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于对交往活动认识不够或对交往空间的本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教育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常常不尽如人意。主要论述了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并试图探索、总结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曹语芯 《山西建筑》2012,38(25):28-30
对中国小区建筑布局进行总结,通过与西方公共住宅对比,论述了建筑排列与建筑室外空间的形成及不同室外空间对社会性活动的促进与阻碍,旨在强调建筑布局设计与人类交往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等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敬  马明 《山西建筑》2007,33(4):1-2
以现代高校物质环境为研究基础,以现代高校建筑交往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的环境与心理行为的基础理论,结合建筑学范畴内的基本设计原理,从人的行为、心理以及高校空间自身特性的角度,重新诠释高校“交往”与“空间”的互动关系,积极构建一套多层次、多方位、完整的高校交往空间理论体系,借以探索未来高校校园设计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为满足人们各种使用需求的空间环境 ,其中包含建筑内部及外部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需要对校园总体布局和建筑外部环境做出充分的设计构想 ,同时为建筑内部环境的创造提供可能。在北京石化管理干部学院规划设计中 ,以空间环境为设计主体 ,抛开以建筑为中心的设计模式 ,将各单体建筑做为校园环境的构成因素 ,进行整体设计 ,为教师及学员提供适于学习、交流、交往、生活的各种空间场所 ,在建筑层面上 ,为该校校园精神的形成和校园凝聚力的提升提供最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为满足人们各种使用需求的空间环境,其中包含建筑内部及外部环境,校园规划设计需要对校园总体布局和建筑外部环境做出充分的设计构想,同时为建筑内部环境的创造提供可能.在北京石化管理干部学院规划设计中,以空间环境为设计主体,抛开以建筑为中心的设计模式,将各单体建筑做为校园环境的构成因素,进行整体设计,为教师及学员提供适于学习、交流、交往、生活的各种空间场所,在建筑层面上,为该校校园精神的形成和校园凝聚力的提升提供最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宿舍实际环境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该校大学生心理需求及社会对大学生交往能力的需求,从不同空间层次上提出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宿舍交往空间的改造构想,以及大学生宿舍交往空间的设计,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建筑交往空间的探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针对图书馆建筑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和要点,总结了从建筑空间功能出发,营造开放式交往空间的方法,并且通过国外两个高校图书馆设计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调查方法,对日本特殊照护养老机构展开实地调研,分析调研对象的建筑基本状况、空间构成特征、失能老人生活现状、群簇交往心理需求等。以失能老人群簇行为领域的实态调研与特征分析作为研究依据,探讨并提出满足失能老人群簇交往心理需求的共同生活空间设计要点,进而为养老机构内的失能老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应充分利用所处的场地条件,结合功能需求与街区环境实现整合协调,使建筑充分地融入城市交往空间;设计中探寻绿色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的可持续运营与维护,运用简约有效的设计手法塑造具有识别性与时代感的建筑形态,解决都市更新中综合性建筑的要求与矛盾,达成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对于校园空间整体空间环境而言,连接空间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连接空间穿梭、渗透于建筑内外空间,使校园空间连续有序,是整体校园空间环境中能有效促进形成师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空间诱因,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物态的空间,更是学习与交往的场所;使校园空间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也增加校园空间开放性、秩序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广西地区中学校园建筑的现状出发,对教学空间、辅助空间、实践活动场所、校园环境、建筑外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设计现状与先进教育理念和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的矛盾,对创建新型的个性化中学校园建筑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王蓓 《安徽建筑》2006,13(5):36-37,39
文章以宁波2所新兴大学的校园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角度出发,对校园的整体环境、认知意象、交往空间及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建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中值得关注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石河子大学公共教学楼为例,在全面分析人、环境与建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建筑造型与校园环境的融合、教育理念与教学建筑的印证、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渗透"三个方面,阐述了寒冷地区公共交流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围合式"建筑的设计构想。同时,在设计中本着"尊重自然环境、服从校园规划、满足教学功能、促进师生交流"的设计原则,采用具有中国传统空间观念的"书院式"设计手法,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和便于交流的共享空间,体现了现代教育建筑的实用性、适宜性、整体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今高校的建设中,食堂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往往结合其他功能成为校园生活区的中心建筑。由此带来建筑空间格局、交通模式、建筑形象的转变。对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设计的探讨,希望可以为该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朱若男 《山西建筑》2014,40(30):22-24
针对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不足、人文因素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教学中心区整体性与人文性的设计思路,以创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拟建新建建筑的分析,介绍了该大学校园的设计目标和理念,同时对校园的布局、交通、空间、环境等整体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整体设计,传承校园文脉,创造融合共生的校园新建筑。  相似文献   

17.
张婷 《山西建筑》2012,38(16):12-13
通过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新建教学实验楼的设计探讨,讨论了校园建筑与城市肌理、校园环境、教学氛围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生成的过程,对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与文化品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海 《山西建筑》2007,33(19):59-60
介绍了以可持续的理念设计中学校园的改扩建项目,以提供开放的校园环境;营造完整的教学环境;创造学习和生活互动的场所;构建良好的校园空间形式,从而达到延续和再创造校园空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瑜 《华中建筑》2005,23(2):46-47
新建筑如何融入老校园直是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该文通过山东大学东校区老校艺术楼的设计分析,就新建筑和老校园的空间氛围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