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PMOP)的较好治疗方案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鲑鱼降钙素和钙尔奇D治疗,B组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尔奇D和益气健脾活血补肾中药联合治疗,并对治疗前后腰椎L2~4、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部分骨代谢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PMOP患者治疗后,腰椎L2~4、股骨颈BMD均有不同程度明显改善,B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另外,治疗后,两组PMOP患者的血ALP,BG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以B组效果更好(P<0.05或P<0.01)。另外,B组E2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A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治疗和改善PMOP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异常,在补钙的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与中药联合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7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腰椎骨密度(BMD)变化。结果:降钙素组治疗3月后的患者腰椎BMD明显增加,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优于单用钙尔奇D组。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BMD)和骨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4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鲑鱼降钙素加钙剂治疗组 2 2例 ,肌注鲑鱼降钙素 5 0IU ,每日一次 ,2周后改为每周 2次 ,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 60 0mg ;钙剂对照组 19例 ,每日口服元素钙 60 0mg ,疗程 6个月。 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鲑鱼降钙素组与治疗前比较 ,腰椎 1~ 4(L1-4)骨密度分别升高 5 .2 %、6.2 %、6.5 %和 8.1% (P <0 .0 5 ) ,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分别升高 4.6%和 6.5 % (P <0 .0 5 ) ,wards三角区无明显变化 ,桡骨远端骨密度升高 2 5 .7% (P <0 .0 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所测各部位BMD无明显变化。降钙素组血ALP、BGP及尿HOP/Cr、尿DPD/Cr排泄率在治疗 6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0 1)。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具有抑制骨吸收 ,保持并增加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44例需长期制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予以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50 IU,每天1次;对照组22例,予以化学合成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50 IU,每天1次.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都同时加服钙尔奇D,每天600 mg,顿服.用药前及用药后7、15 d分别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交联肽(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尿脱氧吡啶/尿肌酐(DPD/Cr)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15 d,重组鲑鱼降钙素组与合成鲑鱼降钙素组治疗前后各指标(CTx、BALP、DPD/Cr)差值经等效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其疗效优于化学合成鲑鱼降钙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后卧床患者腰椎骨密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肢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进行治疗8周。对照组15例,未接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腰椎BMD较治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则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可以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卧床患者的腰椎骨质流失,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 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予口服阿仑膦酸钠胶囊联合钙尔奇-D片治疗,对照组(29例)予口服钙尔奇-D片,连续用药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腰背疼痛进行评价,分别测定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血钙、血磷、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原性碱性磷酸酶(BAP)和尿Ⅰ型胶原羟基端交联肽(NTx).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椎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部位BMD均有不通程度的上升,BAP、BGP和尿NTx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对可以有效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BMD,缓解骨痛,降低骨转化,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法对运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进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骨量减少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观察70例因AIs所致骨量减少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服用钙尔奇D片,每日1片,治疗组同时予补肾中药,每日1剂,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BGP、BALP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腰椎和股骨颈BMD水平、BGP、BAL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骨密度T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水平升高(P0.05),BGP、BALP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有骨折等不良骨关节事件,而对照组出现1例下肢骨折事件。结论:补肾法可减轻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丢失,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鳗鱼降钙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考鳗鱼降钙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男性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51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片(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 mg,含维生素D 125 u);骨化三醇胶丸1片,盖三淳0.25μ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鳗鱼降钙素(益盖宁,20 u),每周肌注一次,连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6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血清钙、磷、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2个月后骨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L2-4)BMD、颈骨颈(BMD)较治疗前增高(P<0.05)、血清BGP稍增高(P>0.05),β-CTX下降明显(P<0.05);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治疗前后两组无异常(P<0.05).[结论]鳗鱼降钙素(益盖宁)联合基础治疗,对老年男性骨松患者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症状,增加骨密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疗效安全,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剂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广东省揭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4例)服用钙尔奇D,观察组(34例)服用钙尔奇D+骨化三醇,共6~12个月。监测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钙素(BGP)、血清IL-6、TNF-a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腰椎侧位(L2-4)BMD、血清BGP、IL-6、TNF-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侧位(L2-4)BMD、血清BGP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钙剂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疗效肯定,可提高骨BMD、BGD,降低血清IL-6、TNF-a浓度。  相似文献   

10.
甲亢患者血清IGF-1、BGP和DPD水平与骨密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  李玉风  于湄  叶志明  信中 《北京医学》2004,26(5):300-30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血清IGF-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BGP水平,酶免法测定尿DPD水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2~4、股骨上端BMD值.结果甲亢患者血清IGF-1、BGP、DP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FT4与IGF-1呈正相关,TSH与IGF-1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激素促进成骨细胞产生IGF-1,IGF-1促进成骨细胞复制和自分泌方式合成骨基质,甲亢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以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量减少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与骨量减少的关系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1 2 1例肝、肾功能正常的EH患者的腰椎 (L2 ~L4 )、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BMD)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 (PTH m) ;采用酶免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 (DPD)。结果 :EH病人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除女性≤ 4 0岁组外P均 <0 .0 1 ;血清BGP、PTH m、DP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BGP、PTH m、D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30 7、-0 .2 68、-0 .2 51 (P <0 .0 1 ) ;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男女EH病人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为 4 4.83%及 36.50 % ,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 6.90 %及 2 6.98% ,且以股骨上端华氏三角区骨量减少为著。结论 :EH病人存在钙、磷代谢紊乱 ,可导致骨量减少 ,以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高骨转换为特点。提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 ,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预防糖皮质激索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140例患有风湿性疾病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骨质疏松病人,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阿仑膦酸钠组74例(阿仑膦酸钠10 mg,1次/d,加上钙尔奇D 0.6 g,1次/d),单纯钙剂组66例(钙尔奇0.6 g,1次/d),疗程24周.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24周后的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的水平.结果 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的骨密度分别增加6.1%,6.3%,3.3%,2.2%,BGP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NTX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腰椎骨密度下降了8.7%,股骨颈下降9.1%(P<0.01),大转子下降7.7%、WARD'S区下降6.4%(P<0.05),血钙、磷、BGP、尿NTX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仑膦酸钠可以提高骨密度,具有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单用钙剂并不能阻止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raves患者骨生化标志的改变。方法 对38例Graves患者进行血AKP、Ca、P、ICTP、DPD、BGP、U-HOP/Cr及BMD测定。结果 Graves组的B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a、ICTP、DPD、BCP、U-HOP/Cr显著高于对照组,Graves组的BMD与ICTP和DPD,BGP有很好的相关性(r=0.36,r=0527、r=0.401)。结论 Graves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保守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5例于就诊后局部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进行治疗,疗程为6d,并同时口服钙尔奇D,疗程16周.患者开始患髋关节锻炼后再次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6d,另外骨折后4周起治疗组应用鲑鱼降钙素肌注,共12周.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钙尔奇D16周.对比观察二组患者疼痛和骨痂骨密度于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明显好于对照组,16周时的骨痂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鲑鱼降钙素可以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骨痂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5例PMOP合并膝OA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剂、阿仑膦酸钠及骨化三醇等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唑来膦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配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年1次。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BMD以及血清β-CTX、BGP、B-ALP水平。 结果 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均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唑来膦酸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β-CTX、BGP、B-AL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PMOP合并膝OA能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抑制骨吸收,提高患者骨密度及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 mg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和骨量的影响.方法 :10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每年1次,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阿法D30.25μg,每日1次;对照组50例,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阿法D30.25μg,每日1次.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L2~4、Ward三角、股骨近端总骨矿物质密度较对照组高,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P<0.05);2组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经过5 mg唑来膦酸治疗,腰椎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提高,血脂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惠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维生素D后的变化。方法将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各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0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每日给予泼尼松2mg/kg,治疗3周),其中对照组单纯应用乳酸钙0.5g/d(n=20),治疗组(n=20)应用乳酸钙0.5g/d,并每日口服维生素D800 IU,测定各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蛋白(BGP)、总碱性磷酸酶(AKP)、钙(Ca)和磷(P)水平。结果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者的PICP、BGP、PICP、AKP、C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磷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成骨细胞合成明显受抑制,而联合比较应用维生素D后可改善糖皮质激素对成骨细胞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李伟民  傅祖植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3):262-264,268
目的:以去势大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以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刺激作用和基因治疗机制。方法:5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去势后给药实验组(Cbfα1基因修饰MSCs植入组:(G1),去势组(G2)和对照组(G3),并将术后第4、10和16定为实验周。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总碱性磷酸酶(总AKP)和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以及骨生物力学检测(BMT)。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动态观测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G1在去势后4~16周BGP和骨AKP明显高于G2。而骨吸收指标:尿PYD和DP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骨形成表面(FS)和骨小梁体积比(TBV),骨小梁平均厚度(MTT)较G2明显升高,尤其是TBV和FS,这种差异在第10周最为显著。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第16周)骨矿化沉积速率(MAR)逐渐增加。骨吸收表面(RS)与G2比较在所有实验周均无差异。BMT值4~16周明显高于G2。结论:Cbfα1基因修饰MSCs可刺激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活跃增生,促进骨形成与骨转换速率代谢平衡。并可使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前后骨矿代谢的变化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ai R  Ye Z  Zhan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682-684
目的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矿物质代的变化与机制。方法 选择45例甲亢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血清有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尿脱氧吡啶啉(DP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降钙素(CT)、甲状旁素(TH-M)、骨钙素(BGP)及相关生化指标,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I2-4)和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nd‘s三角(Wand’s)骨密度(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