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活动类课程教学初探●郑正芳自国家教委实施体育两类课程改革以来,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实验。对学科类课程的教学,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对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比较陌生。如何上好活动类课程的体育课,笔者作了一些初步探讨。一、体育活动类课程设计1设计依据:参照学生生...  相似文献   

2.
活动类体育课程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活动类体育课程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活动类体育课程经历了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程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程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形成了学科类体育课程与活动类体育课程并存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活动类课程经过几年来的设想、论证和试验,现已逐渐实施与推广。本文就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国能 《体育科研》2000,21(3):24-26
中学体育活动类课程经过几年来的设想、论证和试验,现已逐渐实施与推广。本文就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变革。它打破了我国学校体育几十年一贯制的格局,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笔者阅读了《体育教学》2003第4期焦点问题讨论栏目中关于“好课”的几篇文章,认为几位老师的文章都很精彩,都从现代体育课程视野出发,针对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话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读后收益匪浅。因此,笔者也通过理论梳理与实践回顾,对上好体育课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笔者认为要上好体育课,首先应做到三个追求。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改革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开始实行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两类课程改革。本文分析了体育课程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的限制因素,指出了体育课程改革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的途径:①指向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及发展;②给学生提供参与课程决策的机会;③加强活动类体育课程的研究;④采取相应的可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委新近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要求体育课建立学科类体育课和活动类体育课相结合的新的课程,即《体育两类课程一体化》体系。从整体课程观、科学体育观出发,将课内技能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统一于学科教学,使这一新型体育课程成为一个包容体育保健理论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技术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综合性的课程。这一改革无疑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强体育  相似文献   

9.
活动类课程经历了提出、论证、实验等过程,进已进入实施阶段,章对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体育课程开始实行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两类课程改革。针对中专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课结构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课的特点出发讨论了体育课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由于体育课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不同训练过程,因而其宏观结构必须突出知识和技术学习的主线,其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或者部分,即引导阶段、学习知识和技术阶段、巩固知识和技术阶段、检查评价阶段和结束阶段。此外,体育课的微观结构与课的目的、类型及教学对象特点等因素有关,故在安排每堂体育课的结构时绝不能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2.
老师们,您想了解香港体育教育专家是怎样评说我们内地小学体育课的吗?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香港教育学院钱铭佳博士,在现场观看了《课标》理念下的三节体育课改实验课后,请他撰文发表他的看法。为了使大家了解“课标实验课”的情况,我们还在文后附了简介,仅供已经进入实验区实施《课标》的一线的老师们参考,同时欢迎实验区的老师们来稿参与“点击课标”栏目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冯小炎 《体育教学》2008,(10):52-52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欣喜地发现体育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中少了些秩序,少了些威严;多了些自主,多了些欢笑。但在这貌似热闹、自主的课堂教学背后,总觉得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有一定的距离。最近笔者随意听了几堂体育课感触颇深,这个本该人人喜欢并积极参与的课程,至今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固然有教学体制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不注重个体差异,不面向全体学生的老套、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消极性言行的发生,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世岩  刘菁 《体育学刊》2003,10(6):88-89
对西部地区甘肃、青海、新疆、重庆等城市、县镇和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对体育的理解、课程价值的认识是较正确的;少数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认为体育课学习“不大有用”,但又比较看重体育课成绩;还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大合理,希望对活动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体育成绩评定趋向多元化,不赞成体育与健康知识采用测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但就是因为熟悉,我们往往不去做深入研究,约定俗成,拿来就用,长期以往,必然阻碍体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也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鉴于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专家学者的观点,集中谈谈什么样的教案格式相对比较合理,以及我们在撰写体育课教案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国和 《体育世界》2014,(2):101-102
体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而现今我国早在五六十年代制定出的体育课教学纲要和培养目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中职体育教育教学发展和培养需求,而中职体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对于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来说也是势来必行的。本文将从当前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为推进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室内体育课是为了教学需要而组织学生在室内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室外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辅助及补充。这里的教学需要包括:一是恶劣的天气状况如大风、雨雪、烈日等只能在室内进行的课务;二是当室外课的课堂组织、思想教育、技战术教学等遇到瓶颈或困惑时,通过室内新颖、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完善和补充。简单来说室内课一般可分三大类:一是体育运动基础知识类:卫生保健知识;体育运动教学辅助的教学课件及视频;二是室内活动类:室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学校休育文献及访问调查。对我省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阐述了如何将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传统体育课改为“健康第一”.以健身为中心的体育课,为我省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体育课的精髓不能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正面临强有力的冲击。改革的本意是使体育课教学朝着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并非对传统体育课不加思索地否定。但是,我们通过一些兄弟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以及与部分教师的交流情况发现,许多体育教师在形成全新体育课教学模式过程中对传统体育课的精髓部分也有所松懈。如在重视教学技能的同时放松了对运动技能的要求;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却忽视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放松了一些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锤炼意志有益项…  相似文献   

20.
曹淑忠  姚娟 《体育师友》2009,32(6):44-45
课改后的体育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健康、寻快乐、益智力、陶情操。学生成为体育课堂中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越来越明显,体育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文章着重阐述在课程改革中,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新课程体育课模式所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