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作为知名杂志,美国《时代》周刊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的读者。《时代》周刊以其独特的"封面故事"形式,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帮助读者了解全球新闻资讯。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都是《时代》周刊关注的对象,在其丰富的"封面故事"中,也包含了诸多对中国形象的介绍,在将中国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公布  相似文献   

2.
周洁 《出版科学》2011,(4):91-95
对《时代》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所有封面故事的主题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从选题类型、选题分布、特刊选题和封面标题四个方面分析两刊的选题情况,发现两刊除了同样关注社会类选题外,在选题侧重点、选题视野、对读者的引导和塑造以及标题的制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杨阳  陈达凯 《东南传播》2010,(7):157-159
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对汶川地震这同一事件的封面故事的报道,阐述了封面故事的重要性,通过对报道主题、报道性质、报道方式、写作风格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了两家杂志报道的不同特色,得出结论即应保持差异化的风格,平衡各方团体,从而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封面报道是每一期《时代》周刊中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部分,是整本期刊中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报道,对《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04—2013共10年的《时代》周刊封面报道,每月抽取一份样本,并对获得的120份样本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时代》周刊封面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研究》封面改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特别是对每期刊发的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将开辟《封面故事》栏  相似文献   

6.
何万敏 《新闻界》2005,(6):80-81
“在中国,很少有电视明星能够像电影明星那样风光、受人瞩目。但是今年的8月却是一个例外。一个在湖南卫视播放的类似于《美国偶像》的节目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受到万众瞩目的明星——21岁的四川学生李宇春。”2005年10月3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赫然出现在封面上,被评为“勇敢、有胆量、执著及对当地其他人有勉励作用的亚洲英雄人物之一”,这期周刊还特别评价道,“‘李字春现象’的影响,远比她的歌声来得深远。”据悉,李宇春是作为该周刊评选的今年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而登上《时代》的,这一消息令无数“超女粉丝”激动不已,震动了整个华人娱乐圈,也引得国内许多报纸杂志和门户网站掀起一阵阵评论热潮.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精英女性总是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她们的形象与社会赋予的身份预期不符,本文试图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形象转变,探讨精英女性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夏楠 《新闻世界》2012,(6):101-102
《中国企业家》杂志定位于“商业领袖”,关注“领袖商业”,聚焦于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企业家,而封面故事就是对这一定位的良好诠释。本文通过对2010年到2011年《中国企业家》封面故事的内容分析,对该杂志的影响力构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史明磊 《青年记者》2010,(11):82-83
在几代美国人的眼中,《时代》周刊(Time)及《新闻周刊》(Newsweek)周一摆上报摊的那一刻,也就为他们定下了本周国家新闻议题的基调。互联网诞生前,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前,新闻类周刊上的封面新闻等于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体的销量一直在减少,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简单的新闻报道已经无法与网络媒体竞争,那么纸媒将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呢?纸质媒体在速度方面无法与网络媒体相比,也没有电视的画面感,而它却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将以内容研究的方法从《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报道的选题、选题展开、报道角度、基本立场和封面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从新闻框架的角度来思考专题报道以及人们如何应对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周刊>于1996年8月正式面世,是中国期刊业创意最新锐,高度市场化的时事周刊. 品牌运营是传媒运营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3.
李锐 《青年记者》2007,(10):57-58
新闻期刊的精英化色彩 国内几家以前少有广告的新闻类周刊的广告正在逐渐走火。2004年10月以来,《中国新闻周刊》平均每期的广告达到了20个整版,且全都是品牌广告。中国新闻社自2000年1月创办《中国新闻周刊》以来,2004年11月杂志社全面实现赢利。此外,《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和创刊仅半年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已实现盈亏平衡,形势一片光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周晔梅 《新闻知识》2012,(12):42-43,59
深度报道在新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今各种媒介形式中,它被广泛运用,成为媒介品质和品牌的象征。特别是在纸质媒介中,深度报道仍然是媒体争夺受众和市场的利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案例,全面分析新闻类周刊深度报道的特性及其叙事模式,并以此为立论基点,廓清深度报道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5.
毛慧 《青年记者》2008,(17):23-24
《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1月14日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创刊时为半月刊,2000年转为周刊.  相似文献   

16.
美国《商业周刊》作为一份全球发行的商业期刊 ,始终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做出及时报道 ,对商业和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难题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 ,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本文通过分析《商业周刊》的报道特色 ,为我们提供了启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过90年的积累,美国《时代》周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环球评选"报道模式,其中尤以"封面人物"和"年度人物"评选享誉世界。以"年度人物"相关评选为代表,梳理《时代》环球评选流程、运作模式、传播路径、意识形态考量及其价值观念输出效果,有助于为中国媒体"走出去",争取世界话语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世界知识》《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分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出版机构先后在三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刊物.与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同类型期刊封面设计相比,这三种刊物封面朴素却具有代表性.文章由这三种封面图像入手,释读三家书店初创时期的文化立场与期刊封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杨春兰 《传媒》2006,(5):10-12
从利用中新社第一报号而创办的《中国新闻》的周末版到具有正式刊号的《新闻周刊》,再到《中国新闻周刊》,几经周折和坎坷,它终于成为国内唯一一本国字号的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20.
严碧华 《传媒》2019,(1):32-34
封面报道是新闻期刊的“脸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封面报道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读者是否阅读及订阅,更关乎一本新闻期刊的综合影响力。作为国内唯一以民生命名的新闻期刊,民生周刊杂志社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秉持“为民生服务”的理念,以“讲好民生故事、促进民生发展”为办刊宗旨,用独特的选材、独到的视角、独立的思想,宣传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努力,反映民众的诉求,真实记录中国民生的发展进程,力争权威、高端、新锐,着力打造一份可读、可信、可亲,富有理性、建设性与责任感的主流期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