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_S8.1级地震,给人们的提示是:在发生过强震的地方,有可能再次发生同样强度的地震。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台湾就发生过两次M_S8.0级大地震,遗憾的是对两次强震均未获得强震加速度记录。上海是目前世界上高层建筑最多的城市。本文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台湾M_S8.0级大地震,通过合成得到加速度时程来估算对上海产生的地表面波强度。将来台湾一旦发生M_S8.0级大地震,其面波对上海高层建筑的影响也将最为显著,本文给出的估算强度旨在为地震应对和应急救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西段玉树-甘孜断裂带上发生了2010年玉树M_S7.1地震,东段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2014年康定M_S6.3地震。研究其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大震复发行为是认识鲜水河断裂带乃至川西地区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中通过地质地貌调查,在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的乾宁段上选择龙灯地点进行了组合探槽开挖,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距今约9 000a以来的5次(古)地震事件序列:8070—6395BC、5445—5125BC、4355—4180BC、625—1240AD和1893年乾宁地震,其大震复发行为并不遵循准周期复发模式,早期复发间隔1000~2000a,至4355—4180BC事件后,有过5 000a左右时长的平静期,之后又进入活跃期,1 000a BP左右以来发生了2次地表破裂型大地震。1893年乾宁地震在探槽地点一带的同震左旋位错量约2.9m。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云南地区的数字化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值进行计算,研究2009年1月—2013年3月以来云南地区发生的8组M_S≥5.0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显示,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高值异常对云南地区短期内发生M_S5.0以上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尤其是M_S5.5以上地震,对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地震研究》2021,44(1)
利用1970年1月至2018年10月吴忠—灵武地区的地震精定位目录,基于b值平面分布以及沿活动断裂的震源深度剖面和b值剖面图等,分析了研究区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性。结果表明:(1)新华桥附近存在发生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强度为M_S5.1~5.4,但b值时序曲线表明该区域短期内发生中强地震的紧迫性不强;(2)吴忠/郭家桥—高闸地区很可能是1921年2月22日吴忠南M_S6.0地震的发震位置,该地震震源深度应在15 km左右,上地壳浅部很可能未破裂;(3)吴忠/郭家桥—高闸地区地壳浅部依旧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孕震强度为M_S6.2~6.3,孕震深度在10 km以内。  相似文献   

5.
当墨西哥城从1985年9月19日地震和9月20日晚上较大余震的破坏中清理出来时,地震学者正开始研究这两次地震所产生的资料。如同1985年3月3日智利大地震的情况那样,墨西哥地震也发生在仪器布设密集的地区。斯科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伯恩(JamesBurne)说,就地震波资料而言,“这将是历史上记录得最好的地震。”因而科学家们开始从那些加强监视的地震中建立一个数据库,希望能对地震机制提出新  相似文献   

6.
1980年10月10日12时24分24秒(G.M.T)在阿尔及利亚阿斯南附近发生了M_S=7.2级的强烈地震。阿尔及利亚M.Ouyed等人使用震中位置确定得较好的地震作为参考点的重新定位方法(参考地震是1980年11月8日7时54分的M_B=5.3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7.
乌什地震系列和地震序列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若平 《内陆地震》1989,3(3):275-280
1987年1月24日,乌什东北发生了M_S=6.4级地震。这次地震打破了乌什地区自1971年3月两次6级地震后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平静,同时,也终止了南天山地震带(不包括喀什、乌恰区)近十年的平静期,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本文目的在于把强震组成系列,分析其活动特征;判断系列的分支——地震序列的规律性;进而估计出乌什地区未来地震活动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3—201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29次M_S≥7.0地震和全球范围内42次M_S≥8.0地震资料,根据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计算了它们的相位角,分析了它们的相位角分布,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它们与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中国大陆地区M_S≥7.0地震,约81%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加速初期和高值点附近-减速初期,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球范围发生的M_S≥8.0地震,约68%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低值点附近,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48.9秒,四川省盐源县发生了M_S=5.4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测定(使用中心站所属台网和云南邻近台资料)震中位置为北纬27°25′00″,东经101°25′41″,震源深度15千米。在此地震之前,相继发生了7月10日,8月11日,8月12日的M_S为5.1、4.2、4.8级地震。四次主要地震震中距盐源地震台均在20千米范围以内,即  相似文献   

10.
《地震》1981,(2)
世界上因水库蓄水而发生地震、甚至发生强震的例子颇多,科依纳水库区地震就是其中之一。 科依纳水库蓄水前,库区附近无地震活动。1962年蓄水后,地震接连发生,至1970年为止,7年的时间内计大小地震数千余次,其中三级以上地震450次;五级以上地震达15次之多。特别是1967年12月10日(格林威治时间)M_S=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红河断裂西南地区,70年以来发生的6次M_S≥6级地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研究,讨论了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并与两次地震的预报为例,提出该区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可供预报本区M_S≥6级地震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966年美国帕克费尔德地震,美国地震科学家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规律,即是每隔22年,该地区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期性预测地震。最近发生一次周期性地震,是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7.1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发生地震时墨西哥正在进行32年前该地区的大地震纪念活动,墨西哥在同一个地方也曾发生过7.0级大地震。地震活动的时空周期性是  相似文献   

13.
一、地震的基本情况 1984年5月21日23时38分上海市大多数居民从睡梦中被一阵剧烈震动所惊醒。这是由于在南黄海域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中最初连续发生的两次地震引起的。上海市的地震烈度达到了五度。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中国台站临时报告提供的资料,1984年5月21日15时37分50秒(GMT)在北纬32.7°N、东径121.6°E发生了一次震级M_S=5.6的地震,时过1分08秒,即15时38分58.1秒,在同一震中附近,即北纬32.688°N、东径121.5O9°E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M_B=5.9、M_S=6.3的地震,震源深度18km。对于这两次地震,美国地震情报  相似文献   

14.
海原大地震对古浪大地震的静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20年12月26日宁夏海原大地震(Ms=8.5)地震地表破裂带几何学和位移、震源机制和近代地震活动资料,提出海原大地震震源分段走滑破裂的初步位错模型,计算了在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大地震(Ms=8.0)逆冲发震断层(NW44°,倾向S,倾角50°和滑动角60°)的滑动方向上,加载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CFS为0.009 MPa.古浪大地震可能是被海原大地震触发,提前14a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1992年7—12月在全国范围内共发生 M_S>4.5级地震21次,其中4.5—4.9级地震7次,5.0—5.9级地震10次,大于6的地震4次。大陆地区仅发生6级地震1次,即1992年7月30日西藏尼木发生的 M_S6.5地震。地震活动总体水平持续偏低(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月至6月在我国境内共发生 M_S≥4.5地震17次,其中 M_S4—4.9级9次,5—5.9级8次,无 M_S≥6的地震发生。表中最大的两次地震均发生在中缅交界孟连西北的缅甸境内,震级分别为 M_S6.7,M_S6.8。1992年上半年国内地震活动总体水平偏低。(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1986年7月10日和8月12日在盐源县城南西方向相继发生M_S=5.1级和M_S=5.4级地震。这两次地震距地电台分别为16至20千米(宏观震中仅距几千米),震源深度均为15千米左右。在距地电台如此近的地方发生5级以上地震,不但我省是首次,在全国也属少见。其观测结果对孕震信息的反应如何,必然为全国地震系统地电工作者注目。总结这一震例,对今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每日新闻》等报刊1980年6月30日至7月4日的报道,日本伊豆半岛震群从6月25日开始,直到7月7日仍在不断发震,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26次以上。6月29日下午4时20分发生了这次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6.7),震源区在伊豆半岛东方的川奈崎近海,震源深度大约10公里。日本东部相当广泛的地区受到了此次地震的袭击。它仅次于1978年伊豆大岛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8月28日、31日云南德钦、四川得荣交界地区分别发生M_S 5.2、M_S 5.9地震,采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此次地震序列S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BZL流动地震台得到272对S波分裂参数,等面积玫瑰图显示快波优势方向为NWW向,与台站附近断层走向和地震序列分布长轴方向一致;在M_S 5.9地震发生后,快波偏振方向出现紊乱现象;观测到在M_S 5.9地震发生的前一天慢波延迟时间迅速下降,表明较大地震发生前地壳应力突然释放。  相似文献   

20.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89,3(1):54-55
根据我国台网测定,今年1月至12月全球共发生M_S≥7.0级地震15次,最大地震为3月7日阿拉斯加湾M_S7.9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PDE》周报为M_S7.6)。有分析认为阿拉斯加—阿留申岛弧系地震带从1986年起开始活动,现今已进入了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几年的欧亚地震带,今年也进入了新的活动期,先后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 在全球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形势下,中国地震活动也进入了活跃期,发生了三次7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