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失败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485例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失败18例,失败率3.71%。其中螺钉自椎体拔出2例,螺钉切割椎体3例,螺钉进入椎间隙3例,结核病灶复发10例(伴脊柱畸形5例,单纯畸形愈合2例,脓肿形成2例,死骨形成1例)。12例采取二期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4例经调整药物和卧床休息,2例行多次脓肿穿刺和注入抗结核药物。结果随访15~36个月,12例脊柱结核取得彻底治愈,6例取得临床治愈,其中3例遗留侧凸畸形,1例遗留后凸畸形,但未见结核再次复发、窦道脓肿形成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效。结论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虽有较多术后并发症,但能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前路手术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巨大寒性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27例。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4~6周,术中彻底的清除病灶,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多根肋骨支撑植骨修复,同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卧床4~6周,继续正规化疗至少12个月。结果 27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例结核脓肿复发,于术后40 d再次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良好,死腔消失,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拔出、断裂,脊髓神经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对胸腰椎结核行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高胸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例高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均有椎旁及椎管内脓肿,严重破坏的椎体均小于三个节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为26~76度;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2例.采用单纯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加钉、钩、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结核复发.ASIA分级平均恢复1.88级.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为8~24度,无明显加重;术后3个月血沉均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于严重破坏的椎体小于三个节段,同时合并后凸畸形的高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配合 CT 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90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合 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时间(55±14)d;其中310例患者有脊柱手术指征,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结合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2~4周后行病灶清除术。结果980例脊柱结核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3~5年,均达到治愈及停药标准,另310例手术后达到治愈。结论全身化疗配合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结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对不伴有严重脊髓损伤或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均行AF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手术,术后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术后X线拍片复查,骨折椎体前缘高完全恢复,椎体后缘骨块复位,随诊6~26个月,X线拍片、CT扫描显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21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包括脓液、结核肉芽肿组织、死骨、病变椎间盘。椎间大块髂骨和肋骨或装满自体骨屑的钛网植入,术后继续抗结核化疗1~1.5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4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血沉逐渐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内固定钛网松动及移位;术后Cobb角(3.5±1.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纠正。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组31例均治愈,无组织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3.4°,15个月植骨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10例胸椎,11例胸腰段椎及5例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9例胸腰段椎、9例腰椎、14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配合规范地抗痨治疗,观察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结核治愈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98.3%(57/58)患者植骨融合满意(Bridwell标准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8.3%(57/58).[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安全有效;术前术后的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脊椎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保障;手术方式和病灶清除的范围应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后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胸腰椎结核(下胸段7例,胸腰段7例,腰段12例)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26例中经平均25个月随访,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6例,D例8例,E级10例,术后ASIA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17例。手术前后凸矫正度(15.50±1.50°),所有患者植骨完全融合。【结论】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3例脊柱结核复发(3%)。另有植骨不融合5例,植骨融合率为94%,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还有3例术后窦道形成,经切开清创探查,加强换药后痊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14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1级。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后辅以支具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段脊柱患者内固定术后采用胸腰骶支具TLSO治疗。每3~6个月摄站立位或仰卧位正侧位X线片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内固定器械稳定性和脊柱植骨融合率。[结果]46例获得2年以上的临床随访,平均时间20.6个月。有1例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发生断裂松动,且有相应并发症发生。脊柱损伤节段的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约为96%(44/46),8个月全部融合。【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行支具治疗的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支具增强了患者内固定器械的稳定性,减少了疲劳性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学者提出的经前路矫正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植骨块塌陷、吸收或断裂的并发症。研究证实,通过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可增加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力量,避免出现植骨并发症、降低假关节的形成并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及功能恢复。目的:分析评价2个或多个节段受累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胸腰段有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的结核患者,一期行后路内固定融合并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内固定。所有患者内固定后持续9个月抗结核化疗,最初3个月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后6个月采用三联抗结核药物。随访时测量后凸角度,评价患者融合情况、神经病变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节段融合重返工作岗位。内固定治疗后15例(75%)的患者仅残留局部轻度疼痛,3例(15%)活动受限明显。内固定前11例有神经功能障碍,内固定后9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凸角度平均矫正了35.1。(84.8%)(P〈0.001),在随访期间矫正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及植骨相应并发症。结果表明,对于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伴有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应环形融合,即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可获得更大矫正,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稳定病变节段,而且可以长期有效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椎体结核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45例多椎体结核患者抗痨治疗 3周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 ,行前方或侧前方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5例患者并行椎体前路内固定。结果 45例获 12— 40个月随诊 ,术后 5周内 40例背部痛减轻 ,术后 3周 44例血沉与术前比较不同程度降低。 3 8例后凸畸形的患者 ,畸形矫正 90 % ,随访期内 ,仅有 1例丢失度为 3°。 15例有神经损害的患者 ,都有 1— 2级 (Frankel分级 )的恢复。在随访期内 ,44例植骨融合 ,未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多椎体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2例,腰椎4例,腰骶椎8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后凸成角7°-58°,平均16°,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6%,优良率达89.6%,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路器械固定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多个节段受累、腰骶段及伴窦道者,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背景:医用硫酸钙人工骨用以填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存在争议,长期肌注链霉素抗结核具有患者依从性差等弊端,局部应用可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目的:观察在胸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中,应用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的疗效。 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17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内固定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射线检查,内固定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内固定后3个月显影不清,内固定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提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应用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不仅可以补充植骨量,而且可以提高局部抗结核药物的浓度,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1),对照组行短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长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8.7±33.9)min,明显长于(113.6±24.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86.4±122.9)mL,明显多于对照组(183.7±57.8)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度、椎体前缘压缩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有效预防远期矫正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