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混合于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膝部或股骨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地米组和右美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后路腰丛阻滞,对照组注入浓度为0.375%(3.75 mg/mL)的盐酸罗哌卡因0.5 mL/kg,地米组注入相同浓度、等效容量的局麻药和地塞米松0.1 mg/kg,右美组注入相同浓度、等效容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比较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用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右美组<地米组<对照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右美组>地米组>对照组(P<0.05)。地米组和右美组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地米组和右美组术后24 h内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组少于地米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与罗哌卡因混合应用均能加快腰丛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但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接受微创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12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4例实施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未实施盆底腹膜重建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5 d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25)。观察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大便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能够使得实施微创低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Ⅲ~Ⅳ级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得到抑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弹力线自动痔疮套扎术(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中重度混合痔的高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PPH联合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RPH联合外剥内扎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直肠肛管压力无显著变化,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失禁量表(Wexner)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肛门功能,在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年资医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SneppenⅡ型距骨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28例Sneppen Ⅱ型距骨体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4个组别:低年资医师传统组(A组)、低年资医师3D组(B组)、高年资医师传统组(C组)、高年资医师3D组(D组),每组各7例患者,共28例患者。B组和D组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距骨3D模型,术前进行模拟手术以及制定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比分析每组的术前谈话时间、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及满意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Maryland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及D组术前谈话时间、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及满意度、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均小于A组以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B组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治疗Sneppen Ⅱ型距骨体骨折中对低年资医师帮助较大,能明显缩短低年资医师成长年限,对高年资医师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丙泊酚快诱导期间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以下简称“诺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宏观循环及微观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5岁以上,ASA II-Ⅲ级,随机分为3组:去甲肾上腺素组(Ⅰ组)、生理盐水+诺扬组(Ⅱ组)、去甲肾上腺素+诺扬组(Ⅲ组);其中Ⅰ组和Ⅲ组诱导期间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泵入速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130 mmHg),而Ⅱ组和Ⅲ组则在使用丙泊酚诱导2 min前以诺扬0.02 mg/kg iv. 三组均以丙泊酚2.5~3.5 μg/mL TCI、舒芬太尼0.4 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静注快速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及手术开始前(T4)的MAP和心率(HR),并于T0、T3、T4时刻采集桡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糖(cGlu)及乳酸(cLac)的值。结果 三组患者基础血压、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呛咳及肌颤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T0时刻相比,三组诱导后MAP、HR均较前降低。而与Ⅱ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在T1、T2、T3时刻MAP波动更小(P<0.05);与T0时刻相比,Ⅲ组在T4时刻乳酸值改善最明显,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刻相比,各组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复合诺扬能更好地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快诱导期间宏观血压波动并改善其微观灌注,减少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稳定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倒刺线缝合,对照组使用普通微乔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缝合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缝合时间(6.64±1.15)min,对照组缝合时间为(9.53±1.28)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15±3.49)min,而对照组为(42.40±3.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39.58±4.78)h、(40.66±4.25)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08±0.92)d、(8.35±0.9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为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缝线能够缩短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桡骨小头内固定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类骨折的处理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伴桡骨小头HotchkissⅢ型骨折的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就桡骨小头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10例行保留桡骨小头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内固定组,13例行桡骨小头切除后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者为置换组。对所有患者行至少1年,结合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功能评分、成本-效益分析、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综合分析两种方案处理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医疗、经济效益并作比较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内固定组长于置换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当天疼痛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示,置换组总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其中其肘关节疼痛、功能范围恢复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稳定性、日常活动完成情况评分对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质量-效益分析显示,内固定组治疗费用低于置换组(P<0.05),治疗效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置换组(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TTE中该类复杂骨折,从而恢复肘关节日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桡骨小头置换术创伤较小,功能改善较优,但内固定术治疗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34 S-P免疫组化法对74例人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数.结果: 肝癌分化差、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微血管计数高于分化好、组织学分级低的患者;有血管浸润者微血管计数高于无血管浸润患者(P<0.001);肝内多病灶患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单病灶病例(P<0.01);Ⅱ,Ⅲ,Ⅳa 期肝癌患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Ⅰ期肝癌患者(P<0.01或P<0.001).结论: 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并与肝癌分期、肝内血管浸润及肝内病灶数有关,微血管密度高的肝癌预后不良或易发生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9.
闭合性脾外伤3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闭合性脾外伤的治疗经验,探讨保脾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闭合性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26例闭合性脾外伤患者中197例行非手术治疗,12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脾动脉结扎联合脾修补术选择性治疗外伤性脾破裂97例,脾切除32例.结论 有选择的非手术治疗Ⅰ~Ⅱ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轻度的肝肾损伤、腹腔外器官合并伤及患者的年龄并不影响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脾动脉结扎联合睥修补术选择性治疗Ⅱ~Ⅲ级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的,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温芒硝序贯疗法在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血清肿发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予以腹股沟区创面200 mL 4 ℃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腹股沟区冰敷2 h+术后芒硝外敷2 d的3种联合措施,对照组仅予以TAPP术后常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切口疼痛、VAS评分、恶性呕吐、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和远期随访指标包括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疝复发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7%(1/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属于Ⅰ型;对照组10例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Ⅳ型血清肿予以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后逐渐缓解,Ⅰ型、Ⅱ型血清肿予以芒硝外敷处理后均好转。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分别是5.0%、3.3%、3.3%,低于对照组的16.7%、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1±0.6)分、下床活动时间(8.5±2.3)h、住院天数(3.5±0.6)d,均低于对照组的(4.8±0.8)分、(13.1±1.7)h、(4.5±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梗阻、住院费用、疝复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芒硝序贯疗法能够有效预防TAPP术后血清肿发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快速康复,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吗啡关节周围联合药物注射(PMDI)和鞘内注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TKA患者153例,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腰麻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PMDI组患者关节周围额外注射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鞘内注射组患者腰麻药物中额外加入0.1 mg盐酸吗啡注射液。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追加曲马多用量和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结果 术后6、12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12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鞘内注射组患者(P<0.05)。结论 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为有效的TKA术后镇痛方法,其中吗啡Ⅱ较吗啡PMDI可进一步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但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会增加TKA术后呕吐发生率,需要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定更规范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管理方案,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其中32例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组)治疗;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规范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出院时Barthel指数,单次行走距离,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术后2周,接受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单次行走距离分别为81.5±6.2分和126.5±24.3 m,常规康复组患者分为78.1±7.5分和102.8±29.26 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患者为90.04±6.16分,常规康复组为85.31±8.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反映生活质量的EQ-5D评分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步行管理有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肛门置入减压导管在低位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13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辅助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灌洗、引流等保守治疗7~10天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减压导管;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天,腹围由92.7±5.7 cm减小到81.2±4.8 cm;腹腔内压力由21.00±1.5 cmH2O减至12.2±0.8 cmH2O;减压导管引流量从782.3±72.1 mL下降至33.8±15.3 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由5.4±0.6 cm缩小至2±0.3 cm(均P<0.001)。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伤口、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低位结直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经肛门置管减压不仅可显著缓解梗阻症状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为一期根治性手术赢得时机;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结扎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Ⅲ期内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痔结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便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治疗Ⅲ期内痔时,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结扎术与传统内痔结扎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PPH结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过程中的手术顺序问题,将5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4例先行改良外剥内扎术,再行PPH;观察组256例先行PPH,再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创口疼痛、肛门排便功能、尿潴留、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术中血肿形成、术后肛缘皮赘、水肿、肛门渗液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先行PPH,再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中利于操作,术后患者近期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本研究选择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联合侧切、皮桥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8.7%,对照组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出血、肛缘水肿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