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告50例脑挫裂伤的 CT 扫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分析。这些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腰穿作出诊断并且全部作了 CT 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脑挫裂伤 CT 扫描与 GCS 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即头部外伤后 GCS 越低,CT 扫描所见脑损伤程度越明显。本文结果表明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孟育 《中原医刊》2001,28(2):9-10
近年来,我院应用腰穿后脑脊液净化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经观察对症状缓解及预后均有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因脑挫裂伤所致。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7~65岁,平均31.5岁。车祸伤32例,击打伤21例,跌摔伤7例。 1.2脑挫裂伤部位:额叶29例,颞顶叶24例,枕叶7例,对冲部位42例。 1.3 临床表现:有原发性昏迷36例,继发性昏迷6例,昏迷时间30分钟~57天。除4例伤后一直昏迷到死亡者外,本组中均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150例拟诊为脑震荡病人头颅MRI表现与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有94例属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小血肿及程度不等的颅内血肿的非脑震荡病例。一般预后较好,但出现脑外伤后综合症的机率比脑震荡患者高。意识障碍在30min以内的颅脑损伤,其昏迷时间长短与脑损伤的程度无明显关系。认为早期确诊脑震荡,须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加上经头颅CT或MRI扫描未发现异常改变。脑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受伤的方式、受力的大小及传导方向、脑损伤的部位及个体差异等。对脑外伤后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病理演变及治疗方法,有更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常见的脑挫裂伤患者都是以伤后昏迷时间较长为其特点,而无昏迷症状者可认为是脑挫裂伤的一种特殊表现.现对1994~1999年诊治的24例无昏迷症状的脑挫裂患者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7岁者9例,平均5.9岁;60岁以上者13例,平均67.3岁徐1例34岁,1例41岁.受伤机制:加速伤21例;减速伤3例,其中2例为老人,1例为小孩.着力部位:额部7例,顶部12例,枕部5例.24例均为闭合伤.入院诊断,有7例诊断为脑挫裂伤,6例可疑为脑挫裂伤,其余11例均误诊为脑震荡.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少见,随着CT 的广泛应用,国内陆续见有报道。现将我院经CT 扫描发现的11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9例,女2例。年龄9~71岁,其中17~40岁者7例,临床表现减速伤8例(其中交通事故5例,坠落伤2例,摔伤1例),加速伤3例(均为击伤)。伤后原发性昏迷10例,昏迷时间数分钟~1.5小时者8例,持续性昏迷者2例,头痛伴恶心呕吐8例,头皮血肿9例,脑脊液耳漏或/和鼻漏4例,轻偏瘫2例,四肢抽搐2例,颈抵抗、Kernig征(+)4例。入院后4例病情进行性加重,4例病情稳定后突然恶化(包括2例清除血肿后者),4例逐渐好转。CT 扫描所见首次CT 扫描示脑挫裂伤者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者6例,急性硬膜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 DAI是常见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收治的50例DAI病人分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C,E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36例,伤后24小时内CT扫描20例,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6例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16例;中度组10例,CT扫描发现2例脑内点状高密度影,治疗后恢复良好;轻度组4例,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一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3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发生机理、CT特点及复查时间。方法 收集3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主要对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发现时间、部位、大小等进行分析。结果 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发现时间多在伤后12~24h之后,血肿一般不大,多居脑外围,额叶居多。结论 发现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最佳CT检查时间为伤后12~48h。对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CT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时间与临床诊断的关系及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 对190例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时间进行严格记录,分为无意识障碍组,意识障碍20min以内组,20min以上组;以头颅CT及腰穿为确诊依据,对每组误诊率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的误诊率分别为85.7%,21.5%,6.3%.结论 头部外伤后无意识障碍并不能表示无脑损伤;意识障碍20min以上组与脑挫裂伤诊断有显著关系;腰穿能显著提高脑损伤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重型脑外伤超微结构的观察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重型脑外伤脑白质的超微结构的观察及临床分析 ,比较单纯性脑挫伤与脑挫伤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 2 8例GCS 8分以下 ,CT显示有脑挫伤、挫伤性血肿 ,需手术治疗的病例 ,术中取非功能区皮质下肉眼观无挫伤的白质 0 .5cm× 0 .5cm× 0 .5cm大小 ,电镜观察 ,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 8例观察标本中 ,10例伴有不同程度DAI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其他病例明显高。结论 ①脑挫伤、挫伤性血肿伴有DAI病例的预后比单纯脑挫伤差 ,病死率和致残率高。②脑挫裂伤患者如原发性昏迷时间长 ,手术后意识不能好转应考虑合并DA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影像诊断及转归。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患者,排除年龄〈16岁、饮酒及患有精神性疾病病例。观察项目为GCS、呕吐、健忘症、CT、MRI影像所见。转归评价:(1)有无神经症状后遗症;(2)有无癫痫发作;(3)采用Awareness Questionnaire,评估受伤前后日常生活有无变化。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GCS13分的51例中,42例CT有脑挫裂伤表现,3例CT无脑挫裂伤表现,但MRI为脑挫裂伤表现,6例CT及MRI均无脑挫裂伤表现;51例中有33例存在神经后遗症。脑挫裂伤与神经后遗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χ2值为7.85,P〈0.01。在173例GCS 14分以上的病例中有32例存在脑挫裂伤(18%),其中24例(75%)脑挫裂伤诊断需要MRI;GCS 14分以上脑挫裂伤病例中,GCS14分、呕吐、健忘症与脑挫裂伤有显著关系,χ2值为45.78,P〈0.01;GCS 14分以上脑挫裂伤病例中,神经后遗症少见,脑挫裂伤与受伤前后日常生活变化无明确关系,χ2值为2.69,P〉0.05。平均随访20个月,癫痫发作2例。结论 (1)轻型颅脑损伤中,GCS13分病例残留神经后遗症的危险因素为脑挫裂伤。(2)GCS14分以上病例脑挫裂伤诊断需要MRI。(3)GCS14分以上病例,GCS14分、呕吐、健忘症是诊断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4)GCS14分以上病例,脑挫裂伤的存在不是影响转归的影响因素。(5)轻型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的存在不是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4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CT与MRI结果相符;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诊断,CT较敏感;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结论MRI能明显提高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裂伤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和MRI对脑微小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06~2013-09收治的97例脑微小挫伤患者分别进行CT、MRI检查,总结其诊治效果并分析其诊断技术特点,比较两种方法诊治的效度。结果:97例病例经过CT诊断脑微小挫伤31例,MRI诊断脑微小挫伤66例。结论:MRI对颅内脑非出血灶或脑微小出血灶较CT敏感,MRI对部分脑外伤较轻的病例微小出血灶的显示明显优于CT。因此,在轻度脑外伤时MRI可作为诊断脑微小挫伤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44例头部CT平扫及时显示基底节内囊区或(和)脑叶低密度梗死灶;58例复查时始发现。表现为:单纯性脑梗死25例;合并脑挫伤或颅内血肿77例。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首次检查未见脑梗死者CT的追踪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检查诊断方法及出血机制。方法:67例患者中有57例进行了头部CT检查,67例进行了脑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67例烟雾病中,均累及单侧、双侧颈内动脉分支和/或椎动脉分支血管,其病变区出现异常增生的小血管,57例CT检查患者中有颅内不同部位出血灶。结论:CT扫描及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朱敏  郭燚  钱黎亮  宣浩 《河北医学》2009,15(9):1023-1025
目的:探讨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动态复查头颅CT的时间及手术指征的把握。方法:对69例对冲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6例,中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0例。结论: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多数病人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在救治过程中病情发展多变,动态复查头颅CT,血肿有进展或挫裂伤周围水肿范围扩大明显者,尽早手术清除坏死脑组织、去骨瓣减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力  徐卿荣 《上海医学》1997,20(3):136-137
为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平扫出现再突出征象的原因,本文作者对24例经术前,术后CT扫描比较及手术观察,发现所谓再突出并非真正核间盘再突出,而是由于手术破坏了椎管内脂肪组织,随之血肿机化,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CT平扫难以使疤痕组织与椎间盘分辨,造成再突出伪像,故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检查必须采用CT增强扫描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10-112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日~2016年10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知,单侧病变57例,双侧病变41例;其中单纯大脑镰血肿14例,小脑幕血肿14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16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且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该类疾病患者以条带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新月形、片状可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诊断准确性为92.86%。结论对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工作,以免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