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中医素有“不传之秘在于量”的说法。中药的用量也称剂量,是指每一味中药1d的用药量,也是指复方中每味中药饮片的比较份量或相对剂量。中药饮片的用量是历代医家通过数千年来临床实践总结获得的,是中医用药方法的精髓;而中药饮片的用量直接影响着中药的疗效,选择恰当的中药饮片剂量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辨证用药”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实践应用。方法:通过理论探讨和临床实例,对中医辨证用药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实用性进行论述和论证。结果:辨证用药是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诊治的核心内容;临床诊治中辨证用药的准确率越高,疗效越好,反之则越差。结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药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生命线,是衡量医生诊疗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的客观标尺,故中医诊治疾病时应注重运用好“辨证论治、辨证用药”的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返流性食道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合中医的辨证用药治疗返流性食道炎30例。总有效率为93.33%。提示: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运用于临床实践并结合中医的辨证用药,可达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剂量大小,对效用影响较大,有的中药疗效不突出,剂量偏低是重要原因。临床实践证明,有些情况增加中药剂量可以增加临床疗效;药物在机体需要达到最低有效浓度阈值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量太少,达不到有效剂量,就难以发挥治疗作用;理想的药物用量,应是临床疗效最大而不良反应又最小。从影响因素、剂量范围、超大剂量、量效关系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阐述增加中药剂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快捷键"的本质其实就是方证对应。其背后有很深厚的中医辨证理论、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在此基础上提炼方药的使用规律、对应的临床症状,才能以简驭繁,快速把握临床用药思路,并保证疗效的稳定。文章通过还原祝肇刚在问诊中,运用"快捷键"进行更年期综合征方证对应的过程,整理其更年期综合征辨治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方剂是中医药运用于临床的重要载体,方剂运用得当,才能把辨证论治体系的理、法、方、药一以贯穿,才能保证临床疗效。方剂是由药物组成,各药物的用量不仅是组方用药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遣方用药时,能否准确把握所用药物的剂量,是保证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的关键。文章以石膏为例,通过对收集的东汉至近现代的480首含有石膏的内服方剂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了剂量对石膏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规律,特撰此文,以期能为各位中医临床工作者更好的运用石膏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解建国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辽宁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药治疗疑难顽怪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载。临床用药喜用药对,擅用药对。文章介绍解建国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癌症的经验。解老师临床治疗癌症,整体上以扶正缩瘤药对为基础,结合病变脏腑功能不同,以各脏腑药对为辅,同时结合病变症状表现不同,佐以对症效药药对。其所用药对之性味归经、剂量配比皆有深意,是充分考虑癌病及其病机特点,精研药物功效配伍,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成的宝贵经验。特色鲜明,疗效确切,故加以总结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以眩晕、头痛为主,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通过辨证论治,中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但降压效果尚不理想,故需进一步改进用药思路与方法。笔者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用药思路与方法供同行参考,并望指正。1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目前,学术界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为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高血压分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但归纳起来临床可能出现以  相似文献   

9.
郭志雄主任医师,长于癌性疼痛的中医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肿瘤患者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尤喜用虫类药,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朱洁  蔡倩云    琪等 《陕西中医》2014,(5):599-601
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药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医给患者治病时常用大方,不但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治疗效果也得不到保障。本人通过20余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及理论研究,提倡多用小方,并试以七言绝句的方式表述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金匮要略》皆从《伤寒杂病论》分化而来,故二书所用之剂量具有一致性。从宋代林亿等校订之后,原书记载之方药剂量一直流传至今。医家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如何考量原书所定方药之剂量,则一直有广泛争议。但是,近年来却兴起一种趋势,主张运用仲景方应该依据原书所定之剂量。若如此,在当今临床上就会出现运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现象。本文从历代有关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及方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等方面,对有关方药剂量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并非只在方药剂量上,运用仲景方用量宜多宜少之关键在于"善测病情"。须知"毒药治病",用之得宜则为治病之药,用之失宜则为害人之毒。若不在识病断证上下功夫以明方药治病之理,而独以剂量之大者为要,病者可能反受其害。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一般都不难,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喉源性咳嗽等慢性肺系疾病病程较长,西医治疗比较棘手且取效不易。文章旨在通过3则咳嗽验案,介绍"审症(抓主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方证)"四位一体的多元思辨模式在咳嗽诊疗实践中的应用,首当抓主症,次辨体质,明确诊断,从方证入手,谨守病机,遣方用药常以经方和后世经典方化裁治疗咳嗽,衷中参西,圆机活法,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牡蛎泽泻散为仲景治疗水肿代表方之一,现梳理古代医家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水肿经验,总结牡蛎泽泻散所治水肿特点,由文献可知仲景牡蛎泽泻散原方为治疗脾虚无以制水之水肿初期者,后世医家在使用本方时多用于水肿后期治疗,且临床应用时往往去除攻逐之品如商陆、蜀漆等,另多用于有湿热之水肿。付滨教授擅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疑难病证,其在难治性肾性水肿中多使用牡蛎泽泻散加减,然其效仿先贤叶天士,只取牡蛎、泽泻2味药,意在以“消法”治疗水肿,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观点。王清任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补气活血,把大剂量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以祛邪,又能促使旧血排出、新血产生而扶正,继承并丰富了中医学的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其所创制的33首方剂,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确有佳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HIS数据库"真实世界"的参麦注射液临床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婧  杨薇  易丹辉  谢雁鸣  庄严  杨伟  陈倩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13-2816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在“真实世界”中认识参麦注射液使用规律,为规范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10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过参麦注射液的患者信息,归纳、整理如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用药规律.结果:HIS“真实世界”数据库中,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68岁;患者多集中于心血管内科;参麦注射液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中医诊断为胸痹);用药疗程多集中在1~7d;给药剂量和给药疗程均与药品说明书基本相符.结论: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多为中老年患者,且其治疗疾病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但是也存在超说明书用药,请临床医师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医院制剂和协定处方多源于名老中医经验处方,具有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推动医院特色专科发展、填充中成药市场空白、保证临床医疗需求的作用。文章针对医院中药制剂发展的现状,分析医院中药制剂申报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源于协定处方的医院中药制剂转化研究策略,为促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加快医院中药制剂转化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日本应用经方的相关报道,将部分汉方医学家应该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作为我国现代中医男科学奠基人,对男科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提出"阳痿从肝论治"的观点。临床上,遵循"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注重体质,辨病辨证加减。以"主病主方"的制方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名方加减化裁。处方为小方,方精药简,慎用温补壮阳之品。效专力宏,辨证准确,可收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拔罐疗法作为最古老医疗方法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欧洲学者普遍认为这一疗法发源于中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并由埃及人最早将其推广到希腊和罗马;拔罐疗法早期主要用于虫兽咬伤引起的炎症、痛症以及肌肉骨骼疾病,并随发展逐渐应用到慢性病、妇科疾病及重大疾病康复中;使用的罐具、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充实;操作者也由医生、外科理发师(Barber surgeon)发展到专门人员;操作方法则主要根据是否划破皮肤及放出"体液"分为"干罐"和"湿罐"两种;尽管近代拔罐疗法在一些欧州国家曾一度消禁,但在俄罗斯及波兰等国一直沿用至今,尤其是在运动医学中;随着临床与机制研究的不断开展,这一古老的疗法又重新回归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