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张娟  王培松  吕晨  陶涛  邹建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02-2903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同时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25mL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各支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术后进行随访,并记录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对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肋间臂和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比较前臂和肘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腕和手指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同时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组(P<0.01),两组术中阻滞满意度相同。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桡侧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罗哌卡因相同,但尺侧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快于罗哌卡因,同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从而可提供满意的术后止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5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25例.分别用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行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指标,观察用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阻滞恢复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两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3.
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锁骨骨折手术时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30mL联合阻滞颈浅丛和肌间沟臂丛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n=30)和布比卡因组(B组,n=30),两组用药分别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30mL,各组用10mL作颈浅丛阻滞、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注药后感觉阻滞达到Ⅱ级时间、注药后30min两组感觉阻滞达到Ⅲ级的例数、术后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麻醉质量评级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感觉神经阻滞达到Ⅱ级时间LB组短于B组(P<0.05);注药30min后感觉阻滞达到Ⅲ级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B组和B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为(15.6±3.7)、(12.4±3.4)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质量评级,LB组完善24例、良好5例、不全1例,B组完善22例、良好6例、不全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有1例出现剧烈恶心、呕吐,1例出现短暂耳鸣,L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作颈臂丛联合阻滞时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确实,可满足锁骨骨折手术要求,且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布比卡因,对术后镇痛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0.375%左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用于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0.375%左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组(A组,n=20)和0.375%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组(B组,n=20),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注入局麻药25 ml(含1∶400 000肾上腺素),观察臂丛神经C5~T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肩关节、肘关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结果:两组在C5-T1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臂丛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A组有2例、B组有4例出现心动过缓症状,两组均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0.375%左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效果优良,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最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最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1例按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5)给予0.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观察组(n=46)给予0.2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比较2组患者用药30 min后神经阻滞情况、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0 min后,2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的患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的效果好,能满足手术需求,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手部或前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将其分为A组33例,B组35例及C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30mL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中A组浓度为0.25%,B组浓度为0.375%,C组浓度为0.50%,比较各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A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C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术后1h、6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12h B组及C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组及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0.375%的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效果显著,术后疼痛轻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特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80例上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二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L组);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R组)。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注药前及注药后5、10、30、60min的HR的MAP。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眩晕、恶心、抽搐等不良反应以及阻滞满意度。结果:L组麻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R组(P〈0.05);L组麻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R组(P〈0.05);L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R组(P〈0.05);L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R组(P〈0.05)。二组患者均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麻醉阻滞满意度优为88.3%,良为11.7%。优良率100%。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有相似药效学特性,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性能较罗哌卡因强。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中枢神经和心脏毒性小,可代替布比卡因用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出于更安全、更有效考虑,左旋布比卡因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任晖  张丽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09-181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Ⅲ级,年龄65~80岁,按所用麻醉药物浓度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 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术中麻醉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最短,B组次之,A组最长,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持续时间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满意度比较,B组、C组术中满意度高.A组术中轻微痛例数多,需加用麻醉性镇痛药镇痛,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一例喉返神经阻滞.[结论]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0.25%罗哌卡因20 mL、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5%罗哌卡因20 mL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75%罗哌卡因20 mL更适合于老年患者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0.
0.5%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0.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并以0.5%布比卡因作为对照。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时,于肌间沟注射0.5%罗哌卡因(n=15例)或0.5%布比卡因(n=15例),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和肌松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其感觉阻滞起效快、范围广。运动阻滞效果好,但时间短于布比卡因。镇痛和肌松质量优于布比卡因,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0.5%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