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正>在光子嫩肤临床应用中,激光曝光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参数。而HSP70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热休克蛋白,皮肤中HSP70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光子嫩肤术后组织热损伤程度和深度。本实验使用532nm KTP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3、6、9和12J/cm2,脉宽30ms)照射小白鼠背部皮肤,并用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
熊锦文  赵玉梅  徐红  于建萍  胡廉  官黄涛  熊承良 《武警医学》2011,22(10):849-851,855
 目的 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的不同时期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SP70在MCMV致病机制及机体抵御MCMV感染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的睾丸组织内HSP70的表达与定位,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病毒增殖及睾丸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接种病毒后不同时期的睾丸组织中HSP70表达程度不同,MCMV感染第1天起其表达开始增加(P<0.01),感染的第6~9天增至高峰(P<0.01),此时MCMV增殖程度最重,睾丸组织发生最为严重的病理性炎性改变.随感染时间延长,HSP70表达水平下降,病毒增殖减少,睾丸组织病损程度减轻.结论 MCMV感染时,HSP70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MCMV增殖及睾丸组织病变程度相关,提示HSP70可能参与MCMV感染的致病机制及机体抵御MCMV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创伤愈合及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创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学方法检测HSP70在创伤愈合及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创伤后组织增生活跃期及细胞增殖期HSP70呈高表达,热诱导组创伤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非热诱导组.结论创伤愈合及细胞增殖可诱导HSP70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增生活性密切相关.热诱导引起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可能与HSP70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动态观察脉冲CO2激光照射大鼠磨牙后牙髓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段和部位的表达,探讨热损伤后牙髓的防御和自我修复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能量密度为10.5 J/mm2的脉冲CO2激光照射牙本质过敏症模型大鼠磨牙冠部牙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MP-2)在照射后第4小时,3 d,2和4周时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SP-70、TGF-β1,、BMP-2分别在照射后第4小时、2和4周表达最强,与其余各时间段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HSP-70、TGF-β1和BMP-2在损伤早期起防御作用,后期参与牙髓的自我修复过程,并促进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32nm激光照射对青紫兰灰兔视网膜的作用量效关系及损伤特点。方法:以青紫兰灰兔6只12只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器激光,波长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视网膜后极部,照射时间为100s,光斑直径为2mm,能量密度为50、60、80、100和120J/cm2,每组4个光斑。照后24h及7d  相似文献   

6.
注射光敏剂与激光照射间隔时间的光动力学疗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恶性肿瘤光动力学疗法注射光敏剂后的最佳照光时间.方法 制作昆明小鼠S180肿瘤实验动物模型155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肿瘤组,不给以光敏剂和激光照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frin 7.5 mg/ml并以能量密度为120 J/cm2的630 nm激光照射肿瘤,注射光敏剂后激光照射时间间隔分别为1、5、15、30和60min,6、12、24和48 h相应的分为T1~T9组.在光照后即刻、光照后48 h每组各处死1只小鼠获取肿瘤标本,另有12只小鼠作长期疗效观察.光照后每天观察肿瘤及皮肤变化情况并计算小鼠生存率.光照后40 d处死所有小鼠获取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光照后小鼠皮肤反应以T1~T5组为重;T6~T9组光照后患侧肢体瘫痪的发生率较低;光照后40 d T6~T9组部分小鼠修复皮肤易形成瘢痕;用光敏剂后1~12 h肿瘤复发率低;从皮肤组织学修复方面看PDT的光照时间应当在应用光敏剂后6 h以内;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显示T5、T6、T7组光照后即刻线粒体肿胀最为明显.讨论PDT的最佳光照时间在注射光敏剂后6~12 h.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及骨架蛋白表达变化,以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变化的关系。方法取小鼠胚胎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后给予不同温度刺激,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刺激后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不同温度刺激后神经元中骨架蛋白(β-tubulin)、HSP70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观察见38℃时漂浮细胞增加,神经网络稀疏;39℃时部分细胞坏死;42℃时大部分细胞出现坏死,胞体碎裂,突起漂浮或消失。激光共聚焦扫描见高温(38~42℃)刺激后β-tubulin荧光强度低于37℃时,且温度愈高荧光强度降低愈明显;HSP70荧光强度呈钟形分布,39℃最高,37℃、42℃较低。结论热应激可以导致神经元形态变化,β-tubulin结构紊乱可能是其原因之一,HSP70也可能参与了该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照射剂量、不同波长和不同照射方式的激光体外照射小鼠头部海马区对小鼠非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专门设计的激光照射装置,照射光源为Nd∶YAG脉冲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脉冲激光输出波长为1 064、532 nm;半导体激光器连续输出,激光波长为659、532 nm,最大输出激光能量为180 mJ,光束直径5 mm。昆明小鼠80只,分为11组,分别进行小鼠头部海马区激光照射和非空间迷宫实验,并将激光照射前后小鼠出迷宫的时间进行比对。结果 (1)脉冲激光组:激光波长为532 nm和1 064 nm,大脑皮质区激光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2.79×1010 W/m2和6.90×1010 W/m2时,小鼠出迷宫时间与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脑皮质区激光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8.50×1010~4.60×1011 W/m2和2.40×1011~1.61×1012 W/m2时,小鼠出迷宫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显著。(2)连续激光组:激光波长为532nm和659nm,脑皮质区激光辐射能量密度分别为8.90×103~2.64×104 J/m2和1.75×104~5.30×104 J/m2,每天照射时间15min,连续照射3 d,第2天与第1天相比,出迷宫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与第1天相比,小鼠出迷宫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显著。结论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照射均可使小鼠的记忆能力降低;激光产生的生物学作用与照射剂量、激光波长和激光的发射方式有关,激光照射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532nm连续激光照射下鸡冠组织的温度和血流变化特点,为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鲜红斑痣(Port-winestain,PWS)中激光光剂量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3月龄公鸡15只,按功率密度100、150、200、250和300mW/cm2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采用波长532nm半导体泵浦倍频KTP连续激光器照射2cm×2cm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与对照组,照射组分别给予γ射线照射0.04 Gy/d,0.10 Gy/d,5天/周,连续照射4周后:(1)检测脾细胞与最适浓度的conA(刀豆蛋白A),PHA(植物血凝素),LPS(脂多糖),抗-CD3(分别为1.25μg/ml,10ng/nl,20gm/1,10ng/nl)作用后的3H-TdR掺入量;(2)采用Northern blot检测脾细胞的HSP(热休克蛋白)70mRNA与GAPD(3-磷酸甘油醛,仅作为操作过程的指示剂)的基础水平及其经抗-CD3刺激后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双向凝胶电泳检测脾细胞的HSC70(HSP70的一种基本表达异构体)与HSP72(HSP70的一种可诱导的异构体)基础水平及其经抗-CD3刺激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波长1 064和532 nm调Q Nd∶YAG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雀斑患者80例,一侧面部应用波长532nm、光斑直径2~3 mm对皮损治疗1~2次;对侧面部应用1 064 nm波长、光斑直径6~8 mm平扫皮肤治疗8次。结果波长1 064 nm治疗组,治愈70例,显效8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8%。波长532 nm组,治愈68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0%。两种波长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 064 nm组10例(12.5%)出现不良反应,3例(3.75%)复发;532 nm组80例(100.0%)有不良反应,24例(30.0%)复发。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调Q Nd∶YAG激光1 064和532 nm波长治疗雀斑均有效,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五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分别为竹红菌素乙素(hypocrellin,HB)的二位ω-氨基磺酸衍生物THB、3HB和4HB,及十七位ω-氨基磺酸衍生物3SB和4SB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的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应,筛选光动力活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竹红菌素衍生物。方法 (1)杀伤效应。将0.94 nmol/ml的5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和HB分别与A549细胞孵育4 h后,分别以波长630和532 nm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 mW/cm2,照射时间1 000 s,能量密度20 J/cm2,照光后继续避光孵育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安全系数。分别以波长532和630 nm激光照射,以血卟啉(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为对照光敏剂,研究17-4-amino-1-butane-sulfonic acid-hypocrellin B(4SB)对A549细胞的光动力效应及和暗毒性,并比较安全系数(暗毒性IC50/光毒性IC50)。结果 (1)杀伤效应。五种竹红菌素衍生物中,4SB在630和532 nm激光照射下对A549的光动力杀伤作用强于其它衍生物,接近HB。(2)安全系数。波长532 nm激光照射,4SB的光毒性分别为103.86和84.16 ng/ml是HpD 960.14 ng/ml的10.53和11.4倍,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波长630 nm激光照射下,4SB光毒性的IC50为50.7 ng/ml,HpDIC50为1 069.88 ng/ml,暗毒性HpD、4SB分别为7.84、21.93μg/ml,安全系数4SB(432.5)〉HpD(7.3)。HpD在532和630 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IC5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4SB在532和630 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种衍生物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光敏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32 nm连续激光照射下鸡冠组织的温度变化,为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PWS)中激光光剂量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3月龄白羽鸡30只,按功率密度100、150、200、250和300 mW/cm^2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采用波长532 nm全固态激光器照射2 cm×2 cm鸡冠组织,照射时间20 min。照光同时应用热红外成像温度监测仪对照射区域的鸡冠组织进行连续温度成像监控。分别于照射后即刻、1和3 d对鸡冠组织进行大体观察,3d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血管和表皮损伤情况。结果在照光过程中,各组温度变化都呈现单边上升、达到平台的变化规律:功率密度为100、150、200、250和300 mW/cm^2组,温度最高值分别为45.1℃、49.9℃、51.6℃、51.8℃和53.7℃,达最高温度时间分别为20、16、7、6和6 min。鸡冠大体损伤和病理损伤随温度升高而加重,200 mW/cm^2以上功率密度导致鸡冠表皮和真皮凝固性坏死。结论在532 nm连续激光照射下,鸡冠组织的温升程度和损伤程度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逐渐增高,150 mW/cm^2以下功率密度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临床上作为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光源的安全性。方法以新西兰兔10只20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功率密度为600、800、1000、1600和2000mW/cm2,照光时间为100s和200s,光斑直径为2mm。在照后第1h和24h进行眼底照相与组织病理学观察,初步确定在该照射条件下,倍频Nd:YAG激光的兔视网膜损伤阂值范围。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眼底镜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最小损伤剂晕为100J/cm2,光镜下出现损伤剂量为80J/cm2;视网膜激光损伤在24h内逐渐加重;能量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视网膜损伤程度与功率密度关系更为密切。结论532nm激光作为临床上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源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和鳞癌患者各1例,静脉注射光敏剂PSD-007 5 mg/kg后6 h,应用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以点状光纤照射,激光功率密度150 mW/cm2,每个光斑照射10~30 min,能量密度90~270 J/cm2。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术后4~5周进行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例患者累计治疗18处病灶,其中15处病灶经1次治疗,2处病灶经2次治疗,1处病灶经3次治疗后痊愈,未见瘢痕形成。2例患者病灶愈合后均无口腔功能及感觉变化。结论光动力疗法具有靶向性好、选择性高、安全可靠、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和对口腔功能无明显损害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值得推广的治疗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癌的高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48例96只眼,采用波长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术前和术后2~3个月应用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和相关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激光光凝后2~3个月,视力提高2行者65只眼(占67.7%)。术后3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213.4±48.5)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OCT检测发现,激光能量2.1~4.1 m J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损伤。结论 OCT检测可用于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调脉宽倍频Nd:YAG532nm激光联合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红色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采用可调脉宽倍频Nd:YAG532nm波长激光联合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红色增生性瘢痕的病例,激光治疗参数:脉宽为20ms~40ms,能量密度为24~40J/cm2,光斑直径为3mm,分别对手术切口条形瘢痕和挫伤及烧烫伤后片状瘢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红色瘢痕每次经激光加皮肤再生技术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都减轻,4次治疗后手术切口条形瘢痕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96%,挫伤及烧烫伤后片状瘢痕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70%.结论:可调脉宽倍频Nd:YAG532nm激光联合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红色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KTP激光泪道成形术对泪道阻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泪道阻塞患者 136例 181眼用KTP Nd∶YAG激光第 1次治疗后泪道未通者 ,间隔 2周再次治疗 ,2次治疗后泪道仍未通者不宜再行激光治疗。激光波长 5 32nm ,功率 8~ 14W ,脉宽 10 0~ 15 0ns,脉冲频率 30 0 0~ 5 0 0 0Hz,光纤芯径 0 3~ 0 6mm。结果 第 1次治疗后 4 5例 5 8眼再次阻塞 ,2次治疗后 2 1例 2 7眼泪道恢复通畅。治愈率 82 3% ,随访 6~ 12个月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泪道KTP激光成形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能量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脊神经节细胞HSP70表达及椎间孔处温度变化,探讨HSP70(Heat shock protein70)的表达与温度关系及意义,为CN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1、2、3档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切取CN椎间盘节段两侧颈椎脊神经节,并对脊神经节细胞行HSP7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N后羊颈椎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记录CN前后椎间孔处温度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档组HSP70阳性表达,阳性率95%,1、2档组及对照组无表达,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4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实验组温度比较其中1、2、3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温度与能量相关分析成正相关,r=0.958(P〈0.01),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与温度升高有关。结论CN时椎间孔温度随着档位能量的升高而升高,颈椎CN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与温度升高有关,HSP70可作为CN热损伤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