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制度化,国际法律化主要表现为国际制度在义务性和授权性上的进展。从这两个维度上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显著增加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程度。国际制度的进一步法律化不仅影响到国家间关系,而且具有重要的国内政治效应。如果国内否决者具有贸易保护的偏好,国家行为体在国内政治制度下将难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但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合作的法律化进程中具有其他国内否决者难以获得的议程设定优势和信息优势。此外,国家行为体也可运用国际制度法律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动员机会来克服其他否决者的阻碍。在美国贸易政治中,总统比国会具有更大的自由贸易倾向。当总统与国会在贸易政策上的偏好显著不同时,总统通过支持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来推动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美国贸易政治的演变业已表明,国际制度的法律化降低了行政机构在国会压力下的脆弱性。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国内贸易政治中,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也可以作为增强国家自主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影响也愈发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冲突的机制,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减少发起国对目标国的冲突,同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贸易能更好地消减国际冲突。本文采用亚洲国家1991~2000年的面板数据所做经验分析也证明了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确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并能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的国内武装冲突不断涌现,在一国武装部队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爆发的"新战争"中,武装组织的暴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针对乌干达的国内冲突和上帝抵抗军的暴行,国际刑事法院以战争罪、反人类罪为由,指控科尼等五名上帝抵抗军领导人。但国际刑事法院的介入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正义理念与逻辑的冲突、政治观与法律观的矛盾、外界对其干预条件与法律效力的质疑。这些都凸显了西方与非洲地方之间不同治理价值观与规范的冲突、国际刑事法院的偏见与双重标准、缺乏对和平进程与儿童保护的重视等因素。鉴于当地人对和解与安全的渴望远远高于对正义与惩罚的追求,解决乌干达北部地区冲突和上帝抵抗军问题,仅依靠国际法的惩罚与威慑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各方利益。这包括重视当地的司法方式和冲突解决实践,重视武装冲突解决的参与进程,大力支持和促进乌干达北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加强对非洲地区的和平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4):67-87,156,157
目前西方主流的世界秩序观主要包括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世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五种。这五种理论都属于基于人性恶假设的冲突秩序观。冷战结束后的权力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网络化、世界风险化等诸多趋势对冲突秩序观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基于中国传统的和谐秩序观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和谐秩序观以人性向善为假设基础,力图发现和弘扬人性中道德的成分。在和谐秩序观之下,世界秩序表现为一种多行为体共存的和谐状态,主体间关系是朋友关系,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形式主要表现为互助与礼遇。西方一些前沿的理论进展如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道德研究等与和谐秩序观的逻辑基本契合。同时,和谐秩序观的优势则体现在其与"整合性秩序"背景的逻辑一致及其强适用性等特征上。全球共治是建立在和谐秩序观基础上的一种调和性理念,其基本逻辑是"弱冲突逻辑+强和谐逻辑",基本框架是构建全球性的权威协调,国家间关系结构强调从利益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对待异见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互动形式则是多主体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方主流的世界秩序观主要包括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世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五种。这五种理论都属于基于人性恶假设的冲突秩序观。冷战结束后的权力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网络化、世界风险化等诸多趋势对冲突秩序观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基于中国传统的和谐秩序观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和谐秩序观以人性向善为假设基础,力图发现和弘扬人性中道德的成分。在和谐秩序观之下,世界秩序表现为一种多行为体共存的和谐状态,主体间关系是朋友关系,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形式主要表现为互助与礼遇。西方一些前沿的理论进展如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道德研究等与和谐秩序观的逻辑基本契合。同时,和谐秩序观的优势则体现在其与"整合性秩序"背景的逻辑一致及其强适用性等特征上。全球共治是建立在和谐秩序观基础上的一种调和性理念,其基本逻辑是"弱冲突逻辑+强和谐逻辑",基本框架是构建全球性的权威协调,国家间关系结构强调从利益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对待异见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互动形式则是多主体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和相互制衡使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区域性冲突与摩擦时有发生。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冲突如何影响国际经济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不断涌现,但深入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作者基于2000—2015年中日政治关系与经贸往来的月度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结构突变检验与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对国际政治冲突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中日政治冲突对中日贸易产生了破坏效应,冲突级别越高,破坏效应越大,但这种破坏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第二,中日政治关系紧张还导致中日双边贸易部分向第三方国家转移,具有贸易转移效应,而且对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对日本的贸易转移效应。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长期以来"政冷经热"与"政冷经冷"之争的根源,而且可为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政治冲突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与对手贸易是国际政治领域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的分析路径不同,作者构建了一种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以力图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根据该框架,国家行为体的偏好为国家安全,而社会行为体的偏好是经济福利,两者的偏好共同制约着一国政府与对手贸易政策的制定。一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最终输出则不仅仅取决于国家行为体和社会行为体之间的博弈能力,而且还受到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向自由化发展的国际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宣告成立,前身是1948年正式开始生效的关贸总协定(GATT).GATT和WTO在战后扩大国际贸易,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吸收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TO目前拥有142个成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民主化不仅是国内的政体变迁或政治改革过程,也是对全球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回应。在全球化的当代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能免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国家的政治转型被认为主要是国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制度生成和更新的国际因素却很少引起学者的关注。在质疑国内中心论假设的基础上,作者以国际因素为自变量,以国内因素为干预变量,以中小国家的民主化为因变量,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结构、情境和行为体三个层面探讨国际因素与中小国家民主化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韩国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国际因素是影响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变量,对中小国家来说,国际因素甚至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影响中小国家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而且影响其民主框架下的制度选择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试论经济制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制裁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一种常见的冲突行为。结合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视角进行探讨 ,可以较清楚地认识制裁的机制和效用。虽然经济制裁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但是由于经济制裁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实用性 ,因此在国际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地应用 ,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的对外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的农产品争端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产品贸易争端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即国家经济实力的差异)、国家农业有效政治力量的不同,对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 of the GATT/WTO on trade provides ambiguous results. This paper sheds new light on this issue by re-examining the ex post (partial) effect of GATT/WTO membership on trade using multipl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s of the gravity equation and analysing several potential asymmetries of the GATT/WTO system. Our results show an uneven but pervasive evidence that membership in GATT/WTO have had an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members’ bilateral trade.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GATT/WTO effect operates through both trade margins but mainly through the intensive margin.  相似文献   

13.
Does the WTO Make Trade More Stab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membership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d its predecesso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has increased the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trade flows. I use a large data set covering annual bilateral trade flows between over 175 countries between 1950 and 1999, and estimate the effect of GATT/WTO membership o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trade computed over 25-year samples, controlling for a number of factors. I also use a comparable multilateral data se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membership in the GATT/WTO has a significant dampening effect on trade volatility.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3  相似文献   

14.
Trade liberalization under GATT/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has been partly offset by an increase in antidumping protection, possibly due to the inclusion of sales below cost in the definition of dumping.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government's antidumping duty choice in a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ramework, in which the foreign firm's cost is observed by the domestic firm, but not by the government. We show that by designing a tariff schedule contingent on firms' cost reports and accompanied by a threat to collect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report verification, the domestic government may not only be able to extract the true cost information, but also succeed in implementing the full‐information, governmental welfare‐maximizing duty. The antidumping framework within GATT/WTO may thus not only offer the means to pursue strategic trade policy disguised as fair trade policy, but it also helps overcome informational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correctly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strategic trade policy.  相似文献   

15.
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建苗 《亚太经济》2006,23(4):36-40
保障措施是WTO框架下与反倾销、反补贴并列的贸易救济手段,已成为成员方开放条件下市场准入扩大过程中实施的经济安全阀。本文拟从探寻保障措施产生的制度根源出发,考察其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的变迁轨迹,分析在GATT期间和WTO成立以来的实施特点,并对保障措施制度的历史演进尝试了一种新经济史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内部冲突取代了国家间战争成为集体政治暴力的主要形式,对内部冲突中国际维度的关注促使人们思考以国际投资为代表的全球化与跨国企业的影响。从理论上看,国际投资可能会引发冲突,也可能会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OFDI)国,但研究中国OFDI对东道国内部冲突影响的实证文献几乎没有。作者基于2004—2016年中国对115个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OFDI对东道国爆发内部冲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OFDI显著降低了当地爆发内部冲突的概率,而全球第一大OFDI国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OFDI对当地爆发内部冲突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在影响机制上,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OFDI显著降低了当地的失业率,有助于增加民众参与武装冲突的机会成本,降低叛乱行为的合法性与成功率,进而减少东道国内部冲突的爆发。以上发现体现出中国投资对东道国内部稳定性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国家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国家利益为视角,分析从GATT到WTO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说明国家利益是贸易自由化的内在动力,中国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既要遵循国际惯例,更要遵循“国家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为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发展了几种重要的因果机制。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探讨了在行为体偏好给定的条件下,国际制度如何改变了国内行为体在信息、权力和利益分布上的既有均衡状态,从而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结果。如果国内制度具有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作为信号和承诺装置;如果国内制度具有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用来对权力资源进行再分配。但这两种效应往往发生在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强时。当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弱时,国际制度可以作为社会集团的政治动员工具。  相似文献   

19.
作为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在平衡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显得步履艰难。在制度设计上,世界贸易组织偏重于对贸易自由化的维护,而在案件审理实践中,争端解决机构则越来越顾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多哈回合”中,各方对贸易与环境议题的争论和分歧较大,谈判的失败标志着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贸易和环境的利益平衡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analysing how a country with market power could affec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liberal view and trade‐conflict model claim that if countries seek to protect their trade gains, trade will reduce conflict between pairs of countries, designated “actors” and “targe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arket power on the gains from trade. Onc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e gains is changed between countries, the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untries will also alter. We apply the trade‐conflict model to derive two propositions as follows: (1) the more monopoly power over exports a monopolistic target has, the greater the amount of actor‐to‐target conflict; (2) the more monopsony power over imports a monopolistic target has, the greater the amount of actor‐to‐target conflict. To summarise, these hypotheses will predict that a country with market power reaps the gains from trade and will exhibit less conflict and more cooperation, whilst the country that is exploited will exhibit more conflict and less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