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家峪矿桐木沟坑口将原有地表主扇集中通风方式改为多风机串并联多级机站通风方式之后改变了原通风系统污风循环、串联、炮烟停滞、新鲜风流到达不了工作面的严重缺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本文试通过桐木沟通风系统的演变和实践,浅谈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在该矿区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腊子沟金矿存在通风系统风量不足、风机安装及选型不合理、风机漏风严重、新风和污风串联、污浊风流循环使用等问题。从矿井总风量、通风方式、机站设置和风机选型几个方面对腊子沟金矿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通风系统总风量为45.36 m3/s,通风方式调整为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主扇型号为DK45-6-№16,辅扇为K40-4-№15。经检测,新系统主辅扇实耗功率为134.91 kW,主扇效率为71%,辅扇效率为60%;系统能迅速排出井下爆破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井下最高风温为25.1℃。优化改造后的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院雷  李娜 《现代矿业》2019,35(4):163-166
鸡冠嘴金矿已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矿山深部中段逐步投入生产,井巷关系更加复杂,通风线路长、通风阻力大等问题凸显。为解决由此带来的井下生产中段风量不足、风流反向及漏风等问题,对矿山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通过对4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选定前期井下集中+后期多级机站接力方案,前期在井下采用主扇集中通风,满足前期通风要求,前期工程及风机设备投资省,无需征地,方便通风管理,后期继续利用前期主扇作为Ⅱ级机站接力。同时对改造方案进行了三维通风解算,有效风量率可达73.66%,风速合格率大于75%,高于合格标准。通风系统经改造实践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矿山安全生产作业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对大量矿山调查表明,金属矿山风机效率大多在40%左右,有效风量率约35%,矿井通风总效率为14%左右。其原因是大多数矿山选用的主扇特性与通风网路不匹配。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采用多风机串并联多级机站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有效风量率,采用的风机在高效区运转。多风机串并联多级机站通风设计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介绍了根据这种方法对风流分布及风压分布的要求,对多级机站进行分类,风机数量,选用风机型号、叶片安装角、风流稳定性及压力分布等方面均作了一些研究,编制了这类方法的通风网路解算与设计的电算程序,并概要论述了在云南老厂锡矿三号通风系统实施效果。理论和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畅文生 《采矿技术》2003,3(1):43-45
详细介绍了铜坑锡矿地面主扇集中抽出式通风与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技术经济比较,指出节能是多级机站的最大优点,但在风量比较集中的矿山,地面主扇集中抽出式通风比多级机站优越。  相似文献   

6.
银洞坡金矿由于受到采空区漏风影响,通风系统可靠性较差,导致东风井地表主扇无法发挥系统总回风的作用,作业采区风流反向,生产中段空压机硐室散热造成局部区域高温,井下热风及采区污风无法沿设定路线排出地表。通过采用多机站风压平衡、机站优化设计、风机优选等综合技术对该矿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解决了采空区大量漏风、小高尖竖井出风、井下空压机硐室热源污染生产中段等问题,形成了安全稳定运行的矿井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7.
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在我矿一期延深工程的应用中显示出该系统具有压力梯度均匀、风流可控性强、漏风少、有效风量率高、风量调节灵活、节能等特点。矿山决定在二期工程建设中,继续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满足了井下生产的通风要求,吨矿通风电耗也电1991年(大主扇通风系统)的7.56kWh下降到1995年(一般延深通风系统)的2.75kWh及2001年(二期通风系统)的2.37kWh。  相似文献   

8.
左铁军 《矿业工程》2004,2(4):45-46
大主扇通风和多级机站通风是坑内金属矿山通风的两种形式,根据扇风机的能耗公式,初步探讨了多级机站通风的节能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坑内金属矿山通风的综合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南翼通风需求,综合分析了矿井需风量计算的影响因素,经过类比分析,确定了通风排热降温的需风量。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通风网络模拟解算技术、风机机站及风机优选技术、风机变频调速技术对矿区通风系统的主扇机站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南风井-330 m主扇及配电硐室改造完毕后,南翼通风系统总回风量达到了217.68 m~3/s,相对于原回风量120 m~3/s提高了97.68 m~3/s,西山矿区南翼通风系统得到了极大优化,主斜坡道及深部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产作业效率提高了5%。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弓长岭井下铁矿大主扇通风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建立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以取代大主扇系统.结合井下生产实际情况,对通风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实施优化后的通风线路改造,提出了增加采区风井、使用空气幕等切实可行的改进完善措施,并实施了临时通风方案.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全系统的有效风量率达到75%,主要风机平均运行效率70%,彻底改善了井下通风条件,并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千里  刘剑  李梅 《矿业快报》2007,26(2):51-54
应用矿井多级机站通风技术理论和网络优化技术,分析研究金川二矿区皮带道通风系统的1300m、1350m、TB11、西主扇四级站位置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应用角联网络识别技术来识别交联网路。提出了将1300、1350两机站移到16行充填井马头门,停运西主扇的技术改造方案,解决了皮带道的通风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特点、节能、方案比选等作了评述,认为不是任一矿山都适宜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须对小主扇节能风机、分区或多井出(入)风系统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龙桥铁矿总风量不足、漏风严重、通风设备选型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利用Ventsim三维可视化风网解算软件建立了主—辅扇和多级机站通风网络模型,并根据解算结果优化多级机站风机选型。风网解算结果表明:①当主—辅扇通风系统工频(50 Hz)运行总风量为364.94 m3/s,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风机频率为48 Hz时总风量为364.36 m3/s,系统总风量均达到设计风量,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总风量富余,优于主—辅扇通风系统;②多级机站通风系统设4级机站,Ⅰ级为总进风机站,Ⅱ级为采场进风机站,Ⅲ级为采场回风机站,Ⅳ级总回风机站,优化后的Ⅰ级总进风机站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Ⅲ级回风机站东区选用两台K40-8-№21型风机并联,西区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所设计的通风方案满足该矿-420 m中段和-490 m中段风量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14.
石海林 《铀矿冶》1989,8(3):6-10
本文应用优化技术中的Kuhn-Tucker最优性条件,研究证明了广义的多风机通风优于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和传统的大主扇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15.
吴江 《现代矿业》2008,24(10):102-103
介绍了大团山采区随着开采的向下延伸,出现新鲜风流短路、回采中段回风量不足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采用无风墙辅扇与主扇联合调节风量,较好地解决了大团山采区中段通风量不足、新鲜风流不能进入采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团山采区随着开采的向下延伸,出现新鲜风流短路、回采中段回风量不足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采用无风墙辅扇与主扇联合调节风量,较好地解决了大团山采区中段通风量不足、新鲜风流不能进入采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对矿井通风系统和作业面热环境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盘区未设置二级分风机站、风流短路严重和矿井总风量不足等影响矿井的通风效果;矿井有效风量率偏低、地热、矿石的氧化散热、无轨柴油机设备运行散热、充填氧化散热等因素是导致深井作业面热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采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软件对提出的三个完善通风系统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硐室型风机机站分配盘区风流的主辅联合的统一通风系统方案。现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盘区设置硐室型风机机站不仅能有效实现风流的合理分配,且能使作业面风流平均温度由30.4℃降低至28℃左右,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促进了井下的安全、稳定、有序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对矿井通风系统和作业面热环境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盘区未设置二级分风机站、风流短路严重和矿井总风量不足等对矿井通风效果的影响;矿井有效风量率偏低、地热、矿石的氧化散热、无轨柴油机设备运行散热、充填氧化散热等因素是导致深井作业面热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采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软件对提出的三个完善通风系统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硐室型风机机站分配盘区风流的主辅联合的统一通风系统方案。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盘区设置硐室型风机机站不仅能有效实现风流的合理分配,且能使作业面风流平均温度由30.4℃降低至28℃左右,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促进了井下的安全、稳定、有序生产。  相似文献   

19.
酒钢镜铁山铁矿地和山寒冷山区,通风条件复杂,原设计的整体压入式大主扇通风系统没有正常运转。根据矿山具体条件,在新中段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本文着重介绍新系统的特点、多级机站的布置,并分析了矿山通风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双风机机站通风机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其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在双风机之间加装出口风流导向隔板来提高机站通风效率的措施。在分析双风机机站通风阻力及效率的基础上,依据矿井机站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双风机机站FLUENT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风压损失率δ为指标进行了机站最优隔板长度的数值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机之间加装隔板可有效提高双风机机站通风效率;在通风网络相同风阻的条件下,隔板长度为0.8~1.2 d(d为巷道断面的当量直径)时,加装风流导向隔板的双风机机站风压损失率较无隔板机站的降低约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