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为解决低硅铁尾矿大量堆存且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以杨家湾尾矿库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了某铜尾矿和市售煤粉,通过烧结法制备轻质烧结陶粒,并考察了原料配比、水料比、尾矿粒度、烧结条件等因素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配比为m(铁尾矿)∶m(铜尾矿)∶m(煤粉)=8∶1∶1(即铁尾矿掺量80%)、水料比1∶5、烧结温度1 120 ℃、烧结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制备出堆积密度为873.2 kg/m3、筒压强度5.13 MPa、1 h吸水率为7.65%的轻质陶粒,结合陶粒形貌、物相及热重分析,陶粒烧结过程中产生了起增强强度作用且呈致密网状结构的透辉石。该研究为低硅铁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碱渣和细铁尾矿属污染性大宗固体废弃物,为了确定以它们为主要原料制备高强环保陶粒的可能性,进行了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并对主要工艺条件下烧结陶粒的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铁尾矿和碱渣用量增大,煅烧温度升高,煅烧时间延长,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吸水率、膨胀率均升高,筒压强度和堆积密度总体均降低,只是在较低煅烧温度、较短煅烧时间情况下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筒压强度均较低。②铁尾矿用量为70%,碱渣用量为6%,煅烧温度为1 140 ℃,煅烧时间为90 min情况下,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吸水率为1.25%、膨胀率为1.24%、堆积密度为870.3 kg/m3、筒压强度为10.67 MPa,符合国家标准中高强陶粒的要求(吸水率<10%、堆积密度等级<900 kg/m3、筒压强度等级>6.50 MPa)。③该陶粒碎磨产品(0.075~0 mm)氯离子渗出率为0.000 1%,远低于标准中I类砂≤0.01%的要求。④核壳结构烧结陶粒核芯配合料中的碱渣是促进蓝晶石形成的重要原料,蓝晶石是影响该陶粒强度的关键性矿物,升高煅烧温度和延长煅烧时间均能促进陶粒中含氯化合物的形成,防止掺加碱渣的陶粒中氯离子的渗出。  相似文献   

3.
碱渣和细铁尾矿属污染性大宗固体废弃物,为了确定以它们为主要原料制备高强环保陶粒的可能性,进行了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并对主要工艺条件下烧结陶粒的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铁尾矿和碱渣用量增大,煅烧温度升高,煅烧时间延长,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吸水率、膨胀率均升高,筒压强度和堆积密度总体均降低,只是在较低煅烧温度、较短煅烧时间情况下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筒压强度均较低。②铁尾矿用量为70%,碱渣用量为6%,煅烧温度为1 140 ℃,煅烧时间为90 min情况下,核壳结构烧结陶粒的吸水率为1.25%、膨胀率为1.24%、堆积密度为870.3 kg/m3、筒压强度为10.67 MPa,符合国家标准中高强陶粒的要求(吸水率<10%、堆积密度等级<900 kg/m3、筒压强度等级>6.50 MPa)。③该陶粒碎磨产品(0.075~0 mm)氯离子渗出率为0.000 1%,远低于标准中I类砂≤0.01%的要求。④核壳结构烧结陶粒核芯配合料中的碱渣是促进蓝晶石形成的重要原料,蓝晶石是影响该陶粒强度的关键性矿物,升高煅烧温度和延长煅烧时间均能促进陶粒中含氯化合物的形成,防止掺加碱渣的陶粒中氯离子的渗出。  相似文献   

4.
以某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对铁尾矿陶粒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尾矿陶粒作为轻质混凝土骨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硅铁尾矿陶粒原料铁尾矿、工业粉状废物与KD的适宜质量比为75∶17∶8,成品陶粒用量为920 kg/m3、水泥用量为220 kg/m3、水灰比为0.37(不含预湿陶粒用水)情况下的铁尾矿陶粒混凝土密度等级为1 200、抗压强度等级为LC5.0,满足《JGJ 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中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的要求,产品保温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污泥和石英砂尾矿制备建材陶粒的烧结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与石英尾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当助剂如河道底泥、矿山浮选脱硫废渣,可制备建材陶粒.在原料配比m(石英尾砂)∶m(污泥)∶m(粘合剂)∶m(河道底泥)=4∶4∶3∶3、进料温度400℃、预热时间20min、焙烧温度1100℃、焙烧时间25 min的条件下,制备的陶粒强度为5.11 MPa,吸水率为11.7%,堆积密度为913kg/m3.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冶行业的快速发展,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多,特别是铁尾矿已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先用铁尾矿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然后以该陶粒作为轻骨料制备陶粒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水灰比、减水剂用量、砂用量、增稠剂用量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陶粒上浮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该铁尾矿基陶粒混凝土的最佳方案为水灰比0.25、减水剂用量0.5%、砂用量20%、增稠剂用量0.12%。最终制得28 d抗压强度为67.33 MPa、抗折强度为8.1 MPa、体积密度1 940 kg/m3的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研究中解决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中陶粒上浮问题,实现了资源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将污泥配以石英砂尾矿、粘合剂和河道底泥添加剂可以生产轻质陶粒。利用脱水污泥,经过粉磨、干燥、焙烧等加工工艺,按照陶粒原料组成以污泥∶石英砂尾矿∶粘结剂∶河道底泥=4∶4∶3∶3、进料温度为400℃、预热时间为20 min、烧结时间为25 min为条件,考察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80℃时,陶粒的筒压强度最大、吸水率和堆积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以铁尾矿为原料,粉煤灰为成分校正剂制备高强轻质陶粒。利用热分析仪(TG-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原料的热反应过程,确定陶粒烧制温度范围。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成分配比、烧制温度、高温区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陶粒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和筒压强度的影响,优化陶粒制备工艺。结果显示,陶粒的原料配比对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影响较大,而烧制温度对吸水率和筒压强度影响较大。料球中Al2O3含量为17%,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 000℃,再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1 210℃,保温30 min,所制备陶粒堆积密度888.20 kg/m3,表观密度为1 907.14 kg/m3,筒压强度为8.34 MPa,1 h吸水率为5.04%,满足国标GB/T 17431.1—2010中规定的900级轻质高强陶粒性能要求,为高硅铁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烧制轻质高强度陶瓷颗粒,研究铁尾矿含量、发泡剂添加量和烧成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铁尾矿为原料,0.1%碳化硅(SiC)为发泡剂,在1150℃保温20 min,制得陶粒的堆积密度为0.99 t/m3,筒压强度为16.3 MPa,吸水率为4.25%.再以此陶粒作为骨料制备陶粒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直是一个难题。以山西某碱铝硅质型铜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强陶粒轻集料。基于原料化学成分分析进行物料配比试验、粉磨试验、造粒试验及设计L16(45)烧成制度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选试验配方(质量配比)为:铜尾矿50%、长石25%、白云石10%、废弃土15%、黏结剂水玻璃的用量(原料质量比)为5%。确定最优烧成制度为:预热温度800℃、预热时间20 min、烧成温度1 170℃、烧成时间15 min。最终烧制出的尾矿陶粒轻集料堆积密度为874 kg/m3,筒压强度达到7.5 MPa,吸水率为2.1%,为铜尾矿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钒尾矿制备高性能陶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佳  陈铁军  张一敏 《金属矿山》2012,41(1):161-165
以钒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制备陶粒,对粉煤灰和黏土的添加比例、制粒工艺参数、焙烧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比为6∶3∶1的钒尾矿、粉煤灰、黏土混合料,在制粒水分为8%,制粒时间为20 min,生陶粒预热温度为350 ℃,预热时间为30 min,焙烧温度为1 180 ℃,焙烧时间为12 min时,制得的陶粒堆积密度为691 kg/m3,吸水率为1.4%,筒压强度为10.7 MPa。XRD和SEM分析表明,在由钒尾矿生成陶粒的过程中生成了莫来石,并产生了对陶粒强度起支撑作用的非晶态凝胶相。  相似文献   

12.
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粉煤灰、煤矸石、石灰石及生物外加剂,制备铁尾矿陶粒滤料,并考察其对生活污水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石灰石、生物外加剂分别占总物料量的86%、6%、4%、3%、1%,陶粒粒径为3~5 mm,焙烧温度为1 100 ℃时,烧制的陶粒滤料对生活污水COD的去除率可达80%。XRD和SEM分析表明,焙烧过程中产生的钠长石提高了陶粒的强度,同时陶粒表面粗糙、内部多孔、比表面积增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有利于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3.
以铁尾矿粉、粉煤灰作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过程制备出了铁尾矿陶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铁尾矿陶粒的晶相与微观结构,系统研究了铁尾矿含量、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铁尾矿陶粒性能的影响,确定较优的铁尾矿含量、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含量、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增加,铁尾矿陶粒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及筒压强度显著增强;较优的铁尾矿含量(质量分数)为70%,铁尾矿陶粒较优的煅烧工艺制度为1100℃、保温40 min.随着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增加到1100℃及40 min,铁尾矿陶粒主要由CaSiO3,Al2SiO5,MgSiO3,Ca2Fe2O5,Ca7Si2P2O16及CaAl2Si2O8晶相构成.煅烧温度低于900℃、保温时间为10 min时,陶粒由松散的微米级及亚微米级尺寸的颗粒及孔洞构成;随着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分别增加到1100℃、40 min,铁尾矿陶粒中存在尺寸为数百微米的致密无规则颗粒,从而使陶粒密度、筒压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荣林  王欢 《现代矿业》2020,36(3):108-112
姑山矿业公司为提高细粒尾矿的综合利用率,研究分析了细粒尾矿的性质,系统研究了尾矿含量、煅烧工艺制度对不同成分体系尾矿陶粒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空隙率、吸水率、筒压强度及软化系数的影响。研究得出了全尾矿陶粒、细粒尾矿+污泥陶粒、细粒尾矿+污泥+粉煤灰陶粒3种成分体系的尾矿陶粒较优的尾矿含量及煅烧工艺制度,且3种尾矿陶粒均可代替石头用作粗集料。  相似文献   

15.
钨尾砂生物陶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秀娟  余育新 《金属矿山》2008,38(4):146-148
以江西大余下垄钨矿的尾砂为原料,炉渣、粉煤灰、粘土为辅料,采用焙烧法进行了制备多孔生物陶粒滤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钨尾砂、炉渣、粉煤灰、粘土的体积比为4∶1.5∶1.5∶1,焙烧温度为1 100 ℃条件下,制备出的生物陶粒粒子密度为1.61 g/cm3、堆积密度为1.10 g/cm3、比表面积为9.7 m2/g、酸可溶率为0.17%、碱可溶率为0.33%、筒压强度为8.1 MPa。用该生物陶粒处理CODCr为817 mg/L的实际污水,挂膜速度快,微生物附着量大,易反冲洗,20 d CODCr下降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鄂东南金属矿山尾矿物质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明  何洪才  刘晓妮  杨培  刘翔 《矿冶》2010,19(1):7-12
鄂东南计有铁、铜、钨铜钼、金和铅锌五类金属矿山,已堆积尾矿过亿m3。样品的化学-光谱分析、砂光片及轻砂鉴定表明,尾矿乃原矿经人工机械破碎-磨矿的碎屑堆积物。其中,可回收的主要有用组分是:TFe(铁矿砂)、Cu、Au、WO3(白钨矿)和S,以及铅锌矿山尾矿中的Pb、Zn和Ag。这些组分主要赋存在铁氧化物类和铜铁硫化物类矿物中。此外,部分尾矿库中的尾矿可作非金属建筑材料。最终尾矿是采矿时的充填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铁尾矿烧结墙体材料体积密度和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在尾矿中添加部分气化炉渣,采用挤出成型方法制备了铁尾矿烧结墙体材料.结果表明,在950℃烧结时,添加20%气化炉渣可以制备出密度低于1.45g/cm3导热系数低于0. 23 W/(m·K)、抗压强度高于30 MPa的墙体材料,为利用尾矿制备具有节能、利废、保温、隔热、低密度的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处理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的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湿态水处理污泥作为主要原料,混合粉煤灰和集料尾泥制备了陶粒,陶粒烧成过程模拟了回转窑工况条件。结果表明:当污泥掺入量较高时,污泥中有机成分的高温分解使陶粒坯体有较强的烧胀作用。当陶粒坯体中污泥质量含量为50%、粉煤灰和集料尾泥分别为25%时,1040℃短时烧结后的陶粒样品具有较为理想的轻集料性能,其堆积密度为760 kg/m3,筒压强度为5.2 MPa。浸出实验表明: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从陶粒中浸出重金属离子量的增加幅度较小。这说明陶粒结构对污泥中的重金属有较强的稳定和固定作用,污泥陶粒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鄂东南金属矿山尾矿堆积现状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截至2006年底,鄂东南以铁、铜为主的五类金属矿山的70座规模以上(含小型)尾矿库中,已堆积尾矿过亿m3。就物质成分看,尾矿乃为原矿经人工机械破碎-磨矿的碎屑堆积物;而外观为自然静水条件下的机械沉积物。除个别铅锌矿山尾矿外,尾矿中的主要有用成分有TFe(铁矿砂)、Cu、Au、WO3(白钨矿)和S,含多种伴生有用组分。尾矿"矿床"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河道底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以河道底泥为主要原料,膨润土、淀粉、石灰石为辅料,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底泥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膨润土、淀粉、石灰石用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陶粒的原料配比和焙烧工艺,并通过XRD、SEM分析陶粒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适宜的原料配比为:底泥、膨润土、淀粉及石灰石的质量比70∶30∶10∶13,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400 ℃、预热时间10 min、焙烧温度1 000 ℃、焙烧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制得的陶粒堆积密度为725.52 kg/m3、表观密度为1 326 kg/m3、吸水率为25.00%、抗压强度为3.32 MPa、除磷率为98.69%。底泥陶粒表面粗糙,孔隙结构丰富,吸水渗透性好,除磷率较高,是一种可以应用于水处理的陶粒滤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