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伊宁市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情况,为今后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及《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一期)TB/HIV双重感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结果 2007年10月~2009年9月项目执行2年共发现TB/HIV双重感染患者302例;涂阳患者抗结核治愈率分别为第一年15.4%、第二年70.0%;治疗完成率分别为第一年27.1%、第二年77.6%。结论提高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愈率和治疗完成率,除规范治疗,还要加强结核病防控机构与艾滋病防控机构的密切合作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综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贵州省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筛查情况。方法在2006-2008年期间在贵州省的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在结核病人中开展初筛及确认实验;在现存的艾滋病人中进行结核病筛查,主要做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结果贵州省9个地(州、市)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的县数逐年增加,全省在结核病人中筛查HIV阳性的感染率为0.2%,在HIV阳性病人中筛查结核病的患病率平均为6.2%。结论贵州省大部分县(市、区)都已开展TB/HIV双重感染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非治疗因素对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影响。 方法 以2007-2008年3个省共6个县,新发现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非治疗因素对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影响。 结果采用治疗成功(治愈+完成治疗),丢失(中断治疗)作为结局变量,共纳入294例患者观察。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HIV感染途径主要为静脉吸毒及性传播,近1/3的患者无固定职业,为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低、离异或丧偶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治疗率高。 结论 要减少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治疗率,应重视患者心理支持及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尤其对无固定职业、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患者。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宁市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艾滋病及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HIV/AIDS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新疆伊宁市是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高流行地区,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TB/HIV双重感染,降低HIV感染中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减少结核病人中HIV感染机会,伊宁市于2007年10月启动了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项目。为了解我市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流行状况,分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将项目执行第1年(2007年10月—2008年9月)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霍城县全球基金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方法对霍城县(区)2007年10月1日—2012年6月30日上报的结核病患者开展HIV检测情况、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登记分类构成、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及结核病治疗转归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1 715例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检测1 561例,既往HIV抗体阳性73例,新确认HIV抗体阳性62例,1 667例HIV/AIDS患者中TB患者73例;135例TB/HIV病例中,抗结核治疗130例,治疗率为96.30%。结论通过实施全球基金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工作,应用科学、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掌握项目地区的TB/HIV双重感染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防治对策,为霍城县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HP方案(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各0.9 g/次,1次/周,共12次)预防性治疗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与完成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6—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使用3HP方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完成率,并随访2年观察活动性结核病发生情况。结果:使用3HP方案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6/38),其中,消化道反应者2例(5.3%),失眠、头晕、皮疹、药物性肝损伤者各1例(2.6%);药物性肝损伤者中断治疗1例,治疗完成率为97.4%(37/38);随访2年均未观察到活动性结核病发生。结论:3HP方案预防性治疗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安全性好,完成率高,预防活动性结核病的效能仍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卧龙区结核病/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一期(2007-2008年)的执行效果。方法对2007-2008年项目执行情况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共确诊结核病人916例,检测HIV抗体847例,检测率92.47%;筛查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368人、1790人次,筛查率94.36%;发现活动性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55例,其中新发涂阳患者3例。经抗结核治疗后,新发涂阳治愈率66.7%,症状改善病灶明显吸收37例,症状缓解率70.0%。结论卧龙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取得满意效果,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要求,为二期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齐威  高丽 《中国防痨杂志》2017,39(11):1247-1250
为评估天津市MTB与HIV双重感染项目防治效果,完善我市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机制,笔者选取2011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结核病专报系统中登记的天津市1956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其中16821例接受了HIV检测,发现并确诊42例为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对双重感染者给予抗结核(42例)和抗HIV病毒(32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并跟踪随访1年。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中HIV筛查率为86.0%(16821/19564),HIV阳性检出率为0.25%(42/16821)。对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为78.6%(33/42);有32例接受了抗HIV病毒治疗,占76.2%(32/42)。1年后对33例结核病治疗成功的患者随访,有4例死亡,2例结核病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省AIDS高流行县(区)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对HIV与Mtb双重感染患者结核病治愈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析安徽省AIDS高流行的7个县(区)2006年10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发现的199例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疗程结束后的转归情况。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中进行抗病毒治疗者135例,抗结核治疗者192例,181例接受了全程督导,疗程结束后1年内结核病治愈48例,完成疗程113例,迁出4例,死于结核病4例,死于非结核病21例,治疗失败1例,丢失1例。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3.9%(161/192),总病死率13.0%(25/192),其中因结核病死亡率2.1%(4/192)。结论 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积极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并进行及时的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结核病治愈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HIV/AIDS)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而结核病则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占20%~50%,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两病相互促进,使病变进展、恶化、艾滋病人1/3死于结核病,因此,加强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特别是结核病的治疗,是控制艾滋病的发展,提高愈后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就2005年8月~2006年8月我科收治的艾滋病感染合并肺结核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项目效果进行分析,为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项目县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HIV抗体检测,随访的HIWAIDS感染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免费进行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收集项目县2007~2012年季报表和年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项目单位共登记肺结核患者7756例,提供免费HIV抗体检测6145例,检测率79.2%,检出HIV阳性患者25例,检出率0.41%;累计随访HIV/AIDS感染者/患者6222例,开展结核病筛查5512例,筛查率88.6%,发现结核病患者219例,检出率4.0%;HIV/AIDS感染者/患者中结核病患者发现率是结核病患者检出HIV阳性率的8.9倍。结论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项目的重点在于及时发现和治疗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中的结核病患者;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和HIV/AIDS感染者/患者开展双向筛查,符合条件的结核病/艾滋病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和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地区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发病和死亡率,对提高结核病/艾滋病感染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员建议有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应该服用抗逆录病毒药物依法韦伦。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和结核病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艾滋病(HIV/AIDS)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而结核病则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一般约占20%-50%。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两病相互促进病变进展、恶化。艾滋病病人1/3死于结核病。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预防艾滋病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尼日利亚结核病与结核病/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的负担和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以确定尼日利亚结核病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为尼日利亚消除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描述尼日利亚的结核病与TB/HIV双重感染负担趋势。结果: 尼日利亚是结核病与TB/HIV双重感染高负担国家,HIV感染者结核病发病率从2010年的5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7/10万;2020年结核病确诊患者数为13.5万例,估计发病例数为45.2万,结核病治疗覆盖率仅为30%;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从2010年的6.9%增加至2020年的26.0%;结核病成功治疗率从2010年的81%提高至2019年的88%,TB/HIV双重感染患者成功治疗率从2012年的78.9%提高至2019年的81.1%;尼日利亚结核病资金总量增加,TB/HIV项目资金变化小,从2010年的45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40万美元。结论: 尼日利亚与2020年“终止结核病战略”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尼日利亚要减轻并消除结核病和TB/HIV双重感染负担,必须优先考虑落实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增加必要的结核病防治资源和经费,提高结核病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韦彩云  汤卓  杜丽群 《内科》2009,4(2):269-271
目前艾滋病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双重感染已经引起世人关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ey virus,HIV)感染者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而结核病又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感染率约占艾滋病患者20%~50%。1 HIV/TB的流行现状 截止2005年底,全世界估计有4030(3670~4530)万人感染HIV,全球有三分之一的HIV感染者合并结核分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是一个互相促进病变进展、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伴发病。目前,全球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每一秒钟就有一人受感染、现有结核病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18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达300万人。而HIV感染人数,至1998年底全球估计为3340万人,艾滋病人达200万例,每天有16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全国有5亿以上人口受结核菌感染,有活动性结核病人60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每年有113万新发肺结核病人,每年因结核死亡者达25万,是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2019年云南省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接受抗结核治疗的3329例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信息,描述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的246例(7.39%)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抗病毒治疗等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46例患者中,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死亡98例(39.84%)。死亡患者中男性占81.71%(201/246),246例死亡患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40(33,48)岁。Cox回归模型显示,≥60岁(aHR=2.00,95%CI=1.27~3.15)、CD4+T淋巴细胞水平50~<400个/μl(aHR=3.23,95%CI=1.63~6.42)、CD4+T淋巴细胞水平<50个/μl(aHR=8.96,95%CI=4.37~18.38)、仅抗结核治疗(aHR=1.74,95%CI=1.13~2.67)、在结核病定点医院治疗(aHR=1.58,95%CI=1.19~2.10)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结论 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60岁、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患者,并加强对定点医院医生的结核病防治培训,提升诊断治疗能力,以降低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病亡率。  相似文献   

19.
艾维莉 《内科》2007,2(4):604-606
HIV/AIDS的流行导致结核病(TB)的重新出现,而TB是HIV/AIDS发病和死亡的首要诱因。AIDS和TB相互促进,共同消耗,TB可能加速HIV感染到发病,而HIV感染也会加速TB进展。文章就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相关问题结合文献资料进行阐述,希望对艾滋病和结核病预防、治疗的深入研究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初始耐药的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HIV感染合并初治结核病患者80例和非HIV感染初治结核病患者163例,结核病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菌型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初始耐药率,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患者异烟肼和利福平各占21.3%(17/80),非HIV感染结核病组患者链霉素占11.7%(19/163)。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总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25.0%(20/80)和17.2%(28/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耐多药发生率,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为18.8%(15/80),非HIV感染结核病组为6.7%(1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有1例广泛耐药患者占1.3%(1/80)。对二线抗结核药物总的初始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地区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初始耐药中耐异烟肼、利福平比例最高,耐多药发生率比非HIV感染结核病组患者高;并出现了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