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使用“校正砂”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1)用待校正的检查筛按“筛分法”的规定筛分“校正砂”,将所得各粒群的含量和由其计算得出的累计含量填入附表“校正砂”的测定值栏内。(2)在正态概率纸上沿该粒度的基准线分别找出各粒群累计含量所对应的点。  相似文献   

2.
磨料粒度组成的正态概率校正,通常是人工作图,过程比较烦琐,会产生较大的人为误差,从而给磨料粒度组成检测的最终结果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就作图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其基本粒误差最大,人为误差达3~4σ。新研制成功的微机磨料粒度正态概率校正仪,操作简便,运算处理快速准确。经试验验证,与作图法结果比较其误差值一般在0.1~0.3σ左右。  相似文献   

3.
15.被检磨料的粗粒、基本粒和细粒的实际组成如何在正态概率纸上确定? 当校正检查筛在正态概率纸上得出实效尺寸线之后用这套检查筛就可取磨料试样仍按筛分法的规定进行检查,将得出的各粒群百分含量并计算出累计值,把它们分别标在相应检查筛的实效尺寸线上,并将相邻两点连成直线,这条线即是所谓的试样测定线;最后找出试样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测定金属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的移位法,应用试样拉伸时其体积不变原理,导出了试样断后长度的移位换算公式,因其原理与移位法相同,故称这种方法为移位换算法。试验证明,所得的公式是可靠的。试验时,根据试样的断裂位置不同,应用公式即可求得试样断后伸长率的准确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D/F定量方法(底波百分比法)和DGS曲线定量方法所测定缺陷大小的两种换算方法:图解法和计算法,并列出了一些有关的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用标准砂校对换算磨料的粒度组成,方法虽然简单,但存在一定缺点。其一是标准砂的生产比较困难,有时需配制才能实现。其二是检查筛筛网的尺寸偏差对粒度组成的影响较大,甚至破坏粒群的连续性,在生产上会造成有些粒度号好干(易于生产),有些粒度号难干(不易生产)的现象。其三是校对的计算比较麻烦,在磨料新国标中对粒度组成的校正要用正  相似文献   

7.
在加工中和设计中经常要将孔间距公差换算成直角座标公差,本文介绍了按等公差法和等公差级法分配x、y座标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图7幅。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标准GB/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中验证电压动作值的试验方法规定:测定吸合动作电压值一般在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试品热态时进行;测定释放动作电压值一般在最低周围空气温度下试品冷态时进行。验证吸合动作上限值应在最高周围空气温度热态和最低周围空气温度冷态二种情况下试验。以上测定也可采用经过验证证实等效的其它方法。关于等效试验方法在国标GB998-82《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中推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用接入附加电阻的等效方法测定相当于最高周围空气温度及热态下的吸合电压值;2.用电阻换算方法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相机径向畸变中心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方法对相机径向畸变中心校正,以实现相机径向畸变中心高精度定位。首先介绍了针孔相机和镜头畸变结合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归一化8点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的相机径向畸变中心校正方法,得到校正精度为0.2915个像素(32.2562μm),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校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最优化方法研究了X射线衍射线线形分析中,用积分宽度法测算嵌镶尺寸和点阵畸变时,衍射线线形几何宽化的校正问题。寻求出物理宽化函数f(x)和几何宽化函数g(x)九种可能搭配中,未曾解决的四种搭配的几何宽化校正公式,并求出了Cauchy平方型与Cauchy平方型(CC-CC)搭配的几何宽化校正公式,从而完善了积分宽度法中几何宽化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Johnson转换的非正态过程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中要求质量特征服从正态分布。而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稳定的过程不一定满足正态分布的假设。许多学者和质量工程师纷纷提出将非正态数据转变成正态数据的方法,以便使用SPC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Johnson分布系统对这些非正态数据进行转换。文章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处理非正态数据并计算其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结合使用Johnson分布系统百分比拟合法,并给出具体的步骤和做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并计算其过程能力指数,与实际相比照,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文章用相应的matlab和minitab分析软件来辅助实现这个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白埃民  何崇智 《金属学报》1984,20(6):471-474
本文采用最优化方法研究了X射线衍射线线形分析中,用积分宽度法测算嵌镶尺寸和点阵畸变时,衍射线线形几何宽化的校正问题。寻求出物理宽化函数f(x)和几何宽化函数g(x)九种可能搭配中,未曾解决的四种搭配的几何宽化校正公式,并求出了Cauchy平方型与Cauchy平方型(CC-CC)搭配的几何宽化校正公式,从而完善了积分宽度法中几何宽化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两种热浸锌材料进行了盐雾试验,通过失重法和磁性测厚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价了其耐蚀性,并通过镀锌层密度换算比较了两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初步发现失重法较为快速准确,磁性测厚法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测试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断后伸长率的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然 《物理测试》1990,(6):11-13
本方法通过测试最大应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和断后伸长率,求得与材料相关的常数α、β的值,然后就可以根据公式δ=α+β(S_o~(1/2))/ l_o换算出该材料其他任何标距试样的断后伸长率了。该法不受材料的种类和试样尺寸的限制,只要形状相似均可换算,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美国热交换学会(H·E·I)推荐的真空系统允许漏气量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的基础上,造一步阐述了真空法检漏与正压法检漏漏气量换算等效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正确性。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粗低真空系统正压法检漏允许漏气量基准。  相似文献   

16.
已知的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MLS)的数据拟合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动最小二乘法(IMLS)。通过对正态加权函数与两种典型加权函数的分析与对比,证明了正态加权优越的拟合性能。以正态加权作为加权函数对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其影响半径与形状参数对拟合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曲线拟合和曲面拟合的数值实例,数值算例和测量数据处理表明,改进的移动最小二乘法在曲线拟合和曲面构造方面性能优于移动最小二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了两种计算中位数差值及置信区间的非参数方法——Hodges-Lehmann法与Bootstrap法,采用三种不同分布数据实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间的差异,对差异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方法: 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生成正态、对数正态和双峰分布数据各两个,用两种非参数方法计算每种分布的中位数差值及其置信区间。该模拟过程重复500次。 结果: 当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种方法的结果相近,且与用均值取代中位数的参数法接近。当数据为对数正态分布时Bootstrap法的估计值及置信区间比Hodges-Lehmann法偏大,当数据为对称分布时两种方法计算的估计值结果相近,置信区间略有差异。 结论: 对称分布的数据两种方法的估计值基本一致。非对称情况下Bootstrap法更注重中位数的位置,而Hodges-Lehmann法更多体现了数据的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线切割技术中,保证线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即校正),大多数使用广采用预孔法,万用表法。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同志搞了半自动,全自动校正装置,但除少数由微机控制的机床用软件方法得到自动校正功能外,都是从硬件入手。为了节省元件,实施方便,而能实现自动校正。我们从软件入手,利用线切割原数控台的运算表作为机器指令来实现线切割工件与电极丝相对位置的自动校正。这种方法和微机实现自动校正的方法相类似,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阶段估计法(two-stage estimation, TSE)在肿瘤临床试验转组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阐述TSE法的理论与实现步骤,并应用该法对一项双臂抗肿瘤药物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校正,评估校正前后两组生存曲线以及风险比的变化情况。将TSE法的分析结果与秩保持结构失效时间模型(rank preserving structural failure time models, RPSFT)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TSE方法校正后的分析结果显示,安慰剂组校正前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校正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同时校正前组间风险比也高于校正后的组间风险比,且与秩保持结构失效时间模型的校正结果相近。结论:TSE法易于实现且较为可靠,在临床试验转组分析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亦需注意其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多个以率为共同终点评价指标的单组临床试验,探讨控制全局把握度的样本量估计方法。方法: 根据单组目标值法单指标时的样本量估计方法,在理论上阐明单组临床试验多个共同指标时样本量估计的原理,提出控制全局把握度的样本量估计方法。事先设定各单指标目标值、靶值、I类错误率及总的II类错误率水平,在给定的样本量下可算得各单指标对应的把握度,相乘后即为全局把握度,利用逐步寻值即可获得达到全局把握度时所需的样本量。结果: 结合一个单组临床试验案例,基于4个率指标,利用样本量估计的正态近似法和确切概率法,分析对比了传统直接校正把握度的方法和本文逐步寻值法所估计的样本量结果,后者能更准确地控制全局把握度,所需的样本量更少。结论: 本文给出的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多指标情形下逐步寻值的样本量估计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全局把握度、节约样本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