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反应过低甚至无反应,导致获卵数少、周期取消率高以及临床妊娠率降低的一种现象,其发生率达到9%~24%,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是辅助生殖技术(ART)领域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前卵巢低反应诊断标准尚不统一,2011年ESHRE达成了对POR诊断的共识:①年龄≥40岁或存在其他引起POR的高危因素;②POR史(常规卵巢刺激方案获卵数≤3个);③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如AFC<5~7个或AMH<0.5~1.1 ng/mL;至少符合以上三点中的两点即可诊断为POR。本文介绍卵巢低反应治疗的最新进展,如调整促排卵方案及增加促排卵药物的用量及使用时间;使用雄激素或口服避孕药作预处理;加用生长激素、阿司匹林等。  相似文献   

2.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人群主要表现为对促性腺激素反应不良,周期结局较差,它的管理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近几年提出的基于博洛尼亚标准的波塞冬标准对POR患者进行分层,更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本文将从POR患者的诊断、排卵方案的...  相似文献   

3.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佳的病理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生育年龄普遍推迟,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目前高龄欲生育的女性逐年增加。而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POR发生率较高,如何解决这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不仅是我国今后辅助生殖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国际性的研究趋势。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药物预处理来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本文就近促排卵周期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预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和脱氢表雄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良的病理状态,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效果不理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低下。如今对于POR的常规治疗仍存在局限。针刺疗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目前临床针刺治疗POR包括毫针刺法、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和针药结合等方法。研究表明POR患者经针刺治疗后基础内分泌、肾虚症状和卵巢功能等有所改善,接受IVF-ET患者获卵数与妊娠率有所提高。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相关神经元活性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分泌功能,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血液供应,提高IVF-ET妊娠率。现将针刺治疗POR的临床研究进展从治疗的机制、方法、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脱氢表雄酮(DHEA)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接受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治疗的POR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n=41)患者在超促排卵前接受DHEA辅助治疗,对照组(n=37)未行DHEA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和妊娠结局等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和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等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卵泡数、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获卵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年龄<37岁的患者获卵数、获卵率和胚胎种植率高于年龄≥37岁的患者(均P<0.05)。结论:DHEA辅助治疗可以提高POR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减少Gn用量,改善IVF治疗结局,年轻患者使用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与氯米芬(CC)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432个周期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拮抗剂组(248个周期)和CC微刺激组(184个周期),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不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微刺激组比较,GnRH拮抗剂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和Gn用量明显增多,内膜厚度、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增高,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CG日雌二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种植率、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可增加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同时降低周期取消率,可作为POR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与目的:9%~24%行体外受精(IVF)治疗的卵巢反应不良(POR)女性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与反应正常者相比,POR患者妊娠概率明显降低。目前存在一些与POR有关的争议。首先,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定义POR,导致难以对结果进行直接比较。然而,2011年,在博洛尼亚举行的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会议后对POR达成了一致意见,为如何选择这一领域的临床研究患者提供了重要指导。目前已提出了不同的刺激方案来改善这类妇女的卵巢反应。短激动剂方案曾得到广泛使用,但近年拮抗剂方案可能是更优的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量降调节并控制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拟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POR患者在黄体中期予1.0 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随机分为A、B组,选择不同Gn启动剂量(A组Gn启动剂量150~225 IU,B组Gn启动剂量300~450 IU),对2组Gn总用量、Gn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获卵周期285个,B组中获卵周期292个,对获卵周期进行比较,A组较B组Gn用量减少(P<0.05),Gn天数长(P<0.05),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助孕,减量降调节并控制Gn启动剂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并降低患者的促排卵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龄产妇构成比不断增加,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 POR)事件发生日益增多, 其所导致的体外受精周期取消率的增加和活产率的降低仍然是生殖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既往POR的标准混乱且异质性强, 造成了临床试验和实践的不便, 2016年提出的波塞冬(Patient-Oriented Strategies Encompassing Individualized Oocyte Number, POSEIDON)分类细化了患者亚群, 并将概念更新为"低预后", 为规范POR标准带来了希望。随着基于POSEIDON标准的临床试验不断增加, 有效治疗POR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丰富。本综述总结了当前临床试验进展, 旨在为未来的POR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于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妊娠结局及卵泡液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5例POR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与对照组.用药组(n=41)给予DHEA 25 mg/次,每天3次,连用12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按博洛尼亚标准诊断为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探讨适合POR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且诊断为POR的患者164例共186个周期。按治疗方案分为长效长方案组(86个周期)、短方案组(41个周期)和微刺激组(59个周期),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结果:164例患者中,年龄<40岁者112例(68.3%),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12.8%),盆腔结核5例(3%),曾有盆腔手术史者28例(17.1%)。微刺激方案组Gn使用时间、Gn用量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及短方案组(P<0.05);获卵数低于长效长方案组,胚胎冷冻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短方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是POR患者较理想的超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拮抗剂方案与短方案、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拮抗剂方案与短方案、微刺激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拮抗剂组与短方案组相比临床疗效相当,但平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时间更短、Gn用量更少(t值分别为8.72、6.98,均P<0.05).拮抗剂组与微刺激方案组相比,Gn时间、Gn用量高于后者(t值分别为2.90、12.80,均P<0.05),HCG日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后者(t=15.94,P<0.05),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高于后者(t值分别为9.94、19.01、7.04,均P<0.05),且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均高于后者(χ2值分别为1.82、11.29,均P<0.05),周期取消率低于后者(χ2=11.74,P<0.05),而两组流产率无明显差异(χ2=0.19,P>0.05).结论 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拮抗剂方案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妊娠率,同时具有经济性较高、治疗周期短、周期取消率较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联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在卵巢低反应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助孕治疗81个周期,年龄≥35岁,获卵数≤3个,且卵母细胞均未成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微刺激方案组(n=37)和拮抗剂方案组(n=44),统计2组患者基础情况、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基础内分泌、基础窦卵泡数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拮抗剂方案组Gn总量较微刺激方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微刺激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体外培养成熟率、2PN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微刺激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的胚胎存活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高龄患者行ICSI联合IVM培养有利于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及胚胎利用率,增加妊娠机会,微刺激方案Gn用量少对卵巢低反应患者是经济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生殖科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POR不孕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69例,给予口服DHEA 25 mg/次,3次/d,预处理1个月;B组64例,给予口服DHEA 25 mg/次,3次/d,预处理3个月;C组72例,未给予DHEA预处理,于月经来潮第3天行血卵泡刺激素(FSH)检测及B超下监测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AFC)。A组和B组均于预处理前后月经来潮第3天行血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及B超监测双侧卵巢AFC。3组均采用常规短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比较各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周期取消率。结果:A组预处理前后FSH、E2、AMH及AF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预处理后FSH、E2水平明显下降,AMH水平及AFC明显上升(P<0.05)。3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无显著差异,A组获卵数、卵裂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周期取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HEA对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卵巢储备及IVF/ICSI-ET临床结局的改善作用与DHEA预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