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60例出血性休克产妇的治疗、分析其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在本科室治疗的6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急救及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3 %,在分析的60例患者中,有37例产后出血患者,18例产前出血患者,3例流产患者,2例死亡患者.其中初产者有17例,经产者有43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急救的结局有保留子宫者53例,行经腹子宫切除者5例,因产后出血、DIC及其继发的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者2例.结论 为了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医生应密切观察产妇状况,提高自己的手术水平,努力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而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是降低出血性休克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对20年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7%,宫缩乏力仍是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是妊高征,剖宫产;结论:加强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吕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各种手术质量,要有效地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不表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不是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但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年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7%,宫缩乏力仍是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是好高征、剖宫产。结论:加强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各种手术质量,可有效地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还表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不是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但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指征及手术时机,分析如何降低子宫切除率和母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娩产妇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 177例产妇中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20例,发生率为0.002%,其中胎盘因素9例,子宫收缩乏力8例,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及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各1例.结论:胎盘植入和子宫收缩乏力所导致的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适时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后大出血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预防产后出血,可有效降低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孕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病因以及治疗措施,为孕妇的分娩是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2013年间的产科出血性休克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在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属于保留子宫,有6例属于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有4例属于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在孕妇产科出血休克发生后,能够及时快速的对孕妇的产科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而进行抢救是降低孕妇产科血性休克孕死亡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除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外,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孕妇的子宫。  相似文献   

6.
产科出血性休克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产科出血性休克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79例保留子宫,4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6例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其中2例因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及时诊断和抢救是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孕产妇死亡的关键。除出血过多危及生命而必须行子宫切除外,原则上尽可能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产科出血患者6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出血因素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对出血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主要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生殖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或是子宫局部因素所导致,当出血量增加,失血性休克所发生的概率越大,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疾病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的出血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降低产妇休克所发生的概率,减少出血量,切实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淮滨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出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9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占57.29%,其他原因还有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及其他因素等。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行子宫切除术者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者4例。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较多,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用相应的正确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对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结论多种临床原因均可引起产科出血休克,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因素,故临床应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在对出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好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氧气支持、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感染预防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德芬 《吉林医学》2010,31(17):2684-2685
目的:探讨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7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产后出血量最多1500ml,最少600ml,输血6例,未发生出血性休克及贫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白细胞数、恶露均正常,伤口无脓性分泌物,血色素正常,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分娩期是围生期中最关键的时候,对于高危产妇,应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积极防治分娩期产后出血,根据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把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尸检病理结果分析,探讨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主要死因.方法:从1994~2004年10年间,存在医疗纠纷的尸检病例中,选择其中23例死亡孕产妇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3例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尸检病例中,因产科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15例(65.4%),羊水栓塞死亡1例(4.3%),其它原因死亡7例(30.3%).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产道严重撕裂伤出血、子宫破裂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低位前置胎盘残留和胎盘滞留出血等产科出血引起.误诊是产生失血性休克死亡的重要因素,15例失血性休克病例中,临床诊断符合率60.0%(9/15),误诊率40.0%(6/15).结论: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效降低误诊率和防治产科出血,可减少孕产妇死亡,有利于减少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案例的特点、死亡原因及其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鉴定的35例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孕产妇死亡案例中:(1)30岁以上多见(14例,40%),17~19岁也较常见(6例,17.1%);农村人口为主(25例,71.4%);(2)围产期的孕产妇死亡24例(68.5%);(3)县级、乡镇医院及非正规医疗机构死亡26例(74.3%),家中分娩和途中分娩死亡5例(14.3%);(4)因产科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17例(48.6%),羊水栓塞死亡11例(31.4%),羊水栓塞合并产科出血死亡2例(5.7%);(5)30例孕产妇死亡引发的医疗纠纷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20例(误诊漏诊率为66.7%);(6)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临床诊断不明11例(36.7%),怀疑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11例(36.7%),怀疑误诊漏诊8例(26.6%).结论产科出血、肺羊水栓塞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基层产科人员对产科出血、肺羊水栓塞的诊断和救治能力,可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应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早婚早孕,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保华 《吉林医学》2011,(21):4388-4390
目的:通过对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诊疗方法及其预防措施,以指导产科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收治的、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通过病情转归对疗效进行评估以助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结果:92例研究对象来自于同期收治的5 705例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1%(92/5 705);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双胎等;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81例)、胎盘因素(7例)以及软产道裂伤(4例);产后出血时间主要集中在产后24 h尤其是产后2 h内,出血量则以500~1 000 ml为主;经积极治疗,9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有13例患者发生中、重度失血性休克,42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输血,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例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施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重视产后观察、早期识别并及时准确的测量失血量、针对病因进行处理、积极防治产后失血性休克是防治产后出血、改善预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孕产妇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方法 对ICU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住ICU原因不同分为产科原因组及非产科原因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儿预后的差别.结果 232例患者正规产检的仅占34.5%.院内死亡7例.入住ICU的孕产妇疾病前3位的是: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相关并发症;②妊娠合并心脏病;③产后即时出血.232例产科患者中,产科原因组131例,占56.5%;非产科原因组101例,占43.5%.产科原因组的平均孕周明显小于非产科原因组(P <0.001).产科原因组的平均产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产科原因组(P<0.001).结论 为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诊治能力,产科医师需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的知识学习.建立专门的产科ICU,由同时具备产科及ICU知识的医师管理此类患者,必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官晓斐  李秀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57-1258,1261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5年来产科失血性休克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难治性产后出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有助于预防产科失血性休克,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展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28-130
目的:探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病区收治的8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89例患者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64例,产后出血量150~670 mL;分娩孕周31~38周,早产儿57例;新生儿体重1900~4100 g,其中低体重儿58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5例。所有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新生儿科治疗,1例患儿因早产、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监护,必要时终止妊娠,从而降低围生儿的致残率、病死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冶的17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均为高龄合并症患者,临床表现为梗塞后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动态CT显示梗塞区内出血,根据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治愈8例,好转6例,恶化2例,死亡1例,结果满意。结论:出血性脑梗塞发病机制复杂,梗塞区域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继发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动态CT观察,及时恰当的诊治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前置胎盘类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0年间的159例前置胎盘按类型分为边缘性(80例)、部分性(32例)、完全性(47例)三组,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98%,其中边缘性0.99%,部分性0.4%,完全性0.58%。高龄、多产、流产、剖宫产均为发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三组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输血、诊断孕周、分娩孕周、阴道分娩、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切除子宫、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重、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比较,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新生儿体重平均只有2470.2g。结论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妊娠结局与其类型有关,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临床症状较重,母儿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大剂量输血的并发症,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到2006年8月本科收治的24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大剂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输血量4 200 ml-10 000 ml16例,10 000 ml-12 800 ml 8例;输血成分为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新鲜全血.4种成分血均输的有4例,输前3种的有4例,输前2种的有16例.结果 本组10例并发凝血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出血伴皮肤紫斑、下消化道出血各2例,出现早期DIC3例,出现典型DIC3例.本组生存19例,死亡5例.直接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2例,典型DIC 3例均死亡.并发代谢性酸中毒8例,低钠低氯1例无低血钾,低血钙2例但未出现抽搐,无代碱.结论 大剂量输血可以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体温等并发症.提高麻醉和手术技能,减少出血;避免不合理输血;提倡成分输血;建立早期DIC的概念有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科DIC的临床表现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间发生的8例产科典型DI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产科DIC主要表现为阴道大出血和休克,多为急性,且病情发展迅猛,不易用原发病解释微循环衰竭或休克,早期发现且及时治疗,预后较好。②诱因明确,如死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药物过敏、双胎、肝损、妊娠高血压、HELLP综合征、生殖器感染等;8例孕产妇中死亡1例,子宫切除5例,发生严重后遗症1例,死产3例,死胎2例。结论:由于妊娠后血液、循环系统的特殊变化,孕产妇DIC发生几率升高,应高度重视有发生产科DIC诱因的病例;一旦发生DIC,积极果断地处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