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机制不仅影响国家行为体,也影响国家层面之下的非国家行为体,并作用于两类行为体间的互动。作为最为成熟也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一,国际贸易机制一方面通过机制功能作用于国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另一方面施加影响于贸易议题从而刺激国内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无论是机制还是贸易都与国际和平战争研究紧密相关,如"贸易和平论"与"国际制度和平论"。基于国际原因与国内产出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机制如何影响国内政治,特别是影响国内冲突的爆发风险?通过回归断点设计(RDD)与Logit回归分析,1946-2009年之间的国际贸易机制(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及国内武装冲突数据显示,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能够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国内武装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分别控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贸易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后,实证结果显示国际贸易机制对各国国内冲突风险实际上是一种条件性的混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纳粹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以及其他战争罪的清算所确立的国际法规则,即关于违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战争责任认定,不仅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和伦理意义。它们在推动当代国际法律规则和国际关系实践的演变和革新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和理论的困境,这突出地表现为关于维护、促进和强制执行人权的国际规则及其引出的人道主义干涉所面临的两难。在分析现实主义%D多元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两种立场的基础上,引入正义战争理论,试图为调和主权原则、不干涉原则和不使用武力原则与人道主义干涉等武力使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种参照,进而在伦理意义上思考包括武力使用在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其独特的精神资源,挪威的外交政策中体现出道德的驱动力。挪威始终倡导采取和平与和解的外交政策来解决冲突,追求世界和平。挪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世界各地区的和平与和解,并获取了广泛的经验。在维和行动、联合国改革、全球化等问题中,挪威都发挥了与其资源禀赋不成比例的积极作用。挪威从和平进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通过国际和国内范围的对话的方式来寻求通过政治协商解决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即全球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康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99-118,159,160
一个国家的地位认知是由自我地位认知和他我地位认知互动形成的。在影响国际冲突的认知互动中,自我认知是行为体政策选择的关键,越是自我认知是相对强国的行为体,用武力方式解决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地区冲突的解决方式与冲突国的自我地位认知以及大国对该国在地区内的地位认定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大国对自我认知是强国的行为体在地区内的强弱地位的认定,构成了行为体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关键认知。如果大国认同、尊重该行为体是地区强国的事实,则该行为体在地区冲突中较少使用战争手段,并会采取搁置争议、谈判等方式解决冲突。相反,如果大国态度不明晰,否认或不尊重该行为体在地区内的强国地位,则该行为体在地区冲突中选择战争手段的可能性加大。中国的和平发展正是要力图避免做一个失败的体系挑战国家和失败的霸权国家,从而抛弃自视为强国去侵略他国的认知模式。这一研究有助于西方国家理解为什么当前的中国可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民族冲突由来已久。其冲突的文化渊源之一在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家园”观念与巴以现实疆域之间的矛盾。犹太民族根据《圣经》认为巴勒斯坦是其故土或“历史家园”,但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形成之初,其内部便对是否重返“历史家园”有不同的态度。持“用土地换和平”主张者坚持“民主国家”和“犹太民族国家”的信念与价值观,并意图使以色列人民摆脱安全上的困境。反对者则从宗教、“大以色列历史观”、安全防御以及水资源等因素拒绝放弃“历史家园”和已经占领的土地。对故土和“历史家园”的迷恋使得以色列长期处于与巴勒斯坦的尖锐对立状态,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施扬 《魅力中国》2011,(5):305-306
霍桑复杂的道德思想观体现于他在罪,救赎,惩罚三者中的纠结,在人性与神性中的挣扎,以及在个人追求和和社会准则之间的斗争三个方面。本文将对霍桑的道德思想观做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并进一步解释其复杂的道德思想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沈超 《黑河学刊》2013,(7):184-185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会有历史的痕迹,也就是说都会有历史文物。而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村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进程,就要求有现代化的规划和管理,现代化的规划和管理与历史文物之间的冲突就日益尖锐起来,如何解决好城镇化和历史文物的冲突,不仅是对一个城镇化进程的考验,也是对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考验。要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制定相关法律,统筹规划,对历史文物科学合理保护,其次就是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把文物保护工作提高到民族意识上来。  相似文献   

9.
2000年爆发的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使奥斯陆协议以来的所有和平努力付诸东流。伊拉克战争为中东和平进程提供了新的转机。美国政府出于改善自身在阿拉伯世界中形象等考虑,与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等提出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计划与奥斯陆协议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特别是“路线图”强调“先建国”问题,因此颇受各方关注。然而,由于巴以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许多棘手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巴以之间的冲突又趋激烈,路线图何去何从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  相似文献   

11.
二战遗产极为丰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总结,我今天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核武器与核扩散、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与“文明冲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制度之争及其手段。一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过程二战结束60年,今年所有有关国家能这样大规模地、超越制度问题、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纪念,本身就是进步。就我个人来讲,我越来越倾向“和平主义”了,我觉得什么都比战争好,除非真的面临外来的侵略必须抗战,这时我不会主张和平主义。除了这种情况,国际间的任何矛盾,无论如何都应该用和平手段,而不要诉诸武力。特别是武器研制已经到…  相似文献   

12.
欧洲近代是战争频发的时代,战争的规模与破坏性也与日俱增。对战争进行伦理考量的军事伦理随之也日益丰富和发展。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等有识之士,对和平、正义、人道进行了不懈地探求,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对现当代军事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议题,西方女性主义深刻揭示了妇女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各种不同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战争观。作者尝试在探讨西方女性主义在妇女与战争问题上的共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分析视角和解决路径等角度对三种典型的西方女性主义战争观进行梳理和比较。在分别评价其贡献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妇女与战争关系的理性思考与对女性真实体验的研究;性别认同与其他认同的相互联系及其对战争认知的综合影响。最后,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提出建议:一要深入研究战争中女性的日记、书信及二战后的口述等材料;二要通过跨学科的努力,为性别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真实关联建立系统性的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仲 《重庆与世界》2010,(10):62-64
七七事变后,在世界绥靖主义、孤立主义盛嚣尘上的时候,中国国内各阶层、团体、党派集合在民族抗战大义的旗帜下,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为了世界和平民主事业和人类的正义和公理不被法西斯践踏、蹂躏,中国人民独自以落后国力、窳劣的武器,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用生命和鲜血,在远东坚决抵抗日军的野蛮进攻。  相似文献   

15.
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中苏断交、苏联对中国的武力政策和对日亲善缓和的政策,客观上给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条件,即日本以对苏联在中东路事件上对中国的武力政策的默许,甚至在一些具体举措上的支持为代价,换取了苏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侵略行径的默认。此外,事件对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加速了侵华的进程。正是借着中、苏特别是苏、日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遽变,日本加紧了其在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扩张和武装侵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在回答冲突何以发生并扩散这一问题时,冲突理论家渴望建立统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的统一分析框架。作者尝试回应这一理论愿景,借用图论的形式语言打造冲突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新图式“战争图集”。其中冲突被刻画为一个图,作战单元是顶点,冲突与援助行为是边,冲突之间的关系被刻画为图与图的互动,体系是图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假说重新解释了冲突的起因和扩散,并且可以被修昔底德记载的柯西拉内战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过程所证实:战争通过援助行为引发另一场战争,并通过冲突体系的结构类似自我复制,星火由此燎原。战争图集抛弃了冲突研究的干扰项国内—国际政治二分,无须依靠或颠倒第二意象就能刻画出复杂冲突的逻辑地形图,是图式层次的革新,定性和定量研究都可加以利用。战争图集还展示了理论家的另一项科学使命,即在历史的低维切片上构拟高维的复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安全中的重要议题,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如何影响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具体就转移视线战争而言,国家会选择对何种实力水平的对手挑起冲突来转移内部风险仍存在分歧:如若对弱国挑起冲突,并不能起到凝聚国内民众的作用;若挑战强国,又会面临冲突失败或冲突升级的风险。这种选择困境导致理论的碎片化和实证结果的冲突,因此需要纳入更加细致的情境框定系统以理解内外冲突关联中国家实力对比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将冲突对象选择过程置于不同国内危机烈度的情境下,作者构建了一个在实力维度上的冲突对象选择理论,发现国内危机烈度不仅重塑决策者对于不同实力对手的偏好,也限制了其策略选择的能力。国内危机烈度越高,决策者越不会轻易对实力弱小的对手挑起冲突,反而倾向于挑衅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这既详细区分了国家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在冲突决策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又进一步突显了特殊情境对策略选择正当性的重塑。运用统计方法对1920—2000年跨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18.
探究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展开分析。全球化进程中潜在的社会冲突是影响经济发展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渠道,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越强,冲突的可能性就越高,经济发展就越难以保持稳定。社会群体的实力结构与国家权力机构的反应,这两个因素合起来决定了国内各群体的损益状况与潜在的冲突水平。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对经济发展稳定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因此,政府需要以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来平衡各群体之间的差距,维持乃至增进社会凝聚力,这正是中国妥善应对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妇女与战争——对西方女性主义战争观的理解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议题,西方女性主义深刻揭示了妇女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各种不同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战争观。作者尝试在探讨西方女性主义在妇女与战争问题上的共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分析视角和解决路径等角度对三种典型的西方女性主义战争观进行梳理和比较。在分别评价其贡献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妇女与战争关系的理性思考与对女性真实体验的研究;性别认同与其他认同的相互联系及其对战争认知的综合影响。最后,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提出建议:一要深入研究战争中女性的日记、书信及二战后的口述等材料;二要通过跨学科的努力,为性别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真实关联建立系统性的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回答冲突何以发生并扩散这一问题时,冲突理论家渴望建立统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的统一分析框架。作者尝试回应这一理论愿景,借用图论的形式语言打造冲突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新图式“战争图集”。其中冲突被刻画为一个图,作战单元是顶点,冲突与援助行为是边,冲突之间的关系被刻画为图与图的互动,体系是图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假说重新解释了冲突的起因和扩散,并且可以被修昔底德记载的柯西拉内战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过程所证实:战争通过援助行为引发另一场战争,并通过冲突体系的结构类似自我复制,星火由此燎原。战争图集抛弃了冲突研究的干扰项国内—国际政治二分,无须依靠或颠倒第二意象就能刻画出复杂冲突的逻辑地形图,是图式层次的革新,定性和定量研究都可加以利用。战争图集还展示了理论家的另一项科学使命,即在历史的低维切片上构拟高维的复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