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5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除1例晚期脾脏恶性肿瘤因局部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外,其余27例采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性脾切除术,必要时辅以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9例,女12例。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4例。B起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本组20例均采用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畏以化疗与放疗。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仍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脾肿瘤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38例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碑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行CT检查,38例行超声检查,19例行上消化道造影。38例中的原发性脾良性肿瘤均行脾切除术,2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22例行脾切除术,1例活检。术后病理类型:良性占位性病变14例,恶性24例,恶性肿瘤术后3年存活率58.3%(14/24),5年25%(6/24)。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强调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3例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脾血管瘤5例,脾淋巴管瘤4例,脾囊肿2例,脾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中行脾切除术4例,部分脾切除术7例;有2例脾切除术后1年频发呼吸道感染,其余恢复良好。脾恶性淋巴瘤2例者行脾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1例术后生存23个月,1例术后8个月仍随访。结论: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良性肿瘤术中应尽量保留部分脾脏,脾切除术后2年内应观察感染的临床表明;恶性淋巴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唯一希望。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脾肿瘤1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年 8月至1997年 10月收治的 11例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良性肿瘤 4例 ,恶性肿瘤 7例。11例均经手术切除 ,其中脾血管瘤 3例 ,脾肉芽肿 1例 ,脾血管肉瘤 4例 ,脾恶性淋巴瘤 3例。在随诊的 7例恶性肿瘤中 ,有 3例脾血管肉瘤和 1例恶性淋巴瘤分别于术后 7、9、2 8及 14个月死亡 ,1例脾血管肉瘤和 2例恶性淋巴瘤分别随诊 16、5 8及 2 2个月 ,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 原发性脾肿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良性肿瘤术后无需处理 ,对瘤体较大、分化较差的恶性肿瘤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病人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总结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的经验,以利提高脾脏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脾脏原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有25例术前诊断为脾脏占位病变。良性肿瘤19例中14例行脾切除,5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恶性肿瘤12例中11例行脾切除(其中2例加胰体尾切除),1例活检。术后病检结果:良性肿瘤中各类囊肿1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2例,平滑肌瘤囊性变和海绵状淋巴管瘤各1例;恶性肿瘤中恶性淋巴瘤和淋巴肉瘤6例,血管肉瘤3例,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5年以上3例,均为早期且联用放疗或化疗、免疫治疗。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良恶性鉴别可根据CT、血管造影和血清AKP、γ-GT。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脾脏肿瘤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研究脾脏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6年来 16例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对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的生存期限。结果  16例脾脏肿瘤中 ,良性肿瘤占 9例 ,恶性肿瘤占 7例。良性肿瘤主要为脾血管瘤、错构瘤、淋巴管瘤及炎性假瘤 ;恶性肿瘤主要为恶性淋巴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及胃癌脾脏转移癌。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是脾切除术 ,恶性肿瘤同时应用化疗和放疗。良性肿瘤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恶性肿瘤的生存期限较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恶性肿瘤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完善的体检和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脾脏肿瘤检出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良性脾肿瘤10例,恶性脾肿瘤14例。B超检出率为95.8%(23/24),CT检出率为95.5%(21/22)。良性脾肿瘤10例中8例行开腹脾脏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14例恶性脾脏肿瘤中13例行脾切除术(其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1例行肿瘤活检术。恶性脾肿瘤术后给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14例恶性肿瘤中获随访12例(随访率85.7%),其中1年内死亡5例,存活5年以上5例,2例术后1年尚在化疗中。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检查,外科根治手术结合综合治疗是提高脾脏肿瘤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 977至 2 0 0 4年收治的 4 0例脾脏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4 0例中有 34例术前诊为脾脏肿瘤。B超检出率为 94 %(32 . 34) ,CT检出率为 96 %(2 3 .2 4 ) ,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 84 %(2 1. 2 5 )。恶性肿瘤AKP和γ GT多明显增高。良性肿瘤 2 2例中 1 7例行脾切除 ,5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 ;1 8例恶性肿瘤中 1 5例行脾切除 ,2例活检术 ,1例未手术。术后病检结果 :良性肿瘤中各类囊肿 1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4例 ,炎性假瘤 3例 ,平滑肌瘤囊性变和海绵状淋巴管瘤各 1例 ;恶性肿瘤中恶性淋巴瘤和淋巴肉瘤 9例 ,血管肉瘤 3例 ,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 1例。肝癌脾转移 2例 ,胃癌术后肝脾转移 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 5年以上 3例 ,均为早期且联用放疗或化疗、免疫治疗。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良恶性鉴别可根据CT、血管造影和血清AKP、γ GT。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和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the spleen, M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经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检查对术前良恶性肿瘤鉴别准确率为85.7%,B超误诊率达20%。34例行手术探查,33例行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术后病理显示,21例属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常见,占80.9%;恶性淋巴瘤术后化疗,1年存活率为90.5%(19/21),3年存活率52.4%(11/21),1例术后9年仍存活。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和脾纤维肉瘤合并肝转移者各1例,手术介入治疗术后分别存活13个月和18个月。11例原发性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为多见,分别占45.5%和27.3%,本组脾转移癌3例占8.5%(3/35),分别为胃癌脾转移、结肠癌脾转移和卵巢癌脾转移;2例于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淋巴瘤常需辅助性化疗。良性肿瘤术后无须特殊处理,瘤体小者行部分脾切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肿瘤的生存率,对于MCS采取加强临床探查、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望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脾脏肿瘤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2例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经23例进行CT检查,5例转移性脾肿瘤行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术后病理后,良性肿瘤12例,原发作恶性肿瘤15例,转移性肿瘤5例,均行脾切除术,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肿瘤主要诊断方法。良性肿瘤应行脾切除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脾肿瘤临床资料。结果:在脾良性肿瘤20例中,计有脾血管瘤10例,脾囊肿8例。脾淋巴管瘤1例及脾错构瘤1例。在恶性肿瘤19例中,有脾恶性淋巴瘤18例和血管肉瘤1例。B超和CT检查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B超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12.82%(5/9)、50%(4/8)和10%(1/10);CT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32.43%(12,37)、83.33%(5/6)和70%(7/10),总体优于B超。B超和CT均不能肯定地作出恶性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主要为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CHOP化疗方案。良性肿瘤获随访者16例,失访4例,获随访的16例至今情况良好,最长随访时间9年。恶性淋巴瘤获随访的16例中,4例死亡;1例存活5年,3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脾肿瘤术前定位诊断较易,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结合化疗时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良性1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均行脾切除术,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良性肿瘤应行脾切除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77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1例动脉瘤行脾脏栓塞术,3例拒绝手术.恶性肿瘤中8例行单纯脾切除术,8例行脾脏切除加胰腺体尾部切除,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及1例淋巴肉瘤的患者剖腹探查因腹腔广泛转移仅行病理活检,2例拒绝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结果 脾脏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的1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2年以上7例,均为早期治疗的患者,存活1-2年的6例,不到1年的4例,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亡.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脾脏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7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1例动脉瘤行脾脏栓塞术,3例拒绝手术。恶性肿瘤中8例行单纯脾切除术,8例行脾脏切除加胰腺体尾部切除,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及1例淋巴肉瘤的患者剖腹探查因腹腔广泛转移仅行病理活检,2例拒绝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结果脾脏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的1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2年以上7例,均为早期治疗的患者,存活1~2年的6例,不到1年的4例,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亡。结论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脾脏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脾肿瘤2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2 7例原性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中良性肿瘤 2 0例 ,恶性肿瘤 7例 ,2 7例均行手术切除 ,无手术死亡 ,脾良性肿瘤预后较好 ,随诊的 7例恶性肿瘤中 ,2例血管肉瘤及 2例恶性淋巴瘤分别死于术后 6月、8月、2 2月、2 8月 ,3例恶性淋巴瘤存活五年以上。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原发性脾肿瘤的预后很重要 ,治疗以手术为主并根据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倪庆  陈梅生 《腹部外科》1997,10(4):163-164
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1982~1995年共收治8例脾脏肿瘤,其中良性脾肿瘤4例,原发性恶性肿瘤2例,转移性脾肿瘤2例。均行脾脏切除,合并胰尾切除、肝左外叶切除、胃大部切除各1例。结果:良性肿瘤无1例死亡,恶性肿瘤术后生存8~25个月。认为早期诊断、早期完整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效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ԭ����Ƣ����26�����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1月至200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26例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中良性14例,恶性12例。14例良性肿瘤中12例行脾切除术,2例行脾部分切除术:12例恶性肿瘤中8例行脾切除术,1例因肿瘤自发性破裂行脾切除及腹腔引流术,1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1例因肿瘤坏死感染行引流术,1例行脾联合胰体尾切除。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可根据情况行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脾占位性病变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脾脓肿1例。恶性37例(54.41%),包括转移癌24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中,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9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良性占位18例,其中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11例,脾脓肿3例;恶性占位4例,其中恶性淋巴瘤2例,胰腺癌脾转移1例,胃癌术后肝脾转移1例。20例行全脾切除术,2例部分脾脏切除。2例恶性淋巴瘤和2例转移癌患者中1例失访,1例1年后死亡,1例2年后死亡,1例2年半后死亡,良性病变均痊愈。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良恶性可根据超声造影,CT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恶性占位应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