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毒蕈中毒临床病例资料及特征分析,探讨毒蕈中毒的类型。方法 对138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胃肠炎型29例,全部治愈;急性肾衰竭型83例,治愈81例(97.6%),转为慢性肾衰竭2例(2.4%);中毒性肝炎型23例,治愈15例(65.2%),死亡8例(34.8%)。混合型3例,均死亡,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并中毒性肝炎型。结论 毒蕈中毒的机制复杂,其类型及分型应符合临床病例资料,据本组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分为四型:胃肠炎型、急性肾衰竭型、中毒性肝炎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毒蕈中毒临床病例资料及特征分析,探讨毒蕈中毒的类型.方法 对138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胃肠炎型29例,全部治愈;急性肾衰竭型83例,治愈81例(97.6%),转为慢性肾衰竭2例(2.4%);中毒性肝炎型23例,治愈15例(65.2%),死亡8例(34.8%).混合型3例,均死亡,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并中毒性肝炎型.结论 毒蕈中毒的机制复杂,其类型及分型应符合临床病例资料,据本组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分为四型:胃肠炎型、急性肾衰竭型、中毒性肝炎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整理2016-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开展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17.0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Map Info Pro 9.5绘制地图。结果 2016-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318起,中毒病例1 180例,死亡22例。6-10月是毒蕈中毒高发期,该时期报告事件数占总数的95.28%。报告事件数排前5的市(州)依次为绵阳、广元、自贡、成都和宜宾,共报告195起事件,占总数61.32%。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92.14%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74.07%的中毒病例临床症状为胃肠炎型,22例死亡病例均为肝肾损伤型。有2起事件开展了专业的毒蕈种类鉴定。结论毒蕈中毒是近年来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在毒蕈中毒高发地区加强监管监测,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毒蕈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整理2015 - 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相关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 - 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8 566例,死亡7例。6 - 10月是毒蕈中毒高发期,该期中毒例数、死亡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0.96%(7 792/8 566)、100.00%(7/7)。报告中毒例数排前5位的市(州)依次为凉山州、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攀枝花市,以上5个市(州)合计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48.37%(4 143/8 566)。农民是毒蕈中毒主要人群,占比为55.99%(4 796/8 566)。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92.91%(7 959/8 566)的中毒病例发生于家庭。中毒病例临床症状以胃肠炎型为主,占比为72.52%(6 212/8 566);7例死亡病例均为肝肾损伤型。结论 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重点地区食源性疾病监管、监测;提高相关专业机构对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对毒蕈中毒病例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毒蕈中毒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毒蕈中毒诊断标准的2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这21例患儿分别纳入预后良好组(n=18,治愈或好转)与预后不良组(n=3,放弃治疗或死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1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毒蕈中毒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不同预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本研究21例毒蕈中毒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61.9%),女性为8例(38.1%);中位年龄为8.1岁;2例(9.5%)来自于成都市主城区,19例(90.5%)来自成都市郊县或四川省内、外其他地区;16例(76.2%)患儿在进食毒蕈后6h内发病(早发型毒蕈中毒),5例(23.8%)在进食后6~24h内发病(迟发型毒蕈中毒),平均发病时间为进食后3.8h(0.5~20.0h)。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位于前3位的首发临床症状分别为呕吐(95.2%,20/21),腹痛(42.9%,9/21)及腹泻(38.1%,8/21)。临床诊断:8例患儿诊断为肝功能损害,4例为肾功能损害,3例为心肌损害,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2例为脑损害,1例为溶血性贫血。治疗措施:7例患儿接受了洗胃治疗,13例患儿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儿平均接受了3.9次(1~6次)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转归:17例患儿治愈,1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预后不良患儿均为迟发型毒蕈中毒。(2)相比于预后不良组患儿,预后良好组患儿的平均发病时间短,受累脏器数少,小儿危重症评分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6,P=0.001;t=5.690,P0.001;t=-3.567,P=0.002)。结论儿童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毒蕈中毒后发病时间、受累脏器和小儿危重症评分与预后相关。迟发型毒蕈中毒患儿的预后较差,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急性毒蕈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肝坏死型、胃肠型、神经精神型及溶血型等 ,其中肝坏死型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我科于 1998年 5月连续抢救 3例肝坏死型毒蕈中毒患儿 ,治愈 1例 ,死亡 2例 ,现总结如下。例 1,男 ,11岁 ;例 2 ,女 ,9岁 ,系同胞兄妹 ,均于误食毒蕈 12小时左右出现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例 1呕吐咖啡样物。 1~ 2天相继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神志不清、谵妄、躁动。入院查体 :2例均呈浅昏迷状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皮肤巩膜黄染。例 1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肝脏肋下 6cm ,剑下 4cm ,质硬 ;例 2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10…  相似文献   

7.
对2014年7~10月我科收治的6例毒蕈中毒导致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表现为肝功能损害,经过积极保肝等综合治疗,4例临床治愈,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提示毒蕈中毒致肝损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对4例急性近江粉褶蕈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分析,中毒潜伏期短(20 min~3 h),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经洗胃、吸附、导泻及对症支持处理后短期内康复,未发生明显的肝肾等实质脏器损害。急性近江粉褶蕈毒蕈中毒临床类型为胃肠炎型,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毒蕈又称毒蘑菇,由于毒蕈与食用蕈在外表上不易区分,所以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报告不多。我们回顾性收集了我院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病例9例,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2010年我科共收治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5岁,平均(35.3±16.8)岁。其中2个群体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本文报道儿童皮肤吸收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大部分是用有机磷灭虱蚤引起。其中辛硫磷中毒15例,敌敌畏6例,甲胺磷2例,1605 1例。年龄6个月~12岁。男13例,女1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急性胃肠炎6例,周围神经炎2例,急性支气管肺炎6例,病毒性脑炎3例,急性肺水肿3例。误诊时间:20小时~3天。 2 误诊分析 2.1 询问病史欠详细病人及家属对有机磷皮肤吸收中毒的认识不足,故不主动提供有机磷接触皮肤史,或时间长而遗忘,本组病人不主动提供病史者20例。例1,男7岁,2天  相似文献   

11.
我市于 2 0 0 0年 7月至 10月共发生急性毒蕈中毒 3起 ,中毒人数 18人 ,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现将 3起毒蕈中毒情况报告如下。1 中毒过程第 1起 :2 0 0 0年 7月 2 5日中午 1时 ,成人 5人 ,儿童 1人 ,共 4男 2女同进食自采肥脚环柄菇 1kg ,进餐后 30分钟 ,6人均出现头晕头痛 ,持续性脐周隐痛 ,反复呕吐胃内容物 3~ 7次 ,腹泻 2~ 3次 ,为黄色稀便。于 7月 2 5日 19时 30分 2例收入我院治疗 ,共住院 6天 ,痊愈出院。另 4例于外院治疗。第 2起 :2 0 0 0年 9月 8日中午 12时 ,4男 1女同进食自采铅绿褶菇 5 0 0 g ,进餐后 2时 30分钟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开发区毒蕈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科学指导预防工作。[方法]对大连开发区2003~2008年发生的20起毒蕈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起毒蕈中毒合计有66人食用,49例中毒.中毒率为74.24%;5例死亡.病死率为10.20%。20起毒覃中毒中。发生在7月的12起、中毒27例、死亡4例,发生在8月的8起、中毒22例、死亡1例。49例中毒者中,本地居民14例,外来打工人员及其家属35例;男性36例.女性13例。5例死亡者均为误食白毒伞的外来人口。[结论]7~8月是大连市发生毒蕈中毒的季节,外来人口是毒蕈中毒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仍是目前临床极棘手的问题及研究热点 ,我院自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不典型AOPP患者 15例 ,其中男 4例 ,女 11例 ,年龄 4~ 61岁。1 临床资料1.1 中毒就诊时间 见表 1。表 1  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就诊时间时间 (h) 1~ 2 2 .1~ 4 4 .1~ 6 6 .1~ 8>8例数 1 1 2 7 41.2 不同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分布 见表 2。表 2  15例不同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分布有机磷农药 1 60 5 1 0 59敌敌畏甲拌磷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例数    1 1 2 2 1 3 5中毒后毒蕈样和烟碱样症状均不明显。现报告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者40例胸部X线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酸二甲酯[(CH3 ) 2 SO4]是一种无色略有葱头味的油状液体。人吸入后会出现不同的中毒症状,根据吸入浓度与时间的不同在X线胸片上会有不同的表现。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X线胸片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及诊断依据1 1 一般资料 40例中毒的病人年龄为2 0~5 1岁,平均3 6 6岁。其中男性3 5例,平均年龄3 7 3岁。女性5例,平均年龄3 5 6岁。经临床给予激素、抗感染(包括雾化吸入) ,吸氧。治疗4~3 3d出院。治愈3 6例,好转4例。1 2 临床表现 40例中毒病人均有明显的硫酸二甲酯接触史。入院时间为接毒后2h~2 4d ,…  相似文献   

15.
谭苹昭 《中国校医》2001,15(6):459-460
临床工作中收治的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病人 ,其原因多系自服 ,由于原因明确 ,结合临床表现易于诊断。然而误用有机磷杀虫药灭体虱 ,经皮肤中毒者易被误诊 ,现将我院误诊的 9例病人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19天~ 12岁。其中误诊为支气管肺炎 6例 ,病毒性脑炎 2例 ,急性胃肠炎 1例。2 误诊原因2 .1 询问病史不详细 本组病例全部有用有机磷杀虫药洒在衣服或直接擦于皮肤 (少数 )灭体虱的病史 ,因初诊时家属均未提供有机磷杀虫药接触史 ,加之分析临床资料时较片面 ,故而忽略了这一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病史的采集。2 …  相似文献   

16.
30例慢性铊中毒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我们对兴仁县回龙村原已诊断为慢性铊中毒 ,仍居住在该地区的 30例病人进行了复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及检查内容1 1 对象居住铊自然污染区 ,病程长达 4~ 2 7年的当地农民 ,且已诊断为慢性铊中毒患者 30例 ,年龄在13~ 2 7岁之间 ,其中男性 17例 ,占 57 6 7% ,女性 13例 ,占 4 3 33%。1 2 检查内容内科 :一般体格检查 ;眼科 :视力 ,眼底检查 ;神经科 :步态 ,震颤 ,神经反射 ;生物材料检测 :尿、头发、血、指甲样进行铊含量测定。2 结果2 1 临床表现30例慢性铊中毒患者各临床表现见表 1。表 1  30例铊中毒病人临床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一起毒蕈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方法 对2018年7月山东省某地发生的一起毒蕈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同时对2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本事件是由于居民误食毒蕈后引起的中毒事件,经鉴定本次事件中的毒蕈为鳞柄白鹅膏。2例中毒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后期出现肝脏损害。经积极抢救与治疗,1例患者痊愈出院,另1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栓塞,经介入溶栓及后续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 本次事件系居民误食以鳞柄白鹅膏为主的毒蕈引起,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 (HD)是两种溶质通过半透膜以弥散和超滤方式进行交换 ,以透出水溶性小分子溶质为主。我们用 HD治疗急性中毒 2 1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中毒患者男 8例 ,女 13例 ;自杀 17例 ,误服 4例 ;年龄 15~ 31岁。1.2 中毒种类 百草枯中毒 3例 ,有机磷酸农药中毒 7例 ,安眠镇静药中毒 6例 ,毒蕈中毒 3例 ,氟乙酰胺中毒 2例。1.3 血管通路 动 -静脉外瘘 2例 ,动 -静脉穿刺 19例。1.4 主要技术指标 血流量 2 0 0~ 30 0 ml/ min,透析液流量为5 0 0 ml/ min,透析时间 3h。2 讨论2 .1 百草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贵州省2012—2021年毒蕈中毒暴发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贵州省组织实施地区毒蕈中毒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2—2021年毒蕈中毒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时空聚集分析。结果 2012—2021年贵州省共报告毒蕈中毒暴发事件1 509起,发病5 221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4/10万。毒蕈中毒暴发事件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 I=0.286,P<0.05),有19个空间聚集区,其中“高-高”聚集县(区)6个、“高-低”聚集县(区)1个、“低-低”聚集县(区)12个。进一步分析显示毒蕈中毒暴发事件的时空聚集区有3个,其中1类时空聚集区包含24个县(区)、2类时空聚集区包含1个县(区)、3类时空聚集区包含6个县(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2021年贵州省毒蕈中毒暴发事件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对各时空聚集区开展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 ,我省生活性铅中毒的发病率有增无减 ,为加深认识 ,提高防治水平 ,现将我院收治的 6 5例生活性铅中毒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5例病人中男性 6 1例 ,女性 4例 ;成人 6 4例 ,儿童 1例。按照职业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重度中毒 3例占 4.6 1% ,中度中毒 5 5例占 84.6 1% ,轻度中毒 5例占 7.77% ,铅吸收 2例占3.3%。中毒原因 :1饮自制地瓜酒 ,因酿酒器皿含铅 ,酒中铅含量可达 30 .79~144 .87μmol/ L。中毒 5 8例占 88.2 %。2产妇饮锡器炖的鸡酒 ,中毒 4例占6 .16 % ,此酒铅含量高达 143.33μmol/L ,甚至鸡肉也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