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闫屾  马严  赵钦 《通信学报》2013,34(Z2):117-120
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的IPv6地址空间的半状态翻译方法,可以支持短前缀到长前缀的地址转换,同时可以尽可能少地记录地址翻译过程中产生的状态信息,以降低设备存储负载。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任意长度前缀的IPv6地址的半状态翻译,同时可以在传输层保持校验和的中立性,避免端口转换,实现对传输层协议和上层应用的透明。本方法是对IPv6前缀无状态翻译的补充,使得IPv6地址翻译方法更为普适。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IPv6实施以后,局域网中几个重要协议的变化,包括手工配置IPv6地址和自动配置IPv6地址的协议,组播应用的增多和组播协议的改进,邻居发现协议取代ARP解析地址的过程。Internet可以看成是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多个局域网的网络,终端用户使用IPv6,最先的体验也可能是在局域网中。  相似文献   

3.
李子木  傅怡琦  潘丽 《通信学报》2014,35(Z1):16-86
分析了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大规模IPv4/IPv6演进环境下的基本地址管理需求,对IPv6地址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适用于这种大规模演进环境的地址管理服务关键运行技术进行了探索性讨论。最后通过实际部署案例,给出了地址管理服务在大规模IPv4/IPv6双栈演进环境中的具体应用,为基于IPv6的下一代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统一地址管理和演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IPv4地址即将耗尽,IPv4向IPv6过渡已成为必经之路,IPv4与IPv6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共存期。如何实现IPv4与IPv6共存期的应用互访和平滑演进是实现IPv4向IPv6成功过渡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IPv4向IPv6过渡共存期可能存在的应用场景,并着重介绍了协议翻译技术、隧道类技术以及地址复用技术,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IPv4网络与IPv6网络网络互通问题,对网络地址协议转换(NAT-PT)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NAT-PT技术是通过对IPv4地址和IPv6地址转换同时在IPv4数据报文和IPv6数据报文之间进行报文头语义翻译,实现IPv4网络与IPv6网络互通。给出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NAT-PT网关方案设计、实现、工作流程和验证结果等。提出了NAT-PT技术是一种解决纯IPv4网络与IPv6网络互通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IPv6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通过对移动IPv6~作原理以及其优势的研究,指出了移动用户不需要固定的IP地址,只需在终端采用移动IPv6技术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需要的数据。最后通过移动IPv6在无线局域网和4G移动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研究认为移动IPv6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会给移动用户带来更多方便。  相似文献   

7.
基于IPv6的移动数据网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移动需求,并将移动IPv6作为IPv6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IPv6在移动环境下可更好地支持端到端以及多媒体业务.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移动网络中逐渐引入IPv6也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的策略,并给出了3G网络环境下IPv6地址分配方式以及移动IP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优点,列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ICANN(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宣布全球43亿个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为解决地址资源的匮乏的问题,各国将视角转向下一代互联网IP层技术——IPv6技术。本文介绍了三种主要的的IPv6过渡技术:IPv6/IPv4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协议翻译技术,接着结合江西数据通信网现状,提出三种通信网IPv4至IPv6过渡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佳方案,最后简要阐述了公司IPv6演进路线。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WLAN环境下移动IPv6的低时延切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波  刘云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05,33(4):590-595
提出了一种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环境下移动IPv6的低时延切换方法NDPR.在不依靠链路层触发的条件下,NDPR使用非均匀检测模型来减小切换检测产生的时延,降低了切换检测过程的开销.通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机制和转交地址的预注册机制,NDPR减小了移动IPv6的移动检测和转交地址配置过程的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节点切换过程的时延,而且其性能优于以往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之后,运营商将无法再获得IPv4地址,业务持续发展和IPv4地址即将耗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应对地址短缺,IPv6是解决地址问题的根本手段,但关键是如何在地址枯竭前完成从IPv4向IPv6的平滑演进。本文介绍了IPv6网络的发展之路,分析了IPv6演进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了IPv6过渡技术的部署,最后对华为IPv6的应用和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IPv6校园试验网的接入使用中,如何判定接入用户IPv6地址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在基于SAVI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与实现了IPv6校园网的源地址验证。从源头上保证了IPv6接入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尹霞  施新刚 《电信科学》2004,20(10):50-55
IPv6协议即将成为Intemet的标准,在任何协议的研究开发中,测试工作都是很重要的.移动IPv6作为IPv6协议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协议,对基本的IPv6协议运作方式有较大的改变,对它的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将有助于协议的完善.本文在介绍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IPv6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从IPv4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虽然由于IPv6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其不仅面临着传统IPv4地址共享技术的挑战,也面临着正在发展中的未来互联网技术的挑战,但文章分析后认为,向基于IPv6的未来互联网演进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联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如何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TCP/IP(v6)网络的互联是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全IP互联方式是当前讨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在WSN内部是否需要采用IPv6,是WSN协议设计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其结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WSN协议发展的基本走向.本文首先介绍了WSN与IPv6网络互联的各种方式,然后重点对采用全IP互联方式的必要性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全IP方式是实现WSN与IPv6网络互联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未来互联网发展的焦点已经不再单纯是简单的接入,而是在此之上的多层次的、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增值服务。文章在分析了向未来互联网演进4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后,提出目前下一代互联网中重要的IPv6技术已经难以胜任向未来互联网演进的需要。文章强调未来互联网虽然存在着多个研究方向和热点,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因此对于未来互联网的研究需要从更基础的起点出发。  相似文献   

16.
针对IPv6核心网络的部署,分析了IPv4穿越IPv6核心网络的应用需求,给出了IPv4 over IPv6隧道技术方案设计,重点介绍了IPv4 over IPv6隧道技术的软件组成、控制流程和数据流程,以及具体的软硬件实现环境。对该技术与基于MPLS的IPv6 VPN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比较。对研制的设备在试验网络中的参数配置和功能验证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mobile terminals, the mobile Inter-net has experienced expone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acing more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bandwidth, address space, security, mobility, and energy.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se the five abovementioned challenges and then survey related technology trends. We also describe the progress of architecture research aimed at the future mobile Internet. We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a single tech-nology can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of mo-bile Internet, an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more on how to make architectures and tech-nologies work together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NAT-PT技术及其在FreeBSD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PT是解决IPv-4/IPV6共存过渡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主要介绍了NAT-PT及其相关的网间协议转换技术,并在FreeBSD系统下采用NAT-PT技术设计出IPV-4/IPV6转换网关,最后,利用该网关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进行运行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范围内,IPv4地址正在加速枯竭,如不及时应对,将会对未来互联网的应用和创新造成影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大型运营商和其他机构,在IPv6的研究、推广、部署上都进行了有益尝试,获得初步进展。在此方面,我国应该具有紧迫感,积极工作,做好准备,开始真正的全面部署和商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