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通过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特征值、相关因子的分析,介绍了多机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配置方法、PSS参数在频域中的整定.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对一个3机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设计,结果证明了正确配置PSS能够增加系统阻尼、改善相应的弱振荡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特征值、相关因子的分析,介绍了多机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配置方法、PSS参数在频域中的整定.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对一个3机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设计,结果证明了正确配置PSS能够增加系统阻尼、改善相应的弱振荡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二次系统对策中采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作为励磁系统附加控制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能够补偿由于励磁系统和电机励磁绕组引起的滞后,可有效提高系统的阻尼水平,起到抑制低频振荡的作用.通过适当整定PSS参数来提高抑制低频振荡的附加阻尼力矩.通过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分析,讨论了该系统中低频振荡的原因,仿真分析了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各控制环节中的参数对抑制低频振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富水电地区电网,水电、风电等新能源电源众多,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复杂。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电网低频振荡影响机理,包括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水平的关联性。另外,通过菲利普-海富隆模型推导出机组参数对系统振荡阻尼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人工智能算法的富水电地区电网PSS参数优化方法。以恩施电网为例,仿真验证了采用新方法对恩施地区水电机组PSS参数进行优化后,可显著抑制低频振荡风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机系统PSS参数协调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机系统PSS(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的协调优化的方法。由励磁系统产生的滞后相位计算出PSS相位补偿环节的时间参数初值,根据这一初值决定优化PSS算法中PSS时间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保证了PSS主要是给系统提供正的阻尼转矩,而对同步转矩影响较小,有利于IGA快速找到最优解。同时对GA的遗传算子进行了改进,提高了IGA的搜索效率。一个NewEngland10机系统的算例表明,利用本算法优化后的PSS能有效、合理地抑制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6.
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励磁系统和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数学模型,比较观察了不同PSS参数对抑制低频振荡效果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际电力系统的情况计算出最佳的PSS参数,使PSS为励磁系统提供恰当的阻尼,为现场调试节省了大量时间,更能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纯形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弱阻尼机电模式阻尼比构建目标函数,采用单纯形算法优化PSS参数。该方法不需要计算特征值对PSS参数的灵敏度,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在IEEE新英格兰典型系统上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PSS优化方法,所得参数对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在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中加装电力系统稳定器(DFIG-PSS)以提高系统阻尼,并分析了DFIG-PSS抑制低频振荡的原理,总结了4种典型的PSS模型和不同DFIG的控制方案下DFIG-PSS的输出接口位置,以及DFIG-PSS的输入信号.通过在含DFIG风电场的3机9节点系统中的仿真分析,表明DFIG-PSS对区域内振荡和区间振荡均有改善效果,且DFIG-PSS安装位置的不同,对低频振荡的改善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网的动态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对电力系统稳定器进行优化研究和算法改进.在本研究中,将全部PSS的参数配置处理成一个优化问题,用人工鱼群算法求出各个PSS的最佳参数整定值.以所有机电模式的最小阻尼比最大为优化目标函数,以PSS参数为待优化变量,以基于K阵等值法设计的PSS参数作为人工鱼群算法初始种群的选取基准.与传统PSS配置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使多机系统所有机电模式都能得到良好的阻尼.算例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表明了所设计的优化算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参数设置对其控制效果至关重要,以系统功率振荡和功角振荡幅值最小为目标,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NETOMAC,对PSS参数进行优化,保证所选定的PSS参数具有良好地抑制低频振荡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参数优化方法,可迅速得到良好控制效果的PSS参数,并使其能满足多种运行方式的要求,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参数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储能系统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线性化等面积法则和小干扰分析方法,提出储能系统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装有储能系统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储能阻尼控制能够提供系统阻尼,且控制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之间的有功功率交换获得阻尼的效果比控制无功功率交换获得阻尼的效果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2.
在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一些与线路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如由外界环境或操作问题等引起的线路投入失败对网络重构过程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首先将线路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入网络重构问题之中,并借助风险管理的思想考虑了网架重构策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最大化所恢复的发电节点数目、最小化恢复路径的充电电容和最小化重构策略的风险为目标的多目标网络重构模型。之后,采用场景分析方法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多个确定性问题,并应用差分进化算法和Dijkstra算法求解。最后,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说明了所发展的模型和算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量发电机有效可用的无功功率,已经实现了无功功率集中度的评估.采用基于价值的方法,考虑有功无功负载最大时所需的无功出力,计算有效可用无功功率,进而确定发电机组的无功集中度,最后分析了负荷水平对无功集中度的影响.并以IEEE24节点可靠性测试系统和印度75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评估无功集中度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力市场环境,定义了电压幅值越限对相关用户的损失函数,用以描述当电压幅值超出允许范围时对用户造成的损失.首先构造了能够计及不同用户对电压质量有不同要求的系统无功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中包括系统有功网损成本、无功容量购买成本和电压幅值越限对相关用户的损失成本.之后,在满足与无功相关服务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将求解系统无功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拟退火PSO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方法进行改进,把模拟退火机制引入到粒子群优化算法方法中,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PSOSA(PSO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算法,通过适当选择种群大小、调整惯性权重系数ω和退火系数C,以温度的缓慢下降来控制粒子的寻优过程,提高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改善了粒子的局部搜索能力.建立了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模型.通过对IEEE-30系统的无功优化计算,结果表明,PSOSA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性和良好的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电气设备和负荷种类的不断增多,无功优化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大规模电力系统进行在线无功优化和实时控制就更加困难.无功优化和控制的本地性使得分解协调算法很适于解决这一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电力系统调度具有的按电压等级分层管辖的特点,首先按照电压等级对大规模电力系统进行分区,建立多区域系统的无...  相似文献   

17.
在原对偶对数障碍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用于解决最优潮流问题. 利用障碍参数对改进障碍函数的影响,使改进算法能有效地处理最优潮流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避免了计算中对有效约束的识别问题. 将改进算法与原有算法用于IEEE 30节点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且与原有方法相比,可求得更优解.  相似文献   

18.
在原对偶对数障碍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用于解决最优潮流问题.利用障碍参数对改进障碍函数的影响,使改进算法能有效地处理最优潮流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避免了计算中对有效约束的识别问题.将改进算法与原有算法用于IEEE 30节点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且与原有方法相比,可求得更优解.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dynamic security region (PDSR) based dynamic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cost of comprehensive security control and the influence of uncertainties of power injec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of dynamic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ts and uncertainties of power injections can be considered easily by PDSR in form of hyper-box. A method to define and classify contingency set is presented, and a risk control optimization model is given which takes total dynamic insecurity risk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for a dominant contingency set. An optimal solution of dynamic insecurity risk is obtained by optimizing preventive and emergency control cost and contingency set decomposi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has been proved by test results on the New England 10-genarator 39-bus system. Supported by the key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0595413) and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Grant No. 2004CB217904)  相似文献   

20.
Security region based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pricing of power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velops a novel model and an algorithm of security region based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pricing of power systems. In the proposed model, the reactive power production cost is represented as the opportunity cost. The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region in the cut set power space (CVSR) and the practical dynamic security region (PDSR) in the injection power space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constraints of voltage stability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so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this kind of constraints in the optimization becomes very easy. I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 decoupled optimization and iteration method of active power production cost and reactive power production cost is suggested. According to the K-T optimality conditions, the prices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and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cerned security constraints are derived. The components of spot prices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ode power injections on each kind of security constraints, so that through the node price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in power market can be stimulated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maintaining the system security.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on the New England 10-genetator 39-bus System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Supported by the key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05954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