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疹是一种以发热、呼吸道卡他与出疹为主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极强,疫苗可以预防;其病原体为麻疹病毒(MV).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各个毒株之间的抗原性相同,而且稳定,至今尚未发现麻疹病毒亚型存在.  相似文献   

2.
麻疹病毒稳定性较差,不易长期保存.我们尝试优化麻疹疫苗单次病毒收获液的生产工艺,提高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和稳定性,使麻疹病毒能在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便于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稀释,配制原液和半成品,制备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3.
麻疹病毒的血溶特性麻疹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猴血球的现象早已被认识。1960年Peries等在测定麻疹病毒的血凝时发现:如果延长在37℃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冻干麻疹疫苗重溶并与DPT或DPT加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DPTP)等体积混合后,测定麻疹病毒的灭活率.DPT含硫柳汞(0.013%)及磷酸铝(≤1.25mg/剂);每剂DPTP含苯氧乙醇(≤5μl)、氢氧化铝(≤1.25mg)及甲醛(≤100μg),重溶后的麻疹疫苗每剂含麻疹病毒10~3~10~(4.5)TCID_(50).将上述混合制剂置于33℃温育.于混合后立即及混合后1、2、4和8小时,以Vero细胞测定麻疹病毒滴度,用单纯麻疹疫苗作对照.共作3次实验,每次均作双份测定.结果证明,不论在DPT或DPTP中,麻疹病毒滴度在4小时内均不下降,在4~8小时均下降,而对照组则至8小时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5.
由于最近波士顿麻疹流行,因此给许多大学生接种了麻疹减毒活疫苗.在这些学生中可能有一些未被识别的免疫缺陷症患者,特别是有明显症状的AIDS或AIDS前期患者.如给这些人接种麻疹活疫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肺炎(巨细胞肺炎).虽然巨细胞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但可不伴有皮疹,因而不易识别.曾有报道,在发病或接种疫苗后35天,还可在支气管分泌物内分离到麻疹病毒,这可能是社会上传播本病的潜在因素.但一般人在发疹后48小时已不能分离到麻疹病毒.所以凡学生在接种麻疹疫  相似文献   

6.
麻疹病毒在发展中国家仍然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人们多方研究以求改进疫苗效果 ,除佐剂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外 ,以编码麻疹病毒蛋白的 DNA质粒免疫动物的研究亦获相当进展。如接种编码麻疹病毒蛋白 DNA质粒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基因枪注射恒河猴诱生了麻疹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 ,并减少了猴体被攻毒后产生的麻疹病毒血症。本文作者观察了食蟹猴经 DNA质粒免疫后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情况。  试验中使用的 Helios TM基因枪注射系统可以直接把小量 DNA送入上皮细胞内。把编码麻疹病毒蛋白的 DNA…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麻疹病毒在体外胸腺上皮细胞(TE细胞)培养中的复制.16只胎、婴儿胸腺用常规法粉碎成0.3~0.4mm大小,移于含促生长激素(HDM)和新生儿脐带血清的培养液中.新生细胞吸附平皿后,改用无血清HDM培养5~10天接种麻疹病毒,第1~15天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查.TE细胞培养液接种Vero细胞.用TE-4(抗皮质、髓质)、TE-15、TE-19(抗胸腺小体)、A2B5C抗CQ神经节苷脂)、HFI(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检查感染麻疹病毒的TE细胞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宿主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应答,据认为主要与此病毒的两种表面抗原血凝素和融合蛋白有关。本文目的在于估价麻疹病毒的主要表面糖蛋白成分血凝素的免疫应答。用麻疹病毒持续感染的MA-160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细胞制取麻疹血凝素抗原。除去细  相似文献   

9.
麻疹病毒可能是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病原因子,并有证据认为麻疹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本文作者报告了一种改进的测定麻疹抗体的间接放射免疫技术(RIA),即把麻疹病毒持续感染的Hela细胞作为固相抗原,用RIA技术检查亚急性硬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应用Edmonston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选择法分离和检定自然发生的麻疹病毒抗原变异株特征的结果。作者应用两个抗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
丙酮处理麻疹病毒后,其溶血活性被灭活,而血凝活性不受影响。麻疹康复病人血清用丙酮处理的麻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吸附后,血凝抑制抗体(HIAB)消失,而溶血抑制抗体(HLIAB)仍保留,且能中和病毒并与麻疹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抗原起反应。本文旨在查明留在吸附后血清中的HLIAB,并予以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定量与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麻疹病毒Ig 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大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送检的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血清120份,均采用定量与半定量ELISA检测,比较2种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半定量ELISA检测120份血清中阳性101份,阴性19份,定量ELISA检测120份血清中阳性104份,可疑2份,阴性14份,2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5,P=0.254);半定量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 G抗体灵敏度为95.19%,特异性为100.00%,阳性符合率为94.17%。麻疹病毒Ig G抗体定量结果符合偏态,经正态性检验得出P<0.05。随着半定量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 G抗体滴度增加,定量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 G抗体值随之升高,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相关系数r=0.45,P<0.05;将1∶800和1∶3200两个滴度和对应Mann-Whiteny检验,得出Z=1.221,P>0.05,表明滴度和定量值基本相同。结论定量和半定量ELISA在麻疹病毒IgG抗体中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均对麻疹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呼吸篇]肺炎合理用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学 我国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病毒,偶有麻疹病毒、E 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相似文献   

14.
尽管六十年代工业化国家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明显控制了麻疹,但该病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疾病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疫苗覆盖率低及母体抗体干扰所致,为克服这些问题,应建立新的疫苗接种策略,发展新一代麻疹疫苗.最近提出的方法有:通过不同途径接种新的减毒的麻疹病毒和重组病毒以及由新佐剂系统提呈的病毒亚单位.另外,可用新近建立的麻疹病毒感染的猕猴模型对这些新方法的保护作用机理、效力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麻疹病毒抗血清,用于含麻疹病毒成分的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检定。方法  制备麻疹病毒Edm-3株病毒收获液,采用弗氏佐剂,对家兔和豚鼠分别经皮下多点或腹腔途径免疫3针,加入制备抗血清,经除菌过滤和补体灭活后,对抗血清进行中和效价、中和能力、细胞毒性及特异性检测。结果 用4种免疫方式制备的抗血清中和效价均高于1∶320,其中豚鼠背部皮下组中和效价为最高,达到1∶2 459;将豚鼠背部皮下组抗血清稀释至1∶320,能够完全中和每毫升2 000 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的麻疹病毒,同时对Vero细胞、RK-13细胞、MRC-5细胞无细胞毒性,且不可中和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结论采用Edm-3株麻疹病毒收获液,通过背部皮下多点方式免疫豚鼠可制备具有较高中和效价的麻疹抗血清,可用于疫苗检定。  相似文献   

16.
周丽  胡忧超 《北方药学》2011,8(12):87-87
目的:为了解新生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麻疹疫苗接种及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新生儿满8足月接种麻疹疫苗,于一周岁检测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情况。结果:2010年1598例新生儿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后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率达92.18%。结论:新生儿接种麻疹疫苗能获得较高的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率,麻疹疫苗不是终身免疫,须适时加强,进一步加强预防麻疹的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王保才 《河北医药》2007,29(9):1010-101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多为小儿.60年代以来,国家对儿童实行计划免疫,麻疹发病率一度下降,其流行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人群中麻疹抗体滴度下降、麻疹病毒变异等原因,全国各地区麻疹病例相继增多,向大龄化发展.最近全国调查显示,目前麻疹发病率位居法定乙类传染病第5位,给全民健康带来危害.为了解其新的发展规律,更好的控制其流行,现对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成人麻疹143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的麻疹病毒感染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 ,麻疹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可增强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 ;其次 ,由于母体抗体的干扰作用 ,加上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现有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较差。白细胞介素 ( IL) - 1 2已被成功地用作疫苗佐剂 ,其表达的抑制也与麻疹引起的免疫抑制有关 ,所以使用 IL- 1 2可能会增强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应答。  美国 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 Hoffman等采用表达 IL - 1 2的重组麻疹病毒对恒河猴进行免疫 ,并以接种不表达 IL- 1 2的亲本麻疹病毒的恒河猴为对照 ,观察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家庭用药》2010,(9):52-52
一、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无免疫力的人接触患者后90%以上会得麻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可导致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麻疹患者49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我国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以来,极大的减少了人群中麻疹的发病率。但是,由于人口流动逐年增大以及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导致近几年麻疹的发病率回升,而且患者的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因此,有关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现行疫苗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96例麻疹患儿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