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爆炸箔加速飞片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爆炸金属箔加速飞片的物理过程,介绍计算飞片速度的经验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模型的计算中,利用高斯曲线形的拟功率曲线代替实测功率曲线。飞片速度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马文涛  穆慧娜  秦国圣  刘炜  曾晓云 《含能材料》2023,31(12):1279-1286
针对冲击片雷管缺乏可靠性量化设计方法的问题,开展了冲击片雷管四点阵列输出界面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提出考虑双裕度系数的可靠性量化设计方法,构建输出性能参数与可靠度指标之间的量化模型;然后对不同设计参数下的输出性能进行仿真,建立输出性能参数与结构设计参数之间的量化模型;最后结合上述两类量化模型,给出了满足冲击片雷管四点阵列输出界面作用可靠度指标要求的结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冲击片雷管输出界面的可靠性设计精度,实现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3.
冲击片雷管飞片参数设计与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电格尼能的计算公式及引用文献的数据,对冲击片雷管的飞片参数进行了设计估算。结果表明,在动能一定的前提下,应尽量取薄一些、轻一些、直径小一些的飞片。  相似文献   

4.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修正机构(DCM)的改进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一维弹道修正引信三圆片阻尼修正机构(DCM)设计中不足的基础上,提出DCM改进设计的指导思想并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设计,新设计的DCM克服了原DCM中的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新的DCM的可行性,阻尼片能够可靠展开到位,阻尼片展开的时间为16.4ms。这将为一维弹道修正引信的进一步工程设计和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OpenCV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在分析了混合高斯模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用了一种改进的混合高斯模型更新算法.在Visual C++6.0中利用OpenCV完成了相关算法,成功地提取出了运动目标和实验场景的背景,验证了该改进的混合高斯模型更新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尾翼稳定弹改进的质点弹道仿真模型,此模型考虑了静止偏航角的估计值,以模拟尾翼稳定的迫击炮弹,航空炸弹,以及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的弹道。这就将国际上用于放置稳定改进的质点模型扩展到尾翼稳定弹丸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行火炮受液压高平机侧拉力作用的筒型摇架建立其力学模型,用有限元法对该模型进行结构总体变形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分析表明,经改进后的模型抗侧拉刚度明显提高其结果对该类型摇架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选用野战给水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运用改进遗传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案例说明模型及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电微纳平台存在迟滞非线性问题,建立改进的Bouc-Wen模型描述压电微纳平台迟滞现象并使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参数辨识。通过引入迟滞非线性项对原始Bouc-Wen模型进行改进来获得更好的迟滞拟合曲线;为了解决辨识精度低的问题,使用混沌粒子群算法来增强算法在局部的寻优能力。结果表明,以频率为1 Hz驱动电压为例,改进的Bouc-Wen模型相较于传统Bouc-Wen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其迟滞现象。同时使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拟合的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均优于传统粒子群算法,有效提高了位移迟滞数据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一种金属桥冲击片雷管集成制造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点阐述了使用MEMS工艺将冲击片雷管的金属桥、反射片、飞片和加速膛集成为一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较之2005年报道的硅集成冲击片雷管制造方法有两方面改进:一是采用金属桥替代多晶硅桥,从而使雷管作用时间缩短到2ms以内;二是使用硅-氧化硅-硅结构(SOI)材料代替单晶硅,从而使硅飞片厚度误差控制在±3mm以内.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金属桥冲击片雷管在3.14kA电流下能够起爆HNS-IV炸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鱼雷所用灵巧引信的设计方案,该引信的安全系统采用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其爆炸序列采用冲击片雷管构成的直列式爆炸序列,在引信装到战斗部之前可以方便地进行加电检测,从而提高其作战性能。该引信由加速度传感器组件、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高压电子起爆组件,雷管组合件等组成,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操雷引信的保险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解决某破甲枪榴弹引信半爆问题的总结回顾,阐明对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的更改要进行充分地分析论证和试验验证,在引信设计中对传爆系列应充分考虑炸药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薛超阳  智小琦  王帅  周捷 《兵工学报》2019,40(5):962-967
为研究引信传爆序列的烤燃特性,建立简化的等效模型,以装填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 烯(FOX-7)导爆药和传爆药的某引信为研究对象,进行升温速率为3.3 ℃/h的烤燃试验。设计两种等效方案,对两种等效构件进行相同的烤燃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等效构件的烤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传爆序列的点火顺序。运用传热学理论分析点火机理,解释了传爆药先点火的原因。结果表明:外壁底部温度为177.1 ℃时发生点火;两种等效构件响应结果与全引信响应结果相同,均为爆燃反应,且破片状态基本一致,等效方案可行;点火点在传爆药中心,传爆药燃烧引起导爆药发生爆燃反应;当导爆药与传爆药为同一炸药时,引信烤燃过程中一般为传爆药先点火。  相似文献   

14.
在高价值弹药机电引信研制中,由于产品成本高,不能像常规弹药引信通过大量的试验对产品可靠性进行验证,因此只有通过可靠性评估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确认.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高价值弹药机电引信可靠性评估方法,即将机电引信分为电路部分、机构部分和爆炸序列等几大部分分别进行可靠度评估,然后通过串联模型进行综合计算出引信单路子系统的可靠度,最后通过并联模型计算出整个引信的可靠度.通过实践验证,证明了评估方法有效、可行,对以后高价值弹药机电引信可靠性评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典型引信传爆序列发展特点分析及设计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叙述了典型引信传爆序列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传爆序列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传爆序列的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雨时 《火工品》2007,(6):47-50
为了能有适用和性能优异的爆炸元件供引信设计选用,从系统设计角度分析了引信技术发展对爆炸元件的功能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当前引信技术发展所需的具体爆炸元件及其装药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预测雷管-导爆管之间的隔爆特性,提出了针对轴向爆轰作用下侧面隔板装药冲击起爆的理论分析方法,通过隔爆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用于引信隔爆安全距离(角度)等设计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董海平  蔡瑞娇 《含能材料》2007,15(6):608-611
为了实现火工品高可靠性指标的小样本评估,研究了火工品可靠性评估小样本试验设计方案,给出了基于试验信息熵的小样本试验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用于H/DRl31引信头部击发机构的54号针刺雷管可靠性进行了试验与评估。结果表明,在试验刺激量4.5cm处试验22发产品,全部发火,评估结果与采用1800发大样本试验验证结果一致,该产品达到了置信水平为0.90,可靠度为0.999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弹药总体和引信传爆序列设计提供参考,以某中型盘状子弹为对象,通过破片初速理论计算和ANSYS/LS-DYNA仿真,并结合试验,得到了传爆管不同偏置距离下子弹战斗部预制破片初速各向分布。结果表明:与中心传爆系统相比,偏心传爆系统离传爆管远的破片初速较高。随传爆管偏置距离增加,同一周向破片间初速差异变大。传爆管偏置9 mm时破片初速增益为-7.28%~8.28%,对子弹战斗部破片杀伤场轴对称性影响不大,因引信安全性设计所需的传爆管偏置结构可行。  相似文献   

20.
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破甲弹生成的金属射流在头螺内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在试验研究及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头螺内腔结构,改善了射流的品质,提高了破甲稳定性,解决了高速破甲弹破甲稳定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