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老年人中采用锁定钢板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4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17例接受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固定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6%),保守治疗组为(8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低于保守组(P<0.05),而术后肿胀程度恢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术后6月Neer评分、DASH评分、CMS反映的肩功能恢复均好于保守组(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并发症较保守组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但不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和皮肤牵引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固定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按照术前固定方式分成夹板组和牵引组,每组33例。夹板组患者术前采用夹板固定,牵引组患者术前采用皮肤牵引固定。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舒适程度、疼痛程度和满意度。通过制动舒适度问卷(ICQ)评估患者在术前固定期间的舒适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固定后15 min、1 h和2 h夹板组患者舒适评分均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2、3、4、5、6和7 d夹板组患者ICQ评分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5 min、1 h、2 h以及1、2、3、4和5 d夹板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2、3、4、5、6和7 d夹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夹板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牵引组患者(P<0.05)。结论 术前夹板固定较皮肤牵引可进一步减小粗隆间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经皮骶髂螺钉和后方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40例,其中经皮骶髂螺钉组和后方张力带钢板各2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ISS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骶髂螺钉组待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钢板组(P<0.05),但术中放射次数较多(P<0.05)。而术后Majeed评分和Matt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骶髂螺钉组发生两例神经损伤,钢板组发生两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其他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 骶髂螺钉应用于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患者中,对软组织创伤小,更适合作为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IF)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F患者1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88)、对照组(n=88)。对照组行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观察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性愈合用时)、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骨性愈合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97.73%(86/88)较对照组79.55%(70/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2/88)与对照组6.82%(6/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治疗IF效果显著,能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表标记定位内镜下内痔套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Ⅱ~Ⅲ度内痔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例。观察组采用精准体表定位内镜下痔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套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等并发症、临床效果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痔分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照组的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表精准定位内镜下痔套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疗效确切,较传统痔套扎术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接受微创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12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4例实施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未实施盆底腹膜重建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5 d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25)。观察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大便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能够使得实施微创低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Ⅲ~Ⅳ级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得到抑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入路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08例,依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对照组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协会足部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应激水平的差异,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用时高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功能恢复有效率分别为91.07%和71.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高度、Bohle角均明显升高,Gissane角显著下降(P<0.05)。术后1 d,两组的疼痛应激指标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炎症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提高明显(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5%和21.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跟骨外侧L型入路相比,跗骨窦微创入路可明显减少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其跟骨Bohle角、Gissane角的恢复,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弹力线自动痔疮套扎术(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中重度混合痔的高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PPH联合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RPH联合外剥内扎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直肠肛管压力无显著变化,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失禁量表(Wexner)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肛门功能,在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斑螫酸钠维B6注射液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和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血清HA、PCⅢ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肝功能明显好转(P<0.05,P<0.01),效果优于对照组.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可使部分患者蜘蛛痣、肝掌消失,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具有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微侵袭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侵袭组(n=12)和大骨瓣组(n=26)。微侵袭组给予微侵袭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采用基底节区改良翼点入路,骨窗大小约为6 cm×8 cm。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临床神经功能缺失量表(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侵袭组患者总好转率为91.67%,高于大骨瓣组的73.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侵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大骨瓣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手术前(P<0.05),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手术前(P<0.05),微侵袭组患者NDS评分明显低于大骨瓣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大骨瓣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再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微侵袭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加安全有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改道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位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训练为试验组1,生物反馈训练为试验组2,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三个月肠镜结果对比、回纳术后排便次数、腹痛、排粘液便、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估值。结果 试验组1临床疗效高于试验组2和常规治疗组(P<0.05),试验组2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试验组1回纳术后并发症腹痛、粘液便、排便次数明显低于试验组2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盆底肌力评估值试验组1和试验组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无明显差别(P>0.05)。肠镜下结果有无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息肉试验组1明显优于试验组2和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能提高改道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腹痛、排粘液便、排便次数增多症状,提高盆底肌力,减少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息肉发生率,减少了远端肠管改道性结肠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吗啡关节周围联合药物注射(PMDI)和鞘内注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TKA患者153例,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腰麻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PMDI组患者关节周围额外注射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鞘内注射组患者腰麻药物中额外加入0.1 mg盐酸吗啡注射液。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追加曲马多用量和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结果 术后6、12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12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鞘内注射组患者(P<0.05)。结论 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为有效的TKA术后镇痛方法,其中吗啡Ⅱ较吗啡PMDI可进一步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但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会增加TKA术后呕吐发生率,需要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段骏  段萍 《骨科》2012,3(2):95-96,113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选择62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其中保守治疗2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8例;桡骨小头切除7例,桡骨小头假体置换3例.结果 随访6~36个月,按照Broberg-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肘关节预后,保守治疗优良率87.5%;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85.7%;桡骨小头切除优良率71.4%;桡骨小头置换优良率100%.结论 对不同分型的病例选折合适的治疗方法,Mason Ⅰ型适用保守治疗;Mason Ⅱ型、Mason Ⅲ型,部分Mason Ⅳ型适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部分MasonⅣ型适用桡骨小头切除或桡骨小头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14.
王爱民 《中国骨伤》2010,23(9):648-649
<正>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命名启发于膝关节、肩关节恐怖三联征,1996年由Hotchkiss[1]首先描述,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三联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桡骨小头骨折用克氏针和可吸收螺钉固定,冠状突骨折用2枚可吸收钉固定术后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需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7例恐怖三联征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置钉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 年 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有12例胸腰椎内固定术后置钉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于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再次骨折及内固定松动断裂;收集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压缩率及Cobb 角。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仅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无椎体再次骨折,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腰背部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及Cobb 角相比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对比,腰背部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及Cobb 角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置钉椎压缩性骨折可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预防再次骨折、内固定松动断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丙泊酚快诱导期间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以下简称“诺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宏观循环及微观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5岁以上,ASA II-Ⅲ级,随机分为3组:去甲肾上腺素组(Ⅰ组)、生理盐水+诺扬组(Ⅱ组)、去甲肾上腺素+诺扬组(Ⅲ组);其中Ⅰ组和Ⅲ组诱导期间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泵入速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130 mmHg),而Ⅱ组和Ⅲ组则在使用丙泊酚诱导2 min前以诺扬0.02 mg/kg iv. 三组均以丙泊酚2.5~3.5 μg/mL TCI、舒芬太尼0.4 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静注快速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及手术开始前(T4)的MAP和心率(HR),并于T0、T3、T4时刻采集桡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糖(cGlu)及乳酸(cLac)的值。结果 三组患者基础血压、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呛咳及肌颤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T0时刻相比,三组诱导后MAP、HR均较前降低。而与Ⅱ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在T1、T2、T3时刻MAP波动更小(P<0.05);与T0时刻相比,Ⅲ组在T4时刻乳酸值改善最明显,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刻相比,各组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复合诺扬能更好地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快诱导期间宏观血压波动并改善其微观灌注,减少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稳定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混合于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膝部或股骨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地米组和右美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后路腰丛阻滞,对照组注入浓度为0.375%(3.75 mg/mL)的盐酸罗哌卡因0.5 mL/kg,地米组注入相同浓度、等效容量的局麻药和地塞米松0.1 mg/kg,右美组注入相同浓度、等效容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比较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用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右美组<地米组<对照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右美组>地米组>对照组(P<0.05)。地米组和右美组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地米组和右美组术后24 h内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组少于地米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与罗哌卡因混合应用均能加快腰丛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但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法将其分为MIS-TLIF组(n=30例)和TLIF组(n=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差异、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采血测定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肌酸激酶(CK)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研究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6、IL-10、CK及CR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S-TLIF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应用安全性更高,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改善其腰椎功能及疼痛症状,减轻术后肌肉损伤程度,促进患者炎症指标恢复。  相似文献   

20.
在肘关节损伤中,肘关节后脱位常常合并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因其损伤形式复杂、处理困难、术后疗效差、并发症多,被Hotchkiss于1996年将此类损伤首先描述并命名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本文通过介绍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尺骨鹰嘴骨折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