌苏市喇嘛沟西湖段防洪工程由防洪堤、排洪渠和疏浚清淤河道组成,但是现状喇嘛沟有大量乌苏市污水厂水及生活用水排入,持续时间长,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排水的困难,为此新建段排洪渠横断面型式调整为全断面雷诺护垫型式。变更设计排洪渠水力计算结果表明,本次排洪渠变更设计桩号30+800~37+832段渠深增加0.2 m~0.3 m,能解决大量乌苏市污水厂水及生活用水排入现状喇嘛沟后的施工排水困难。  相似文献   

3.
排洪暗涵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型式,但在沿海城市的入海处受到潮汐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等不利因素。以厦门市环东海域东海科技园排洪渠延伸段施工为例,介绍四圆带座预制拱涵在排洪暗涵中的应用,它具有质量稳定、施工安装方便、试压简单、施工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伯努利方程推求排洪渠加盖后的水面曲线,并用短距离和长距离排洪渠加盖的具体工程实例来分析总结排洪渠加盖后的水面曲线特性。对确定排洪渠加盖后的过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思诚 《给水排水》2006,32(6):94-96
软弱地基上的排洪渠设计重点是要克服不利地质条件带来的困难。为克服流塑状和软塑状淤泥地质对排洪渠挡土墙的侧向压力,设计采取加强桩连系、加强支撑结构和渠底结构的强化措施,解决了渠体结构的稳定问题。并总结了在渠断面和结构方案设计上的缺憾,进一步强调了合理方案和严格施工程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渠道桥墩群阻水及补救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高速公路排洪渠大桥工程物理模型试验,测量工程前后排洪渠水位、流速并分析其变化,分析、计算了这种长渠道上桥墩群对排洪渠的行洪、排涝的影响,研究有关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优化的防治补救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潼湖流域洪水出口通道受限问题,增强流域防洪排涝应急能力,通过构建潼湖流域一、二维耦合模型,对流域新开排洪渠方案的改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排洪渠底宽和出口闸门净宽的增加,潼湖水面线逐步降低。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角度,选择渠道底宽为35m,末端闸门净宽为25m的方案为最优方案。研究成果能够为复杂河网水系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用深层搅拌法构筑水泥土挡墙加固某排洪渠软基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实践.运行后证明加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许坦排洪渠现状防洪功能下降,且影响市容,亟需对其进行治理,介绍了许坦渠的概况,并对山西大学段防洪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覆盖方案为治理方案,工程实施后,能够提高许坦渠的防洪标准,保护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厦门市海沧区新阳主排洪渠基本情况和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新阳主排洪渠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流域污染控制方案,提出了新阳主排洪渠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思路、主要目标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在内源清理、源头面源污染控制和污水有效截留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造入渠排水口,设置渠道水生态循环处理台地,增加必要的人工推流曝气设施等综合处理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调试运行,目前水质有明显改善,已基本消除黑臭,为河道水系修复和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龙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共分为5个标。其施工导流选用隧洞导流方式,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过水围堰,挡水标准为10年一遇,挡水流量14700m3/s,该围堰拟由承包商设计,挡水标准可适当降低。经方案比选,施工总进度采用7年半发电方案。大坝混凝土量约601万m3,主要浇筑期41个月,选用进口高速皮带机运输上坝,仓面塔式布料机浇筑为主,缆式起重机为辅的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协调社会发展与河流健康,选择黄河下游某宽滩区河段为对象,研究了拟建占滩公路对河道行洪的影响。首先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该河段洪水泥沙变化与河床冲淤演变特征,分析了大型水利工程运用对下游河势的不同阶段影响,评估了河势未来发展及边界条件调整趋势。在此基础上,借助一维水动力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在现状及未来条件下行洪期拟建公路对河道水位、流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公路布置路线与河道行洪方向基本一致且远离主槽,可以使公路对滩区的行洪干扰保持在较低水平;规划线路最大阻水面积仅占总过流面积的2. 47%,局部路段最大壅水高度不超过0. 064 m。综合分析表明:线路优化布局使工程对中小洪水河势没有影响,大洪水河势基本保持原有状态,沿河整治工程基本不受影响。研究成果对科学规划、管理河流,探索河漫滩公路建设与河道安全行洪的协调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搜集了近年来杭州城西区域遭受的较大洪涝灾害情况,分析了现状防涝能力,指出了城西防洪排涝工程的短板——下排通道受阻,提出就近深隧排洪方案(城西南排通道工程)。本研究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建立杭州市运西片河网水利计算模型,分析深隧洞径和外排流量以及排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城西南排通道工程深隧方案,隧洞衬后洞径11 m,隧洞长度约13.0 km,出口泵站设计排涝流量为200 m~3/s(远期300m~3/s),可有效减轻杭州市区城西洪涝问题,达到城区近远期水位控制目标和20年一遇以上的排涝标准。本研究为今后城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建设积累了经验,对城市市政水利工程建设也有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铁工程因穿越岩溶含水层,易引起地下水渗流场发生变化,从而诱发工程及地质问题,为保护地下水环境,迫切需要一种简易且安全的疏导方案。为探讨地铁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在总结研究区岩性结构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铁车站建设前后及增加导流措施后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铁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并验证导流措施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铁车站地下水渗流结构可划分为土层夹卵砾石-岩浆岩孔隙-裂隙渗流双层结构(车站A)、土层夹卵砾石-灰岩孔隙-岩溶渗流结构(车站B)、土层夹碎石厚层单层孔隙渗流结构(车站C)3大类,地铁基坑建设对周边原有渗流场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程度与地层结构密切相关。地铁车站的建设导致迎水面水位上升,背水面水位下降,车站A、车站B和车站C迎水面水位最大壅高分别为0.40、0.32和0.62 m;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范围与地质条件、车站数量以及车站建设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密切相关,总体上迎水面影响范围大于背水面。导流措施能最大程度恢复地下水渗流场,各车站地下水回落后的水位与天然水位的欧式贴近度均大于0.98。但导流措施布设的数量与位置同时受水...  相似文献   

15.
滩坑水电站"先闭气后截流"导流方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鑫 《水力发电》2006,32(10):60-62
滩坑水电站第一个汛期施工工期紧、难度大,风险大。为此,采用了“先闭气后截流”导流方式并将防渗墙顶高程抬高至截流后上游水位以上,原计划2005年截流后施工的龙口段防渗墙在汛前施工完成,截流后在防渗墙挡水情况下导流洞宣泄全部上游来水。以上措施为坝基开挖、上游围堰填筑争取到1个多月的施工工期,大大降低了第一个施工高峰期的施工强度,提高了围堰在低高程施工时的挡水标准,解决了山区河流来水暴涨暴落对初期度汛带来高风险的问题,顺利完成了汛前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大朝山水电站泄洪消能及排沙建筑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朝山水电站采用表孔和泄洪排沙底孔联合泄洪的泄洪消能方案。中小流量时,以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泄流为主;中大流量时,则以表孔、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联合泄流。表孔采用宽尾墩,台阶式坝面和戽式消力池消能工,泄洪排沙底孔和冲沙孔采用窄缝异型挑流消能。新型台阶式坝面对加快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量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地铁站深基坑的顺利施工,需要分析基坑土层压力对围护结构的影响。在武汉地铁名都站设计时,采用MIDAS-GTS岩土计算软件对深基坑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对深基坑的水平位移、沉降、钻孔桩内力及支撑轴力等的分析,论证了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际施工监测资料表明,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说明有限元分析可以作为设计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亮  陈寿根 《吉林水利》2010,(6):24-28,35
盖挖逆筑法是一种快速发展中的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由于能有效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有利于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大量减少基坑支撑、缩短工期、确保铺轨工期的顺利实现等特点,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深圳地铁五号线上-下水径区间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探讨了盖挖逆筑法施工全过程的模拟技术,分析了盖挖逆筑法施工过程中的地铁结构受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FLAC3D模拟施工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伶仃洋大桥总体布置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速发展珠江两岸经济,发挥粤港澳的金三角作用,有关部门拟建一座长29公里的伶仃洋跨海大桥。本文所提供的成果,是在3种水文组合条件下,对两个大桥轴线布置方案,通过河工模型反复试验,选出对该水域有关水道的泄洪,给潮,潮排,潮灌以及冲淤变化影响较小的大桥布置方案为建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排沙洞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设计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雨普  张晓瑞  丁易 《红水河》2003,22(1):40-42,61
小浪底排沙洞承担着水库排沙及泄洪任务,应用水头122m。为防止衬砌开裂,内水外渗,对山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原设计方案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方案。在施工阶段,经专家论证和现场试验,决定改为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衬砌方案。文章详细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方案有关洞身衬砌的结构布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特性、预应力构件及张拉设备的参数论证和选型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