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经VITEK系统鉴定出10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自动化药敏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同时对长期难治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每间隔1周进行1次药敏试验。结果:在所有临床标本中从痰液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多(75%),其次是洁尿(10%),该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呋辛为100%耐药。丁胺卡那、氨曲南、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敏感率在20%以下,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耐药率分别为18.92%、22.86%、13.95%、2.5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为其首选药物;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仅有的几个敏感药物也易产生药物诱导性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离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36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86.6%,临床分布以ICU最高,占38.4%,对抗菌药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6%,8.8%,10.4%和9.8%。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ICU、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的呼吸道标本中,该菌对多数抗菌药有固有耐药,但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常规分离3034份临床标本,并对分离出的3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K-B法药敏试验.结果 3034份标本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5株,分离率1.2%,占全部分离出的阳性菌株5.2%.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氟喹诺酮类药(氟哌酸、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敏感率,达65%以上.ESBLs阴性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索效果相对好一点,ESBLs阳性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结论 该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率较高,对抗生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临床要重视该菌的检出,按照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海波  夏静鸿  朱光发 《中国医药》2011,6(10):1233-1234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分离的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JR系统对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SPSS 13.0软件对其耐药性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5株中,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7.1%,分离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为复方新诺明(4.7%),之后依次为环丙沙星(18.8%)、左氧氟沙星(22.4%)、哌拉西林/舒巴坦(23.5%)。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了解其临床分布并进行药敏试验,能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1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提高临床对嗜麦茅窄食单胞 菌防治水平。方法 对12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K-B法测 其耐药情况。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3.0%,居铜绿假单胞菌之后。列第二 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50%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哌 酮/舒巴坦;在感染患者中,有90.3%患有基础病,97.0%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5.7%曾接受侵入 性检查和治疗。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 下的老年、慢性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 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嗜麦芽窄食单胞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旦感染,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18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和对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8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8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标本以痰为主,占81.4%;居检出临床科室前4位的依次为呼吸科(31.8%)、老干部科(24.7%)、ICU病房(17.6%)、肿瘤科(5.9%);高龄、侵入性诊疗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占80.0%、41.2%、100%;183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敏感率超过50%的抗菌药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唑(SMZ-TMP)(80.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69.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4.5%)、环丙沙星(57.4%)。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的患者,该菌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梁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64-165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耐药性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来源及有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ICU和呼吸内科,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显示耐药,敏感性在前5位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侵入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复方新诺明或米诺环素,或选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作为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院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及所致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12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仅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29%、12%、23%。结论加强环境消毒和控制广谱抗生素应用可有效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可作为抗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的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通过Whonet 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8株,分离率由4.09%上升至6.42%,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菌株主要来自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4.47%。样本主要来源是痰液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89.95%和5.71%。分离率前3位的临床科室为呼吸科(162株,36.98%)、重症医学科(69株,15.75%)和老年病科(38株,8.68%)。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3%、8.22%、11.45%和17.12%,5年间耐药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39.01%),且2021—2022年呈现上升趋势,及耐药率波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出...  相似文献   

10.
陈辉英 《海峡药学》2012,24(6):242-243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抗菌物的敏感性.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分别为复方新诺明(95.0%)、米诺环素(93.3%)、环丙沙星(65.0%)、头孢哌酮/舒巴坦(65.0%),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0%.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等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监测与控制,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2008~2009年呼吸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选择,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呼吸科住院患者药敏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率较高,对亚胺培南、氨曲南100%耐药。结论:高龄、严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减少易感因素,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是治疗和防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该院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菌的重视程度。方法该院共分离出11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标本,经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等初筛后,采用美国德灵abpro command center和easy clis临床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细菌进行菌型分类和判读药敏结果。结果11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较高,位居前3位。结论应重视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感染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方法分析3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VIT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0例中所有患者均有1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最常见,占53.33%。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肺部闻及哮鸣音或湿啰音。X线胸片表现为两下肺片状和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患者有胸腔积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耐药率高,除亚胺培南外,对氨基糖苷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类亦普遍耐药,耐药率〉80%,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86.67%、83.33%和90.0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易发生在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骆军  魏衍超  林红燕 《中国药房》2006,17(11):839-841
目的:分析我院4年来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析2001年7月~2005年6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数据结果输入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98株,鲍曼不动杆菌28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09株。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低于30%的有头孢他定、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5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有复方新诺明和氧氟沙星。结论:非发酵菌在我院耐药率高,常表现为多重耐药,监测非发酵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对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盐甘露醇平板进行细菌的分离,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18株CNS中,对青霉素G和磺胺甲基异口恶唑耐药率达94.4%,对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严重耐药。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多重耐药率达88.8%。结论CNS耐药性的改变,可能为其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故城县医院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恒星细菌分析系统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分离的613株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 2012年下半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株6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7株占68%,革兰阳性菌128株占20.8%,真菌68株占11.2%,除真菌外其他病原菌的耐药率较之上半年都明显增加。结论应完善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加强细菌培养意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和用药标准,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快速产生。革兰阴性杆菌在住院患者感染中占主要地位,临床医师应警惕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清洁中段尿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并作细菌药敏及其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致病菌467株,革兰阴性杆菌348株,占74.52%;革兰阳性菌69株,占14.78%;真菌50株,占10.71%。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0.01%),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年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