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中国传统剧论是以“曲“为本的戏剧本体论,它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较深.晚明曲论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突破传统剧论观念,论剧以“事“(剧戏)为本,抓住了戏曲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特征.祁彪佳的戏曲理论具有朴素的现代戏剧美学意义,对以后戏曲研究模式的转换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证《金瓶梅》所借用的《西厢记》有明显的徐渭特色:一、徐渭评注《西厢记》的本色论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崔氏春秋》与徐谓的“春蛇秋蚓”及全是“史公文字”的《金瓶梅》一脉相承;三、徐渭不仅精通北《西厢》也欣赏南《西厢》;四、南腔北调入徐渭对南、北方言及习俗均烂熟于心;五、徐渭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与《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相吻合;六、红娘是饶头是徐渭评点《西厢记》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古代曲论中的尊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杨思涛是晚清重要的戏曲学家,其戏曲合集《坦园六种曲》较深刻地反映了清末的时局、科举和社会风尚,展示封建末世传统士子的心路历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先富"向"共富"转变是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富"发展战略的继续,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论析了"先富"向"共富"转变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注意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昌水专学报》2016,(2):83-86
徐渭的《狂鼓史》是在《后汉书》及《三国演义》祢衡骂曹故事的基础上,剪裁、再创作的结果。经过艺术的加工,徐渭的再创作赋予了"祢衡骂曹"故事以新异的面貌,使剧作显现出豪荡狂放的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徐渭的性情息息相关。此外,徐渭的再创作凸显出"士志于道"的批判精神,这与徐渭深浸中国士文化传统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深谙乾嘉学派的考据实证学风,又深受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在戏曲研究方面的著述和贡献是历史性的。王国维率先引入并运用西方文艺及其哲学思想理论来重新考证、发掘和研究中国戏曲,《宋元戏曲史》在借鉴康德、席勒游戏说思想的基础上,从戏曲的起源、发展到形成的过程以及从戏曲本身的特质方面,发掘了戏曲的游戏娱乐审美的本质特性和功能,提高戏曲的文学史地位。这种参照了西方理论且关照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说"。  相似文献   

8.
李渔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位有成就的戏曲理论家和有美学自觉的剧作家.尽管系统的戏曲理论在李渔人生暮年完成,但作为一个潜心于戏剧的实践者来说,早在他的创作中已有了高度的"立主脑"、"密针线"等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实质是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即走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此种政治发展观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而"广义政治论"的提出,既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形神理论在哲学领域里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借助"人"这一特殊中介从哲学领域向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在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中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领域中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文学形神理论和艺术形神理论之间的互渗和融合以及关于文学艺术创造实践中的形神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围绕领导理论的发展脉络,对领导理论内涵的演变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领导理论的特质论式、行为沦、权变论、批判论和新领导论等基本流派,并对其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领导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领导理论向战略领导理论演变的规律,对未来领导理论的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胡应麟论诗体重视各诗体规范的分野,形成了从体裁规范角度批评作家作品的个性。体现在《诗薮》中就是以"本色"为衡量标准,并以此去区别各诗体间的差异,以及诗与其他文体。他之所以如此重视诗体,强调诗体的本色,是因为他将指导初学者创作作为《诗薮》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五四"戏剧革命向传统戏曲宣战,并通过翻译将话剧这一种崭新的西方文学艺术引入中国."五四"先贤们在译介西方话剧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价值观、传统戏曲语言与文体、传统戏曲人物塑造、传统舞台结构原则的巨大颠覆,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徐渭是晚明进步思想的前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论书作字强调”独抒性灵”又讲究技巧,既重”警惕”功夫又崇尚任性之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俗、古今、姿媚观。  相似文献   

15.
<正>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陈远洋著,是2012年"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全额重点资助出版项目"研究成果,该项目同时被列为"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1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从中国古代文学史戏剧史发展转变的大文学史背景出发,将徐渭戏置于中晚明复杂多变的文学生态环境中,以四十余万字的篇幅对徐渭戏剧成就做全面细致地研  相似文献   

16.
当代欧美出现了谬误研究的热潮,其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系统的谬误理论主要有谬误的形式论、谬误的语用一辩证论、谬误的语用论和谬误的修辞论。当代谬误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综合化趋势,谬误理论也向更深层次发展,意在构建理论基础与框架,打造识别、分析和评价论证特别是谬误的工具,以及梳理与澄清概念术语。当代谬误理论研究的直接理想是构建一个融合逻辑(指狭义上的形式逻辑)、辩证和修辞为一体的统一的谬误理论,其更高的理想或目标是构建成熟的论证理论。当代谬误理论研究不但复兴了谬误理论研究,而且促进了非形式逻辑思想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谬误理论和论证理论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凉州贤孝和陕北道情是分别流行于甘肃和陕北的地方戏曲。从分布地域、历史源流、戏曲内容、演唱方式、结构模式、社会功能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提出应该加强对两种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季烈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季烈是近代戏曲研究中无法忽视的人物,其研究理论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尤其是他提出的"主腔说"更为后人所称许。其戏曲理论《螾庐曲谈》有很多观点被后来的研究者奉为圭皋。但由于人生观所限,王季烈的政治思想落后,误入歧途,为学人诟病。本文从王季烈的生平入手,简要介绍他的戏曲理论研究,从其生平重点讨论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王若虚文论思想在批评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了为文重"意"的精神,将本属哲学的范畴的"真"以极大的热情纳入其批评体系,来彰显文章的本色之美,使得"真"成为金代文论研究中一个不客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